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荷叶提取液对三种细菌抑菌效果的影响

2014-10-21翟兴礼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摘   要:将新鲜的薄荷叶用蒸馏水洗净晾干、无菌捣碎、过滤等获得薄荷叶提取液。配置不同浓度的提取液进行抑菌试验,用贴片法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比较不同浓度的薄荷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薄荷叶提取液所产生的抑菌圈大小不同,薄荷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80%时的抑菌作用最强,浓度大于80% 和低于80% 抑菌作用都有所降低。

关键词:薄荷叶提取液;抑制作用;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

中图分类号:S567.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060X(2014)02-0023-02

Inhibition Effects of the Extracts from Peppermint Leaf on Three Kinds of Bacteria

ZHAI Xing-l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476000, PRC)

Abstract: The fresh peppermint leaves were washed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were dried, sterilely mashed, and filtered to obtain the exacts of peppermint leaf. Then the 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was measured with coating metho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eppermint leaf extracts on bacteriostasis on Escherichia col, Bacillus subtilis and Bacillus megateri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peppermint extracts produced different sizes of inhibition zone, and the extracts of peppermint leaf had inhibition effect on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and Bacillus megaterium; the inhibition effect reached the maximum when concentration of peppermint extracts was 80%,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was weakened when concentration of peppermint extracts was either higher than 80% or lower than 80%.

Key words: peppermint extract; inhibition effect;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Bacillus megaterium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than haplocalyx .Briq.)的地上部分[1]。全株具有浓烈的清凉香味,是一种适应性强、分布广泛的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植物资源。薄荷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野生与栽培薄荷可作药用,且以栽培为主,目前栽培品种已超过500个,以江苏产者质量最优。我国栽培的薄荷品种多属东亚及热带亚洲的薄荷种[2-3]。新鲜的薄荷叶提取液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挥发油、非挥发性物质、氨基酸、黄酮类、有机酸等物质。其中,薄荷油是薄荷化学组分中研究较深入的一类成分,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薄荷作为中药其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宁心安神,利水清热,利咽,疏肝行气之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心悸失眠,目赤肿痛,喉痹,目疮,风疹,麻疹,胸肋胀闷[1]。除了入药,民间常用薄荷制作美味佳肴,不但可作凉拌菜,而且可以调味、配酒、冲茶等。用薄荷做菜生吃或熟食,能祛邪气、除劳气、解劳乏,使人口气清香[4]。近年来,薄荷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在工业方面,薄荷还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烟草矫味剂和日化加香杀菌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薄荷的需求量日益剧增,薄荷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的薄荷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旨在为薄荷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材料和菌株 薄荷采于商丘市古宋乡宋菜园村,为栽培品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由商丘师范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由商丘师范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商丘师范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1.2 试验试剂和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蒸馏水、生理盐水(0.9%);高压蒸汽灭菌锅、烘箱、超净工作台、MP200A型电子天平、打孔器(0.6 mm)、恒温培养箱、移液枪、接种环、尺子、镊子、研钵、涂布棒、滤纸、玻璃烧杯(500 mL)、试管、培养皿、三角瓶。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的配制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5]:牛肉膏3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5 g/L,琼脂粉16 g/L,加蒸馏水至1 000 mL,调pH 值为7.2,121 ℃灭菌30 min。

1.2.2 菌种的活化 从保存管中用接种环挑取大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菌种接种于已灭好菌的斜面培养基中,置恒温培养箱中37 ℃培养72 h,活化备用[6]。

1.2.3 薄荷叶提取液的制备 将新鲜薄荷去茎,用无菌水洗净薄荷叶,晾干,称取250 g晾干的薄荷叶在研钵中充分研磨。用4层纱布过滤,得到150 mL薄荷叶提取液放入4℃冰箱保鲜备用。

1.2.4 配制不同浓度的薄荷叶提取液 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已配好薄荷叶提取液分别稀释至浓度为100%、80%、60%、40%、20% 的系列薄荷叶提取液各15 mL,用于抑菌圈的测定。

1.2.5 菌悬液的配制 在无菌操作下,取已灭菌的EP管用移液枪加入1.5 mL无菌生理盐水,用接种环将已活化好的菌种从试管斜面上刮取少量的菌体置于其中,振荡混匀,使菌体散布均匀[7],制成菌悬液备用。

1.2.6 薄荷叶提取液的抑菌试验 在无菌室按照无菌操作,用已灭好菌的镊子将直径为6 mm的无菌滤纸片置于浓度分别为100%、80%、60%、40%、20% 的系列薄荷叶提取液和无菌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提取液在滤纸上分布均匀。取制好的培养基平板,用移液枪从已制备好的菌悬液中吸取100 ?L,用涂布棒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均匀,待室温干燥后[8],用无菌镊子将浸过的不同浓度的薄荷叶提取液的滤纸片轻轻贴在平板表面,避免划破平板表面影响实验结果。每皿均匀放置4片,用无菌水浸过的滤纸片作为空白对照。然后将平板倒置于37 ℃恒温培养箱培养48 h观察测定抑菌圈直径的大小,重复3次。

1.2.7 抑菌圈直径大小的测定 用直尺测定每皿抑菌圈直径的大小。根据抑菌圈直径大小的不同,可分析不同浓度薄荷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可知,不同浓度的薄荷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整体上来看,空白对照组没有抑菌圈,大肠杆菌的抑菌圈较大,枯草芽孢杆菌次之,巨大芽孢杆菌的最小,说明薄荷汁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枯草芽孢杆菌次之,巨大芽孢杆菌的最小。当薄荷叶提取液浓度的不同时,抑菌圈大小有所不同,说明对大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有所差异。总体上,在薄荷叶提取液浓度为80%时的抑菌作用最强,浓度大于80% 或低于80% 时抑菌作用都有所降低;这说明,薄荷叶提取液的抑菌作用与其浓度有关,只有在一定浓度下才能达到最好的抑菌效果。

3 讨  论

试验表明:薄荷叶汁对3种杆菌都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与薄荷叶汁的浓度明显相关,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达不到最强的抑菌效果。这为薄荷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有助于薄荷在生物药物、食品保鲜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新鲜的薄荷叶提取液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挥发油、非挥发性物质、氨基酸、黄酮类、有机酸和其他物质。其中的薄荷油具有祛痰、利胆、解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11]、促渗透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但是大剂量应用亦会导致肝损伤等毒理作用[11]。对于薄荷叶提取液抑制细菌的机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可能是几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的结果[12]。由于薄荷分布广泛,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差异较大,自然杂交现象普遍、繁殖方式不同,导致有些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随薄荷的品种、产地以及采集时间的不同而变化[12],这都会影响薄荷叶提取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薄荷叶提取液对3种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如果人们长期食用薄荷叶,可能会对人体肠道菌群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适量食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姜殿勤,姜 斌,张俭卫. 薄荷实用价值及人工栽培[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11(1): 36- 37.

[3] 李锡文. 我国一些唇形科植物学名的更动[J]. 植物分类学报,1974,12(2):214- 234.

[4] 阴 健.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681.

[5] 黄秀梨,夏立秋,辛明秀,等. 微生物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 2.

[6] 沈 萍,范秀容,李广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50-74.

[7] 翟兴礼,王启明,王立娟. 苦楝果實提取物对几种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08- 1909.

[8] 翟兴礼. 大蒜水提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J]. 长江蔬菜,2009,(6):70-72.

[9] Schuhmacher A,Reichling J,Schnitzler P. Virucidal effect of peppermint oil on the enveloped viruses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and 2 in vitro[J]. Phytomedicine,2003,10(6): 504- 510.

[10] 梁呈元,李维林,张涵庆,等. 薄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1(2):59- 62.

[11] 房海灵,李维林,任如冰,等. 薄荷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10,19(10):13- 16.

[12] 万里江,范正达,唐风雷. 芳香类中药挥发油抗菌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8,8(9):795-798.

(责任编辑:高国赋)

猜你喜欢

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甲基黄嘌呤生物碱作用概述
枯草芽孢杆菌BS—8D防治玉米纹枯病的田间试验效果及作用机理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试验
基于树枝状分子及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污泥中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对罗非鱼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适应度代价对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恢复的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21代谢物对大豆茄镰孢菌的抑菌机制
长期保存活力低下的大肠杆菌制备感受态细胞条件的优化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研究进展
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组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