APP下载

基础起搏心电图解读系列讲座(3):根据起搏P'、QRS'波形判断起搏部位

2014-11-08何方田吕钽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波群右心室起搏器

何方田 吕钽

1 心房起搏部位的判断

心房电极植入部位通常为右心耳、右心房游离壁或右心房间隔部。

1.1 起搏部位为右心耳、右心房游离壁

心房电极植入右心耳、右心房游离壁后,起搏脉冲所引发的心房除极方向与窦性激动的除极方向一致,故起搏的P'波极性与窦性P波一致,在Ⅰ、Ⅱ、aVF、V3~V5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图1)。

1.2 起搏部位为右心房间隔部

右侧房间隔是右心房最佳起搏部位。因房间隔是心房内传导延缓或阻滞最常发生的部位[1],此处起搏既可消除心房内传导延缓或阻滞,又可减少左、右心房除极时间差及复极的离散度,所以能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由于起搏部位距左、右心房均较近,因此起搏的P'波变窄、时间缩短,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

1.3 心房电极脱位至心房下部

若心房电极脱位至右心房下部或穿过房间隔至左心房下部,则起搏的P'波极性与窦性P波相反,呈逆行P-波的特点(图2)。

例1:患者男,59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1年。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 860 ms,频率 70~120次/min,A-V间期200 ms。如图2 所示,Ⅱ、Ⅲ、aVF、V3~V6导联心房起搏脉冲后跟随的P'波倒置,而aVR导联直立,呈现逆行P-波特征;其起搏周期0.86 s,频率70次/min;P--R 间期 0.16 s,QRS 波形正常;Ⅱ、Ⅲ、aVF 导联T波低平或负正双相。心电图诊断:① 双腔起搏器,以AAI模式起搏;②心房下部起搏心律,提示心房电极脱位至心房前下部,需结合临床;③ 下壁轻度T波改变。

图1 “J”型电极固定在右心耳,其起搏P'波极性和形态与窦性P波基本一致

图2 心房电极脱位至心房下部导致起搏P'波呈逆行P-波特征

1.4 心房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附近

若心房电极脱位至靠近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附近,则起搏脉冲可引发心室起搏,在下壁导联形成主波向上的起搏QRS'波群,并出现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起搏图形[2](图3,引自文献[2])。

图3 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导致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并存

例2:患者男,5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三度房室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半年。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080 ms,频率56~100次/min,A-V间期160 ms,心室后心房不应期350 ms,心室不应期300 ms。如图3所示,上、下两行Ⅱ导联定准电压均为5 mm/mV,其中上行显示窦性P-P间期0.80 s,频率75次/min,P波均未能下传心室。R1~R3搏动宽大畸形,呈R型,其前有相关的起搏脉冲,起搏周期1.08 s,S-R'间期 0.07s;R4搏动也宽大畸形,略提前出现,其偶联间期 0.86 s,频率 70 次/min;R5搏动为DDD起搏,其心室脉冲引发的QRS'波群呈QS型,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图形,起搏房性逸搏周期(即R4-S间期)1.16 s,表明R1~R3搏动的起搏脉冲均由心房电极发放,且心房电极均未能感知窦性P波,提示心房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而引发心室起搏。下行Ⅱ导联系将起搏器程控为VVI起搏模式后记录,显示起搏QRS'波形与上行的R5搏动一致。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三度房室阻滞;③双腔起搏器,偶见DDD起搏;④心房电极感知功能异常,心房脉冲引发右心室起搏,提示心房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⑤ S-R'间期延长,提示心房电极脱位后起搏右心室时,其电极与心内膜交接区出现一度传出阻滞[3];⑥提示开启频率负滞后功能;⑦室性早搏或加速的室性逸搏。

1.5 心房、心室导线和脉冲发生器的接口错接

此种情况下可出现心房脉冲起搏心室,而心室脉冲起搏心房的反常现象[4]47-49,见图 4(引自文献[2])。

图4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错接后引起的心房和心室交叉刺激

例3:患者女,67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1 h。如图4所示,Ⅱ导联显示第1个起搏脉冲引发宽大畸形QRS-T波群,第2个起搏脉冲后跟随相应的P'波,V-A间期0.17 s,呈现“心房脉冲—起搏QRS'波群—心室脉冲—起搏P'波”的序列;这表明心房电极导线错接在心室线路接口中,其发放的起搏脉冲激动心室;而心室电极导线错接在心房线路接口中,其发放的起搏脉冲激动心房(箭头所指处为起搏的P'波)。心电图诊断:①DDD起搏心律;②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错接后引起的心房和心室交叉刺激。

2 单心室起搏部位的判断

根据V1、Ⅱ、Ⅲ、aVF导联起搏 QRS'波形的特征,可判断单心室起搏部位。若为右心室起搏,则V1导联QRS'波群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再根据Ⅱ、Ⅲ、aVF导联QRS'主波方向,以确定是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还是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若为左心室起搏,则V1导联QRS'波群呈类右束支阻滞图形。

2.1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大多数的心室起搏电极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脉冲发放后,其除极方向由右心室向左心室、由心尖部向心底部,故起搏QRS'波群在V1导联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QRS'主波向下),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下,电轴左偏[5](图 5)。

例4:患者男,76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5年。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000 ms,频率60次/min。常规12导联心电图定准电压均为5 mm/mV。图5示心室起搏QRS'波群呈类左束支和左前分支阻滞图形,aVR、aVL、aVF、V4~V6导联起搏 QRS'波群之前可见窦性P波,频率50次/min。心电图诊断:① 窦性心动过缓;②VVI起搏心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起搏功能正常。

2.2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非常规起搏部位)

少数的心室起搏电极放置在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脉冲发放后,其除极方向由右心室向左心室、由心底部向心尖部,故QRS'波群在V1导联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QRS'主波向下),在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电轴正常或轻度右偏[5](图6)。

图5 VVI起搏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

图6 VVIR起搏器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

例5:患者男,73岁,临床诊断: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植入VVIR起搏器1年。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100 ms,频率55~120次/min。如图6所示,肢体导联与胸导联分别同步记录,其中V4~V5导联定准电压为5 mm/mV,基本节律为不纯性心房扑动,Ⅱ、Ⅲ、aVF导联QRS'波群呈R型,在胸前导联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起搏周期0.75 s,频率80次/min。心电图诊断:①不纯性心房扑动;②VVIR起搏心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起搏功能正常。

2.3 左心室起搏

绝大多数的左心室起搏用于双心室同步起搏。单纯的左心室起搏较少见,主要用于重大手术需要保护性临时起搏、心脏手术后需要植入起搏器或血管畸形等几种情形。起搏脉冲发放后,其除极方向由左心室向右心室除极,起搏QRS'波群在V1导联呈类右束支阻滞图形(QRS'主波向上),Ⅰ、V6导联QRS'主波向下(图7)。

例6:患者女,45岁,临床诊断:风心病,双瓣膜置换术后,心外膜植入VVI起搏器半年。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100 ms,频率55次/min。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定准电压均为5 mm/mV。图7中未见窦性P波,也未见明显的f波,心室起搏QRS'波群呈类右束支阻滞图形,时间0.26 s,Ⅰ、V6导联 QRS'主波向下,起搏周期 1.10 s,频率55次/min。心电图诊断:① 窦性停搏或细颤型心房颤动?②VVI起搏心律,为左心室心外膜起搏,起搏功能正常。

图7 VVI起搏器左心室心外膜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

2.4 右心室起搏后电轴发生变化

这与起搏器植入时,心室电极从右心室流入道逐渐进入右心室心尖部[5],或心室电极脱位后发生漂移有关。

2.5 右心室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三尖瓣附近

若右心室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三尖瓣附近,则其发放的起搏脉冲有可能引发心房起搏,跟随相应的逆行P-波,见图8(引自文献[2])。

例7:患者女,70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1年多。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100 ms,频率55~100次/min,A-V间期180 ms,心室后心房不应期350 ms,心室不应期300 ms。如图8所示,上、下两行V1导联系不同时间记录的。其中,上行显示双腔起搏器,起搏周期1.08 ~ 1.10 s,频率 55 ~ 56 次/min,A-V 间期0.18 s;心房起搏的P'波经房室交接区下传心室出现呈rS型QRS波群,时间0.11 s,而心室起搏脉冲落在QRS波群的起始处,未能引发心室除极,呈现出伪室性融合波的特点。下行显示窦性P-P间期0.86 ~0.96 s,频率 61 ~70 次/min,P-R 间期0.17 s;值得注意的是,R1、R3、R5、R7窦性搏动的 P波和QRS波群后起搏器仍发放心房和心室脉冲,其中R1、R3搏动中起搏脉冲的 A-V间期为0.18 s,而R5、R7搏动中则为 0.12 s,属于心室安全起搏;心室起搏脉冲后均跟随相应的起搏P'波,表明心室脉冲夺获心房,P2、P4、P6与其后心房脉冲的间距为1.10 s,与起搏器的基本周期一致,表明心房电极交替性感知了窦性P波。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双腔起搏器,伪室性融合波,心室安全起搏信号;③心房电极交替性感知功能低下,提示由心房电极亚脱位所致;④ 心室起搏脉冲夺获心房,提示心室电极漂移至三尖瓣附近,需结合临床诊断。

图8 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交替性感知功能低下、心室起搏脉冲夺获心房

3 双心室同步起搏部位的判断

双心室同步起搏见于三腔起搏器,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3个部位起搏,又称心室同步化起搏(CRT),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等。心室起搏方式分为左心室领先起搏,右心室领先起搏和左、右心室基本同步起搏3种。多数情况下,左心室领先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化的作用优于右心室领先起搏,V1导联QRS波群多呈类右束支阻滞图形。Ⅰ导联出现Q(q)波或呈QS型、QRS波形相对变窄为判断真正双心室起搏的有效指标,但需要与植入CRT后的模板心电图进行比较,以便做出准确判断。

3.1 左心室领先起搏

起搏QRS'波群在V1导联呈类右束支阻滞图形,Ⅰ导联出现Q(q)波或呈QS型,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右心室电极放在流出道)或向下(右心室电极放在心尖部),QRS'波群时间明显短于心室单腔起搏时的QRS'波群时间,大多<0.16 s(图9)。

例8:患者男,70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植入三腔起搏器5年。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 1 000 ms,频率 60~125次/min,A-V间期120 ms。常规12导联心电图(图9)示窦性P-P间期0.77 s,频率78 次/min,P-V 间期 0.12 s;表明心房电极感知窦性P波后触发心室起搏,QRS'波群呈类右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右偏(Ⅰ导联呈QS型,Ⅲ导联呈 Rs型),其前有2根相距0.02~0.04 s的心室起搏脉冲,起搏QRS'时间0.16 s,表明置于冠状静脉侧静脉的左心室电极先发放起搏脉冲,而右心室的电极后发放起搏脉冲。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三腔起搏器呈左心室领先起搏,起搏器功能未见异常。

图9 三腔起搏器(CRT)左心室领先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类右束支阻滞图形)

3.2 右心室领先起搏

起搏QRS'波群在V1导联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Ⅰ导联出现Q(q)波或呈QS型,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右心室电极放在流出道)或向下(右心室电极放在心尖部),QRS'波群时间与心室单腔起搏时的QRS'波群时间相当或稍短(图 10)。

例9:患者男,6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植入三腔起搏器半年。设置的基本起搏周期1100 ms,频率55~120 次/min,A-V 间期140 ms。肢体导联与胸导联分别同步记录,其中V1~V3导联定准电压均为5 mm/mV,心电图(图10)示窦性P-P间期 0.63 s,频率 95 次/min,P-V 间期0.11 s;表明心房电极感知窦性P波后触发心室起搏,其QRS'波群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极度右偏(Ⅰ导联呈QS型,Ⅲ导联呈rS型),其前有2根相距 0.03 s的心室起搏脉冲,起搏 QRS'时间0.14 s,表明置于右心室心尖部的电极先发放起搏脉冲,而置于冠状静脉侧静脉的左心室电极后发放起搏脉冲。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 三腔起搏器呈右心室领先起搏,起搏器功能未见异常。

图10 三腔起搏器(CRT)右心室领先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类左束支阻滞图形)

3.3 左、右心室基本同步起搏

起搏QRS'波群在胸前导联类正常除极时的图形,Ⅰ导联出现Q(q)波或呈QS型,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右心室电极放在流出道)或向下(右心室电极放在心尖部),QRS'波群明显变窄,时间多在0.14 s左右(图11)。

例10:患者男,52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植入三腔起搏器2年。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 1 000 ms,频率 60~120次/min,A-V间期120 ms,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300 ms,心室不应期300 ms。如图11所示,V4~V6导联可见窦性P波并触发心室起搏,其P-V间期0.12 s,其余导联均为DDD起搏,A-V 间期 0.12 s。在 V5、V6导联起搏QRS'波群前有2根相距0.02 s的心室起搏脉冲,起搏QRS'时间0.15 s,其形态在Ⅰ导联呈Qrs型,Ⅱ、Ⅲ、aVF导联呈QS或rS型;在胸前导联主波方向基本上与正常心脏除极时主波方向类似,表现为左、右心室基本同步收缩。心电图诊断:① 窦性搏动;②三腔起搏器,以VDD和DDD模式起搏,功能未见异常;③表现为左、右心室基本同步收缩,右心室起搏电极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

3.4 左心室或右心室电极脱位

若QRS波群突然变宽或突然由类右束支阻滞图形转变为类左束支阻滞图形,则应考虑左心室起搏失夺获或电极脱位[4]119。

图11 三腔起搏器(CRT)呈左、右心室基本同步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胸前导联起搏QRS'波形类正常除极时的图形)

[1]廉婕,王鹏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6-27.

[2]耿仁义,朱中林.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00-503.

[3]何方田,吕钽.基础起搏心电图解读系列讲座(1):心肌生理特性与起搏心电图的关联性[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5):797-801.

[4]何方田.起搏心电图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5]郭继鸿,王斌.人工心脏起搏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6-97.

猜你喜欢

波群右心室起搏器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右心室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基于ResNet与BiLSTM的心电QRS波群检测方法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新生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思考心电图之16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