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民主管理的实现路径

2014-10-21韩冰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民主管理实现路径高校

韩冰

摘 要:高校應加强民主管理,健全和完善可执行的民主管理与治校制度,构建和打造实现教师主体地位的运行机制,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为民主管理提供精神保障,实现广大教职工科学和可持续地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关键词:高校;民主管理;实现路径

一、民主管理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动力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创造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国力的强弱、社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社会职能发挥是否充分,其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校教职工是学校教育事业的主体,他们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和责任人,他们不但对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而且应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决策具有相当决定性的发言权。

民主管理的特征:一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自下而上反映广大群众的意愿;二是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权威性,有制度作保证,有一定的权力;三是具有独立性,不依附于行政管理机构。为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依法治校,教育部颁发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这一规定的发布,对推进高等教育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进程,提供了制度层面强有力的支持。高校通过民主管理,即高校广大教职工依据国家宪法、法律和有关法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直接和间接参与对学校事务的管理。让广大教职工拥有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等,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充分享受民主权利,他们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充分得以体现,他们的智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

随着近些年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逐渐成为共识。教师的地位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学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教授治学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水平还是在层次上千差万别,运行机制也不尽相同,要更好地推进高校民主管理进程,依然任重道远。

二、高校民主管理的现状

高校民主管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学校教职工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相关法规,通过学校良好的环境保障和制度保障,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主要实现路径是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党务校务公开、民主评议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等。

我国高等学校从改革开放初期恢复高考制度开始,推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各高校在推进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各高校普遍建立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二是这一制度的实施为保证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要点的落实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三是加深了广大教职工对教职工代表大会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促进了各高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程。

随着近十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滞后于新形势需要,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宏观方针明确但具体可执行的制度缺失。从国家层面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相关法规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学校章程的建设大多还在起步阶段,高校可执行的民主管理与治校的机制还远未成熟。二是各高校口号性条文不少但惩罚性条款缺失。以号召代替制度,以倡导代替惩处,对无视和违反学校民主管理的行为缺少惩罚性制度。三是体现教师主体地位的硬件环境缺失。高等学校行政化色彩浓郁,存在着少数人说了算的“人治”习惯。四是精神文化特别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缺失。作为高校主体的教师感觉不到自己的地位,“爱校如家”“我与学校共发展”“凝心聚力抓教育,同心同德育人才”等,不少高校还停留在宣传层面上。

三、高校民主管理的实现路径

1.健全和完善可执行的民主管理与治校制度

可执行的民主管理与治校制度的建立过程,本身就是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增强学校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学校行为的合理性,对于推动学校的民主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学校章程、教职工荣誉体系、权益保障体系、信息反馈体系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从制度层面极大地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激发广大教师在正己、育人、建校中的主动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为学校的民主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2.构建和打造实现教师主体地位的运行机制

长期以来,庞大的机关建制使得高校管理复杂,管理效率低下,条块分割的运行模式让高校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急剧下降。比如:一份数据几个部门同时要,常常是一些内容相同而格式不同的表格或数据让二级学院顾此失彼,每天要往学校的行政楼跑很多遍,工作重复又无可奈何;即便是高水平的专家或学科带头人,也要为了教学科研报批项目一遍遍往返于实验室与学校主管单位。在自己学校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针对上述问题,一些高校推行的机构改革,为实现教师主体地位注入了活力。目前这种改革的共同特点是:精简学校行政办事机构,精简机关工作人员总量,精简学校主管部门办事流程,转变思想观念,致力于为教师服务。有些学校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备课答疑的空间、电脑和桌椅”写入学校发展规划,并致力于逐步落实。这种机构改革与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构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高校中层管理单位的执行力,突出教师主体地位,为教师发展提供软硬件保障,从而使“办学以教师为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校教师“校荣我荣,我与学校共发展”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回归。

3.疏浚和畅通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信息渠道

高等教育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必须保障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重点等顶层设计的知情权,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职工代表大会研讨过程中实现建议权和参与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高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要点等重要措施仅仅传达到中层干部,然后就放到内部网络,至于教职工学不学、看不看、议不议,则没有相应的运行机制,政策与规划的执行情况全部落在机关中层干部和学院班子成员的身上,教职工在不知情、不了解的基础上被动执行管理部门和学院领导的指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基本被忽视,也导致学校的部署力与执行力大打折扣。信息渠道不畅的再一种情况就是教职工的诉求难以到达学校的管理部门和决策机构,教职工一旦遇到座谈会、讨论会等,往往会首先表达自己的诉求,使得会议变成了诉苦会。

为克服上述弊端,不少高校紛纷采取措施,扩大教职工建议和意见渠道,构建完善的信息反馈体系,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及时传达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重大部署,广泛征求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建立了校长信箱,随时听取教职工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责成有关部门对校长信箱的意见逐条答复,对能解决事项的马上办,对能够近期解决的事项限时办,对不能解决的事项讲清楚。这一方式扩大到了二级学院,学院班子成员的信箱也成为为教职工解难事、办实事的信息来源,受到教师的广泛好评。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些高校还把QQ、微博、微信等引入信息渠道建设架构,极大地拓展和顺畅了教职工和学校领导、中层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之间的信息沟通,让教职工“爱校如家”的自豪感不断增强,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4.加强文化建设,为民主管理提供精神保障

在很多地方,高校硬件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大学新城拔地而起,一片片教学楼与学生公寓交相辉映。然而,“有大楼无大师”的问题也随之突出。其原因固然与学校发展迅速和大师级人才短缺有关,但根本原因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缺失。

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中,对美国大学的弊端进行了批评,他认为现在高校学术追求代替了教育任务,是失去灵魂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侯定凯在书评中认为,我们在考评教师晋升资格时,很少有考虑教师品行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陈平原撰文说,高校严重受制于金钱权力,独立性倒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如此种种,不难看出,大学文化建设,关系到“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师德建设,关系到高校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进程能否顺利推进。

值得欣喜的是,我国高等学校普遍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上述种种问题纳入文化建设的框架,致力于通过文化建设来解决多年无法解决的若干问题。我们同时看到,高等学校文化建设进程参差不齐,百年老校与新合并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年轻学校的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师德一票否决制”的实施还任重道远。

目前,一些高校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忽视师德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校普遍对SCI、SSCI或A&HCI发表论文纷纷给予重奖,似乎发表论文越多办学水平越高;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本科教学被轻视;刚毕业的博士不得不放弃科研,而站在讲台上,痛失科研的黄金期;至于师德建设则无人问津,只要科研上去了,基本可以一美遮百丑。这样的现象固然与一些评估指标有关,也与一些所谓的高校排名榜有关,但关键在于高校领导班子对学校发展的决策与定位的缺失,在于高校文化建设的缺失。

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学校谈不上民主管理。我们认为,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实现路径是以大学文化建设为方向,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尽快把建立和完善“师德一票否决制”等相关制度与措施提上议事日程,与考评教师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量一样,同等对待地考评教师的师德建设,对师德表现优秀的教职工在职称晋升、工作待遇、绩效酬劳等方面予以挂钩,对师德考评差的教职工予以相应的惩戒,坚决杜绝那种在教师提拔(职称晋升)过程中把候选人品行与学术能力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杜绝那种有学术不端行为和行为不端但依然能顺利晋升的现象,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得到提拔和晋升,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从而突破大学文化建设的瓶颈,建设大学之魂,谋求凝心聚力,为教职工深层次活力的激发打下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经过若干年文化建设的积淀,使教职工的行为与思想逐渐发生实质性变化,并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主动肩负起为党和国家培育人才的历史使命,实现广大教职工科学和可持续地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四、结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高校民主管理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爱校治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办好社会主义高校不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侯定凯.一流大学与一流教育之间的距离——《失去灵魂的卓越》引出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8(1).

[3]陈平原.如何建立中国大学的独立与自信[N].中国青年报,2012-5-16(9).

猜你喜欢

民主管理实现路径高校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方法探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抓过程 求实效 深化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工作
加强民主管理对于提升团队凝聚力的认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