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大湘西区油菜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4-10-21许靖波余培玉宋志荣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湘西油菜面积

许靖波 余培玉 宋志荣

大湘西区(包括自治州、怀化、张家界)自然生态条件适宜发展油菜产业,是湖南省实施油菜“西进南下”战略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大湘西区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稻油”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冬闲田开发潜力还很大,新技术新成果入田率偏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整体发展水平仍亟待提高。为推进大湘西区油菜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将大湘西油菜打造成集农民增收、绿色生态、观光旅游和培肥地力于一体的农业支柱产业,笔者对大湘西区油菜产业进行了调查,从中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大湘西油菜產业发展潜力巨大

自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以来,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大湘西各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将油菜生产作为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来抓,油菜播种面积和单产持续增长。目前大湘西油菜面积294.3万亩,占全省油菜面积的15.9%,总产28.1万吨,占全省油菜总产的15.7%;油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大湘西油菜双低化率91.8%、双低杂交油菜占85.6%,比5年前分别提高了4.2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通过大力推广适应性强的主导品种,规范传统栽培技术,加强技术组装配套等手段,关键技术入田率达到80%以上,土、肥、水新技术推广率为56%。近年来,大湘西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油菜面积30亩以上的大户899个,面积49.1万亩;油菜专业合作社35个,入社农户油菜面积6.3万亩;油菜机耕面积105.4万亩,机收面积17.8万亩;加工龙头企业36个,龙头企业加工菜籽24.9万吨,龙头企业订单生产面积20.1万亩。总体来讲大湘西油菜产业呈现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潜力巨大。

(一)生态条件有优势

大湘西地处湖南西北部,属于中亚热带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且雨热同步,耕地多分布在海边800米以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以上,最低气温一般在-5℃以上,寒冷持续时间短16~32天,自然灾害较少发生。油菜生长期间的9月至翌年5月,绝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上,冬季不甚严寒但又有一个0℃左右的低温阶段,有利于油菜春化和安全越冬,没有明显的停止生长阶段,秋末早春季节光照充足,温度下降与上升过程缓慢,适宜油菜生长。大湘西成为湖南油菜生产发展三大重点区域之一。油菜是大湘西第二大农作物,也是最主要的冬季优势农作物。

(二) 发展模式有基础

大湘西是典型的一季稻区,温光资源对水稻是两季不足,一季有余,而油菜、马铃薯、蔬菜、绿肥等都是湘西一季中稻区发展两熟制耕作模式适宜的搭配作物。大湘西田块不集中、不连片,田块小且不规则,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不适宜规模发展普通蔬菜生产,与其他作物相比,缺乏比较优势;二是马铃薯生产物化成本较高,用工较多,市场容量有限,而且病虫害发生较重,发展面积有限;三是绿肥生产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唯有“稻油”模式可行可推,没有粮油争地的矛盾,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又可减轻稻田的次生潜育化,提高水稻产量。从近几年的示范推广情况看,“一季超级稻+油菜”的模式被社会广泛认同,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的田块,一季稻亩产超过600公斤,油菜亩产超过150公斤。

(三)面积扩展有空间

大湘西区耕地面积860.4万亩,其中稻田面积629.3万亩、旱地面积231.1万亩。目前大湘西一季稻田油菜面积244.1万亩,仅占一季稻田的38.8%。 大湘西一季稻收获后,还有大量的冬闲田在光着膀子晒太阳,据初步统计冬闲田面积至少在260万亩以上。从自然生态条件看,大湘西地区的冬闲田除去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冷浸田外,绝大部分稻田收获一季水稻后,都可以用来栽种一季油菜作物。只要各级政府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筛选和应用高产高抗品种,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在现行的栽培技术条件下,大湘西一季稻田油菜有望达到500万亩,扩面空间在250万亩以上,大湘西冬闲田将进一步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

(四)单产提高有潜力

近5年来,大湘西区油菜单产水平增长较快,平均单产年增产6公斤以上,2012年夏收油菜单产96.4公斤。目前,大湘西区平均单产仍然偏低,比全省103.9公斤低7.5公斤,比全国121.8公斤低25.4公斤。目前大湘西区也出现了一些高产典型,一些超高产丘块达到近200公斤。据调查,在目前栽培技术条件下,只要分厢作畦、三沟通畅、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普施硼肥、综合防菌核病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落实到位,大面积生产有望在短期内实现150公斤单产水平目标。

二、大湘西区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湘西区油菜产业发展较快,总量不断扩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目前已经成为湖南油菜产业三大重点发展区域之一,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科技贡献率偏低

油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入户率低,优质高产新品种增产增效潜力难以发挥。目前大湘西区“双低”杂交油菜良种覆盖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白菜型非“双低”油菜仍占有一定的面积,油菜品种多、乱、杂,主导品种不突出的现象比较严重,“一地一品”的区域化、专业化种植格局还未形成。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分厢作畦、适度密植、平衡施肥、普施硼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普及率仍然较低。目前大湘西油菜单产仅96.4公斤,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提高油菜单产水平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二)产业化经营滞后

大湘西区土地流转或季节性土地流转推进缓慢,油菜生产仍然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栽培和集约化生产的经营格局。尽管劳动力缺乏,但是各地还没有建立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油菜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入社农户经营面积面积仅占油菜面积的2.2%。油脂加工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没有在油菜生产重点区域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高效经营模式,订单生产面积仅占油菜面积的6.8%。各地没有充分利用山区独特的生态条件,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油脂品牌。

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栽培和集约化生产的经营格局。尽管劳动力缺乏,但是各地还没有建立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油菜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入社农户经营面积面积仅占油菜面积的2.2%。油脂加工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没有在油菜生产重点区域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高效经营模式,订单生产面积仅占油菜面积的6.8%。各地没有充分利用山区独特的生态条件,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油脂品牌。

(三)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

当前湖南油菜生产主要是手工操作,整地、育苗、移栽、除草、施肥、收割、脱粒等生产环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特别是播栽、收获两个主要生产环节基本上靠人工完成,明显低于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综合机械化率。就地区而言,大湘西地区因自然生态条件复杂,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田块狭小,机耕道缺乏,导致大湘西油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缓慢,农机农艺难以有效结合,油菜综合机械化率明显低于全省整体机械化水平。

(四)种植比较效益较差

大湘西区油菜栽培水平落后,单产水平较低,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公斤左右。近年来,油菜生产物化成本连续上涨,2013年大湘西油菜物化生产成本为130元,比上年增加10元,机耕成本80元,比上年增加10元。同时,油菜价格水平偏低,油菜生产成本涨幅高于油菜籽价格涨幅,导致农民种植油菜的比较效益不高。若采用机械整地,农民每个工日收入不足45元,若全部采用人工作业,每个工日不足40元。

(五)生产发展不平衡

大湘西地区各地由于土壤生态条件、肥力水平、品种技术、田间培管及种植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油菜生产不平衡的现象非常严重,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油菜覆盖率及生产水平也相差悬殊。同一个县内,高产区域与低产区域、高产丘块与低产丘块产量差别非常悬殊。例如,2013年溆浦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187.3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均增产30.3公斤,比该县平均单产增产86 公斤;慈利县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168.1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均增产45公斤,比該县平均单产增产68公斤。

三、推进大湘西油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

大湘西油菜生产发展要以稳粮增油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冬闲田的生产潜力,增加耕地复种指数,通过优良品种、配套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组装与集成,稳步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形成品种优质化、种植区域化、栽培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实现大湘西油菜的跨越式发展。只要措施得力,到2020年,大湘西一季稻田油菜将达到520万亩,占一季稻田面积的82.6%,单产达到125公斤,总产62.4万吨。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经营面积比率达到30%以上,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落实率达到95%以上,油菜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

(一)深入开展挖潜扩面

大湘西区“油稻”模式是被实践证明了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只要思路对头、方式得当,在短期内可以实现油菜现面积较快增加。要将“油稻”模式摆在大湘西区粮油生产的突出位置,作为提高土壤复种指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粮油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扩大大湘西区“稻油”模式面积,对油菜生产基础较好的地方,要加快整村、整乡成建制“稻油”模式推进;对油菜生产基础较弱的地区,通过办点示范、社会化服务等手段实现“油稻”模式的稳步发展;对冬季渍水严重的田块,要积极做好沟渠疏浚,做到能灌能排,避免因稻田渍水而影响冬闲田油菜播栽。

(二)提升生产科技水平

要充分依赖科技发展的引领,缩小大湘西区油菜单产与全省油菜高产地区的差距。第一,突出优良品种推广。各地要在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加大高产、优质、高抗、含油量高的“双低”油菜品种的推广力度,切实避免品种多、乱、杂和主导品种不突出的问题。各级各类示范片原则上只安排1个主导品种。第二,突出关键技术推广。要加强以品种为核心的技术集成与组装配套,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大力推广合理密植,直播油菜密度要达到3万株左右、移栽油菜密度要达到8000株左右,确保“三沟”畅通,综合防治菌核病。第三,突出高产创建。要积极推进“万、千、百”多层次梯级示范,提升高产创建水平,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技术规范,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机械化生产,统一专业化服务,推进油菜高产创建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带动大湘西油菜生产的平衡增产。第四,突出防灾减灾技术推广。要根据地方气象预测预报,制定应对冬季冰雪灾害和春季低温阴雨灾害危害的应急预案,及时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三)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目前大湘西油菜机耕率仅为40%,比全省油菜机耕率低25个百分点,而油菜机播、机收仅处于小规模、小范围示范阶段,还没有在生产上进行广泛应用。一要按照自然生态条件特点,引进适合山区油菜生产需要的轻简型机械,特别是引进引进集分厢、开沟、旋耕、播种、施肥等功能于一体、适应性强的油菜作业机械,解决当前生产中因劳动力缺乏造成的厢面过宽、沟渠过浅、田间渍水,一季密度不足等问题。二要加强适应不同土壤类型的油菜裸苗半自动移栽机、小苗全自动栽插机械的引进和示范,逐步解决油菜移栽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三要针对农机与农艺脱节的问题,按照机械化生产要求遴选品种,要选择株型较小、适合密植、角果裂荚率低、成熟度相当集中的品种。同时,调整种植模式,推广油菜机械化直播,增加种植密度,解决油菜株型偏大不适合机收的问题。

(四)创新经营发展方式

要引导耕地向种植能手和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依托现有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秋冬种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一要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重点培育一批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大力发展油菜专业合作组织,确保种植大户和入社农户油菜生产经营面积达到50%以上。二要针对散户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引导农机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工作,根据农民的意愿开展代耕、代播、代收和代管等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的问题。三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订单生产,依托各类流通组织、营销大户、农村经纪人,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四要积极打造具有湘西地方农产品知名品牌,发展油脂精深加工,提高油脂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大湘西区油菜产业的比较效益。

(五)加强生产指导服务

针对大湘西油菜生产技术落后,新技术、新成果入田率低,要切实加强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要成立由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方面优势互补的专家团队,建立健全生产技术方案,明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强化科技服务。要组织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在关键农时开展蹲点服务,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时加强田间培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要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督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整改,为大湘西油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和组织保障。

(六)强化政策保障支持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加大对大湘西油菜产业发展的支持保障力度。一是国家油料大县奖励资金项目、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区域要向大湘西区倾斜,项目资金要全额用于油料产业建设,切实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二是创新油菜良种补贴方式,在大湘西区开展实物补贴试点,将每亩10元的现金补贴改为种子等生产资料实物补贴,解决良种补贴资金使用效能不高的问题。三是加大各级财政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大湘西区油菜产业发展资金缺乏的问题。国家要新增油菜“开沟补助”专项,大力推进机械化分厢开沟专业化服务,切实解决大湘西区油菜渍害严重的问题。省财政要设立专项,优先支持大湘西区以品种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推广、科技培训服务、高产创建和农机农艺结合等方面。同时,大湘西各级地方财政也要切块支持油菜挖潜扩面、办点示范、技术指导服务、生产方式创新和大面积平衡增产等方面。

猜你喜欢

湘西油菜面积
一桥飞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面积最少的国家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
油菜花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