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心电图结果分析

2014-11-08黎秀莲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右束波群完全性

黎秀莲

目前,对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的研究在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性分析方面较多,其在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108 610位受检者的心电图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统计我院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108 61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心电图资料。采用北京市麦迪克斯科贸公司MEC9-2000多功能心电图分析系统。

1.2 诊断标准[1]

1.2.1 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V1导联QRS波群多呈rS(s)R/型,ST段压低,T波倒置;其他导联QRS终末波宽钝、挫折;QRS波群时间≥0.10 s,若QRS波群时间≥0.12 s,则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若 QRS波群时间 0.10 ~0.11 s,则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1.2.2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V1、V2导联QRS波群呈rS型或QS型,V5、V6导联呈R型,R波平顶、挫折;Ⅰ、aVL导联QRS波群可呈R型或QS型,Ⅱ、Ⅲ、aVF导联可呈rS型或R型、qR型,心电轴可正常、左偏或右偏;QRS波群时间≥0.12 s,多数达0.16 s左右;ST-T方向多数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呈继发性改变;若QRS波群时间≥0.12s,则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若QRS波群时间0.10~0.11 s,则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但较罕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共108 61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男43 121例,女65 489例。其中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93例,占0.18%;右束支阻滞3 794例,占3.49%。

2.2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情况分析

2.2.1 不同性别之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比较 男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为0.20%,女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为0.1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 不同年龄之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比较 不同年龄段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情况见表 2,通过各年龄段之间做 χ2检验,χ2=209.874,检验得出 P <0.05。

表1 不同性别之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Tab.1 Incidence rates of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表2 不同年龄之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Tab.2 Incidence rates of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among different ages

2.3 右束支阻滞情况分析

2.3.1 不同性别之间右束支阻滞发生率比较 男性右束支阻滞发生率为5.65%,女性右束支阻滞发生率为0.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之间右束支阻滞发生率Tab.3 Incidence rates of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2.3.2 不同年龄之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比较 不同年龄段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情况见表 4,通过各年龄段之间做 χ2检验,χ2=1 483.286,检验得出 P <0.05。

表4 不同年龄之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Tab.4 Incidence rates of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among different ages

3 讨论

本组108 61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占0.18%;右束支阻滞占3.49%,说明右束支阻滞比较常见,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比较少见。右束支阻滞是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19.6倍,与何达菊[2]的研究相似。其原因可能是,左束支主干粗而短,分支呈扇形分布;左束支不应期比右束支短16%,传导速度两者相差约在25 ms以内[3]。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右束支阻滞在不同性别、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束支阻滞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右束支阻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从年龄分析,60岁以上人群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发生率显著增加,其原因可能是随年龄增大而心脏负荷增加及慢性病变累及浸润心脏导致心肌组织及传导组织退行性变化和纤维样变、钙化、心房心室扩大易引起传导障碍[4]。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常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45岁以上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其猝死的发生率为无束支传导阻滞者的10倍,左束支传导阻滞常掩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易漏诊;右束支阻滞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右束支阻滞往往是心脏疾病的早期表现[5-6]。因此,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以上疾病的及早发现和治疗均有现实意义。

[1]段宝祥.袖珍临床心电图手册[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7 -138.

[2]何达菊.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及心电图特点[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20(5):360 -361.

[3]苏静,李澈,苏哲坦.心脏从基础到临床[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01-303.

[4]顾晓红,羊镇宇.健康体检不同年龄心电图结果分析[J].中国民族医学杂志,2004,16(10):610.

[5]廉婕,王鹏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6 -27.

[6]何方田.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8-39.

猜你喜欢

右束波群完全性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时出现右束支阻滞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基于ResNet与BiLSTM的心电QRS波群检测方法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思考心电图之162》答案
右束支不完全隐匿性文氏现象1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在健康查体中常规心电图对伪性右束支阻滞识别与评估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完全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