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80例中晚期妊娠妇女心电图分析

2014-11-08迟晔虹刘晓艳王雪绒伍肖肖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窦性电学窦性心

迟晔虹 刘晓艳 王雪绒 伍肖肖

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中晚期妊娠妇女的心血管系统发生着一系列变化,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易引起心电图的改变。本文通过分析380例中晚期妊娠妇女与300例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的心电图结果,探讨心电图改变发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门诊心电图室就诊的中晚期妊娠妇女(14~41周)共380例为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27.4±3.5)岁。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300例为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28.3±5.7)岁。以上受检者经详细询问病史,均无发热、贫血、高血压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病。

1.2 研究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安静休息10 min后取平卧位,采用多导心电图机(日本福田公司FCP-7101型)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纸速25 mm/s,增益10 mm/mV)。选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导联,并采用仪器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判读来判断结果。

1.3 诊断标准

根据《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6版)的正常心电图标准[1]进行诊断:

①窦性心动过速:窦性P波频率>100次/min,一般≤160次/min,可伴有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②窦性心动过缓:窦性P波频率<60次/min;③窦性心律不齐:同一导联P-P间距相差>0.12 s,常伴有窦性心动过缓;④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V1、V2导联QRS波群呈 rsR'或 Rsr'型,V5、V6导联呈 qRs或Rs型,s波不深,QRS波群时限 <0.12 s,可出现继发性ST-T改变;⑤ 室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无P波或无相关P波;⑥房性早搏:提前出现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代偿间歇多不完全;⑦短P-R间期:窦性心律,P-R间期<0.12 s,QRS波时间正常,QRS波起始部无预激波;⑧ST-T改变:任何导联ST段压低>0.05 mV,或R波为主的导联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1/10的R波;⑨ 异常Q波:Q波时间≥0.04 s、深度≥后继R波振幅的1/4且Q波出现粗钝与切迹。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80例中晚期妊娠妇女心电图异常改变有266例,发生率为70%。中晚期妊娠妇女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组,且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102例)、窦性心律不齐(21例)、室性早搏(14例)、短P-R间期(29例)和ST-T改变(63 例),见表1。

表1 两组心电图改变分布情况比较Tab.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ECGchanges i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在胎盘激素的作用下,中晚期妊娠妇女的心血管系统发生着一系列改变,血容量直至分娩前可增加1 450 mL,约40% ~45%[2];母体耗氧量增高,氧交换增强,心脏容量负荷也增加,易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间质水肿、心肌肥厚并出现散在炎性细胞浸润,累及传导系统而发生心律失常[3]。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心电图结果可发现,中晚期妊娠妇女组心电图异常率为70%,明显高于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组,且多见于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除与患者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外,考虑还可能与妊娠期生理性贫血、孕期新陈代谢旺盛等有关;窦性心动过缓排除窦房结本身有缺血性或退行性改变外,可能与妊娠期妇女基础心率慢有关[4]。窦性心律不齐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说明这两种心电图表现与中晚期妊娠无明显相关性。随着妊娠周数增加,妊娠期妇女心肌应激性逐步提高,常可见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但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分娩后即可恢复。临床上短P-R间期并非少见,常规检测率为0.5%[5],本研究中检测率为 7.6%,分析原因如下:① 随着临产期接近,中晚期妊娠妇女精神紧张,宫缩引起的阵痛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平均增加10~15次/min,心率加快,P-R间期缩短。②中晚期妊娠妇女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相对缺氧,心肌三磷腺苷中高能磷酸键减少,易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脏电生理不稳定[6]。③ 从心脏传导结构来看,妊娠时子宫增大,牵拉迷走神经使其亢进,房室结迷路样结构不应期延长,窦性激动沿James纤维下传,故P-R间期<0.12 s;分娩后窦性激动可沿房室结下传,P-R间期即恢复正常。本次检出的短P-R间期综合征与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相似,但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无合并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或其他并发症,考虑可能为妊娠期妇女心电图的正常变异。中晚期妊娠妇女子宫增大、膈肌上抬、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因而出现较深的Ⅲ导联异常Q波和/或伴有T波倒置;屏气试验后,Q波明显变小,T波倒置变浅或转为直立,考虑与心脏位置改变有关,可认为是正常变异[7]。本研究发现,正常中晚期妊娠妇女组心电图ST-T 改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6.6%vs.3.7%),考虑可能与妊娠中晚期妇女循环血量增多、耗氧量增加有关,也与心脏负荷过重引起心肌缺血性损伤,继而造成心肌复极异常有关。心电图可表现为,①功能性 T波倒置:以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最为常见;②持续性幼年型T波:大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表现为V1~V4导联 T波双向或倒置;③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由β-受体功能亢进引起心电图的一系列改变。

中晚期妊娠妇女的心电图异常多表现为心律失常,若未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大部分可在分娩后自行消失[8]。若出现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则需与合并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妊娠妇女进行鉴别,必要时应实施药物干预措施。鉴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便、价格低廉、重复性好,因此对中晚期妊娠妇女心电图异常者,应进行多次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可做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有心律失常发作潜在危险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降低围产期妊娠妇女及新生儿的死亡率。

[1]陈新.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39.

[3]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344.

[4]李丽杰.381例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7(2):92.

[5]李业莲.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的特征[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3,12(5):344-345.

[6]蒋晓岚,杨镒敏.食管心房调搏对短P-R间期鉴别诊断的应用[J].心电学杂志,1994,13(2):117-119.

[7]乔燕燕,董燕妮,汪吉红.正常变异心电图[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9,18(3):209-210.

[8]于俊英,王秀芹,吕艳玲.860例正常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初步分析[J].心电学杂志,2005,24(2):87-88.

猜你喜欢

窦性电学窦性心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对一个电学故障题的思考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Lesson Seventy-four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of a typical arrhythmia
解读电学实验中“三个选择”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