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研究
2014-10-21程德怀
程德怀
【摘要】中医属于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化和医学成果,集结了我国数千年以来人民的智慧。多种文献研究显示中医养生理论使用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上,能够有效减少或减缓慢性疾病的发展与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性指导作用,未来可将中医更好的使用在当下有不断增加趋势的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上。
【关键词】中医养生;体质辩证;慢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173-02
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疾病谱出现了较大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慢慢成为了我国严峻的健康杀手,就较大层面上而言,这些疾病的产生和人类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慢性疾病的发生大部分是和各种有关的危险因素在长期的作用下形成的结果。不论是超重、缺乏活动或是不合理的饮食等,都会造成慢性疾病的潜在发生。所以为了降低我国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需要注重使用中医养生的方式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其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融入中医养生,促进慢性疾病的防治。
1中医养生体系研究
1.1中医养生的基础
中医养生学自成体系,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具有十分深厚的影响。道家、儒家、佛家等等典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人们最熟悉的儒家曾经有过爱人、仁者的观念,这里表现的养生思想不单单局限在生命个体,更加在生命发展过程中包含了为人处世的价值以及做人的行为准则。儒家的思想将重心放在了修心养性之上,其希望能够获得一颗平和稳定的心态,进而达到修身治国的思想高度。
1.2中医养生的特点
其基本出发点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从整体出发,尤其对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十分重视,对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和生理的和谐统一有高度重视。另外中医养生选取预防为主要研究切入点,联合多种施养原则,依照各个个体间的差异和方式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调养方式,内调与外养相结合,扶正祛邪[1]。在中医养生中包含了日常饮食养生、精神养生以及环境养生等等,这些养生内容的存在对提升与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除此之外,中医的养生有普遍性特点,不管是男女老幼,都能够使用中医进行养生,并且方式简单,可行性强
2中医养生和慢性病的防治
2.1饮食养生
中医饮食养生重视饮食有度、有时、不偏嗜,这样不会造成营养失衡的情况出现。传统饮食养生重视“四气”、“五味”等等,这是现代营养学的不足之处。怎样融合饮食养生和现代营养学之间的精髓,总结出最佳、最合理的饮食规则,是未来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健康的饮食需要遵循四季的变化,应用饮食调节的方式实现机体内外调节的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寒温差异明显,因此对饮食需要有选择性的开展。例如气候相对干燥的西北地区,需要多使用银耳、雪梨等润泽之物;而气候潮湿的东南山区,则需要多使用薏仁以及蚕豆等有健脾化湿效果的食物。不同的体质个体需要依照体质差异而使用不同的食物,例如素有畏寒之体宜多食韭菜或有辛味的温补壮阳食品;而素体阴虚火旺患者则需多食木耳、龙眼等酸干食品,已达到滋阴润燥的效果。
2.2运动养生
其中包含有导引养生以及体育活动,导引就是引导,具有意念和意向的组成,导引的方式,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其和现代体育相比更为高级。体育运动只是需要进行肌肉运动即可,在某些层面上,其属于对人体的一种消耗甚至损伤,要超量修复才能够实现锻炼的效果。但是导引则是对人体的内气进行修复而实现锻炼的效果[2]。
3中医养生在慢性疾病防治中的实际应用
从中医的特点中可以了解到,中医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显著优势,其透过对人体各项机能的调控,在循环原理、血脉疏通、补血益气以及实现自身免疫方面提升有着显著意义[3]。另外,中医在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调节、人体活力的提升方面,有着显著意义。其能够让人有更加旺盛的精力,以更为高效的姿态投入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同时通过不同的调理方式,能够实现对慢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与缓解,降低慢性疾病患者的痛苦。
就以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的饮食过程中都有严格的控制,不但如此,其在其他生理机能方面受到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因此就对糖尿病患者造成一种持续性的长久伤害,在饮食方面处处受限,体力降低,常常会有口渴、头晕等症状。但是中医在此方面的治疗效果相对突出,中医把此类疾病总结为消渴,属于虚证,能够以饮食的方式进行调节,对糖尿病症状的缓解有所帮助,同时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出现,临床积极性意义明显[4]。
而对于偏头痛患者而言,西医中多是将偏头痛划分为供血不足,甚至无法找到更合适的原因。一般临床偏头痛患者的治疗多是使用手术或者麻醉止痛的方式。不但手术风险巨大,而且具有较强的临床毒副作用,或对药物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但是在中医中认为偏头痛属于不通,因此多对患者进行气血脉络的调节,在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统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实现对气血的调节作用,而消除或者缓解患者偏头痛的情况[5]。
4结语
经济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改变了人类的疾病谱,有些发达国家地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等已经成为了死因谱上的重要因素。这些种种疾病在较大范围内和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关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在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慢慢成为首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的情况下,从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入手对其进行防范已经成为必然。
參考文献
[1]沈勤,孙秋华,倪斐琳,张福英. 慢性病患者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03:228-230.
[2]饶新华. 中医养生与体质辨证理论对社区慢性病的饮食指导[J]. 中国卫生产业,2013,02:167-168.
[3]韩玉萍,于小燕,艾兰. 中医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优势[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421-422.
[4]黄艳. 长春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认知相关性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
[5]张令森. 浅析中医养生在慢性病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7:2073-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