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防治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
2017-02-13张森刘雨朱振华冯丽谦
张森+刘雨+朱振华+冯丽谦
摘 要: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优势凸显,移动医疗的蓬勃兴起使移动健康教育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移动健康教育产生的背景、概念、优势及现状进行深入探讨,构建出能够体现移动健康教育与慢性疾病防治关系的体系,并针对移动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防治过程中的可行性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移动健康教育 慢性疾病 移动医疗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疾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24.52%,与2003年12.33%相比,10年间患病率上涨几近一倍(见图1,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卫生计生统计年鉴》,《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提要》)。
慢性疾病通常都无法彻底治愈,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特点,使其需要持续干预和跟踪治疗。
1.健康教育对慢性疾病预防和诊疗的影响与现状
1.1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缩短已知的最佳的健康实践和实际行为之间的距离,变对健康有损害的行为为有助于现在和未来健康的行为。
我国的健康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缓慢,但近年来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国民的关注。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指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提高居民慢性疾病防治素养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1.2健康教育对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影响与现状。
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与慢性疾病的防治息息相关,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均是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因此,对慢性疾病的防治应该以社区、家庭、患者为主进行三级预防,实行健康管理[2]。患者本身是行为控制的主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对慢性疾病的认知,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慢性疾病的防治效果。
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防治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高建权[3]等通过一年的健康教育随访发现,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减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陈果[4]运用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发现,“健康教育”对慢性疾病控制有效率达85.9%,较“常规用药指导”对慢性疾病控制有效率的“63.28”增长明显。张波[5]研究发现,“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由“常规管理”的80.5%上涨为93.4%。
2.移动健康教育产生的背景
2.1移动通信手段在国民中的普及。
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产业中异军突起,尤其是在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有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在2012年达到6.6亿万人次,预计到2017年用户规模将达到8.6亿万人次(见图2,数据来源于易观智库)。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为移动医疗产业开辟新的空间。通过对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进一步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48.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2%,预计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同年增长80.2%。移动医疗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为移动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见图3,数据来源于易观智库和前瞻网)。
2.2移动医疗在慢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慢性病防治过程中有着确实的优势。Kohri[4]评估了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对在家照顾的中风、癌症、神经肌肉疾病等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现远程医疗能够提高效率,改善生活质量。Klonoff[5]等研究发现,移动医疗用于糖尿病的防治,能够辅助或指导医疗专家决策,为患者决策提供支持,减少就诊等待时间。Goldberg[6]研究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口腔健康率。
3.移动健康教育推广的意义及建议
3.1移动健康教育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个人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工作与信息技术广泛结合,远程医疗、移动健康等概念应运而生,预测未来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移动健康市场[7]。
移动健康教育就是利用移动互联媒介技术,以移动智能终端方便人们接受健康教育,促使其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达到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移动健康教育能够把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无限的现代科技力量进行最佳的应用组合,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从而达到对慢性疾病的有效防治。
3.2移动健康教育的优势。
3.2.1个性化服务,满足多种需求。
移动健康教育内容一般包括个人健康状况的监测、健康管理项目、健康养生知识传播、疾病预防策略、卫生保健常识、远程医疗等。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移动健康平台,也可以同时接受多个平台的服务,满足不同个体的多种需求。
3.2.2生动形象,携带方便。
移动健康教育相比传统的卫生宣教而言,可以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从形式上看,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和接受。受众个体可以通过手机、平板或者手提电脑等移动客户端查看所需要的健康资讯,访问相关页面,享受健康医疗服务,对于受众个体而言,移动健康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地理位置的约束,方便快捷。政府或者医疗卫生机构可以直接在移动终端发布健康资讯,甚至可以通过社区交流讨论、在线医生问答等新的传媒形式普及健康知识,改变传统健康教育局限于传单、宣讲的固有模式。
3.2.3成本投入低,效益回报高。
移动健康教育通过“移动终端—网络—移动客户端”的形式对受众个体进行教育,一次收集知识及教育内容的投入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不同形式,通过QQ、微信、微博、APP软件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这样的教育形式较传统健康教育需要每一次产生场地费、人工费、材料费等相关费用而言,大大降低教育成本,同时做到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内容更充实、传播形式更多样,传播效果更容易被接受等更好的社会影响。
3.2.4自我防治,节约医疗资源。
慢性疾病具有病情较长、容易反复等特点,往往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和护理,病人需要经常往返医院进行治疗和指导。移动健康教育一方面通过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受众更了解疾病的防治过程,减少反复发作的风险,另一方面移动健康教育平台可以利用手机APP软件及可穿戴式设备进行预防治疗、远程监控、自诊问诊和远程问诊等多种形式对疾病进行管理和治疗,大大减少患者就诊和住院的次数,不仅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就诊费用,更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
3.3移动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防治过程中的作用。
移动健康教育对慢性疾病的防治是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及云计算等移动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分析移动健康教育与慢性疾病防治的过程可以发现: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及云计算等移动平台是树的根茎,慢性疾病管理的预防、发现、诊治、跟踪过程则为其主干,移动健康教育形式便是供给树木的底根。移动健康教育开展的如何,直接影响慢性疾病的发展状况。如图4所示。
4.移动健康教育的意见与建议
移动健康教育的概念在国内尚未明确定义,移动健康教育的形式刚刚兴起,移动平台的使用、教育宣传知识的审核等都尚未形成规范的模式和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移动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预防和诊疗中的影响,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加强宣传教育,改变观念。
充分利用移动健康教育,指导人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健康生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减少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而达到预防及控制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同时,通过移动健康教育平台,改变人们依赖医院的心理,加强慢性疾病的自我监测、在线医疗等,节约医疗成本。
4.2规范移动健康教育平台,加强监管。
移动健康教育是将医学知识和医疗资讯从网络平台的一段直接输送给平台的另一端。信息真伪难辨,鱼目混珠,不排除有一些带有商业目的甚至恶意欺骗的虚假讯息,这给终端接受讯息的群众带来很多困扰与麻烦,也产生对移动健康教育的不信任,导致这个事物推广受限。因此,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监管措施,防止虚假资讯流入平台。
4.3推广慢性疾病移动健康教育,加大开发力度。
移动健康教育的优势前文已述,然而,目前针对慢性疾病的移动健康教育软件不够全面,且分类不清,不成体系,使用者对软件的查询和使用方法不太熟悉,大大制约移动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防治过程中的优势。因此,加大对软件的开发力度,并将软件规范有效地推广给广大群众十分必要。
4.4建立移动健康教育的评价机制。
移动健康教育刚刚兴起,发展却非常迅速,但系统的不完善和技术可能存在的缺陷限制了它的快速发展。所以建立移动健康教育的评价和反馈机制,让患者或者用户在体验移动健康教育系统的过程中,指出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技术改进,这样移动健康教育才能更广泛、更长久地传播和使用。
总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生极大的转变,由此带来了慢性疾病的爆发式增长和医疗资源的相对短缺,这一切迫切需要人们转变观念、改变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移动健康教育应运而生。移动健康教育独有的优势使其在当代慢性疾病防治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但作为新事物不足和接受度都是它发展的障碍,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完善,促进移动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防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健,马军,王翔.健康教育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
[2]唐金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及危险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486-487.
[3]高建权,段向阳,刘迎.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1470-1471.
[4]陈果.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管理方面健康教育宣传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6(12):161-162.
[5]张波.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2):176-177.
[4] Kohri T, Sakamaki T, Hasegawa T, et al.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 of telemedicine for home medical care[J].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013,192:963.
[5] Klonoff D C. The current status of mHealth for diabetes: will it be the next big thing?[J].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13,7(3):749-758.
[6] Goldberg S. Dental health education via mobile trailer[J]. J N J Dent Assoc, 1974,45(2):32-33.
[7].陶婧婧,乔韵,严惟力.移动健康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0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