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高温有机锆交联酸体系性能研究

2014-10-17罗明良王思中杨国威吕子龙

应用化工 2014年8期
关键词:稠化剂酸液交联剂

郭 烨,罗明良,王思中,杨国威,孙 涛,吕子龙,李 楠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2.中国石油天然集团公司办公厅,北京 100007)

在酸压改造工艺中,交联酸体系因其具有高粘度、低滤失、低摩阻、低溶蚀速率等优越特性[1-2],被广泛应用。交联酸体系由酸液稠化剂、交联剂以及其他辅助添加剂组成,其中稠化剂及交联剂的种类、加量对酸液体系性能起决定作用[3]。在国内交联酸体系研究中,先后出现了无机硼类、有机硼类、有机金属类等交联酸体系[4],目前有机硼类交联酸体系因其具有延缓交联特性,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5-6],但这类体系仅适合在低于130℃的环境下使用,在更高温储层中应用,该体系粘度下降导致不能有效携砂,从而影响酸压施工效果[7-8]。因此,笔者自制了一种有机锆交联剂JLJ-11,并优选出与其配套的稠化剂,得到一种耐高温有机锆交联酸体系,并对其进行综合性能评价。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高温储层酸化压裂增产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酸用稠化剂(FS3802、CJ2-10、PL、CTI-6)、缓蚀剂HJF-10、铁离子稳定剂TWJ-10、助排剂CF-5A、石英砂(规格为20/40目,视密度为 ρa≤2.70 g/cm3,ρv≤1.55 g/cm3,圆度≥0.9)均为工业品;浓盐酸、无机锆盐、有机配体(多元醇、多羟基羧酸等)、过硫酸铵均为分析纯。

RS6000型旋转流变仪;ZNN-D6S型六速旋转粘度计;S212型恒速搅拌器;SY-601型超级恒温水浴;1834型乌氏玻璃毛细管粘度计;FADLT-1型压裂酸化工作液动态滤失仪。

1.2 实验方法

稠化剂的酸溶时间、稠化酸的粘度及其热稳定性依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214—1996《酸液稠化剂评价方法》进行测试;有机锆交联剂交联时间、耐温能力依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216—1996《压裂用交联剂性能实验方法》进行测试;交联酸体系耐温耐剪切能力、破胶性、静态滤失性、缓蚀性、携砂性依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107—200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进行测试。

1.3 交联剂制备

交联剂JLJ-11的制备采用“一锅法”,以一定比例将无机锆盐的水溶液与有机配体(多元醇、多羟基羧酸等)混合,水浴加热到50~80℃,持续加热3~5 h,即可得到淡黄色的交联剂JLJ-11。

2 结果与讨论

2.1 交联酸体系配方确定

2.1.1 稠化剂优选 酸液稠化剂的优选原则兼顾稠化剂的速溶、高粘等性能的同时,还需保证交联酸体系的耐温性。基液选取质量分数为20%HCl溶液,以油田常用酸液稠化剂FS3802、CJ2-10、CTI-6、PL为研究对象,对比稠化剂加量为0.8%时的酸溶时间以及稠化酸外观、粘度与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3种稠化剂 FS3802、CJ2-10、CTI-6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90℃恒温4 h后粘度都保持为原先的70%以上,但对比其他性能,CJ2-10酸溶性差,酸溶时间较长,并且制得的稠化酸不均匀澄清;FS3802相比于CTI-6,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与较好的酸溶性,在此选FS3802作为交联酸稠化剂。

表1 4种酸用稠化剂的性能对比Table1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four thickeners

2.1.2 稠化剂加量的优选 在优选出FS3802作为交联酸稠化剂基础上,研究稠化剂加量对交联酸体系的延缓交联性及耐温性的影响。实验中固定交联配比为100∶1.5。在耐温性测量中,对交联酸体系升温加热,升温速度3℃/min,剪切速率170 s-1,测定其表观粘度随时间变化,实验以粘度下降为50 mPa·s时所对应温度来表征体系的耐温能力,结果见图1。

图1 稠化剂加量对交联酸交联时间与耐温性能影响Fig.1 Effects of thickener dosage on gel time and heat resistance of crosslinking acid

由图1可知,随稠化剂加量的增加,交联时间缩短,耐温性能增强。当稠化剂浓度增加到0.8%以后,交联时间快速降低,甚至会降到1 min以内,延缓交联性能较差,同时过高的稠化剂浓度,酸溶时间较长,基液粘度较大(50 mPa·s左右),并不利于交联酸体系的现场配制,所以选取稠化剂浓度为0.8%。

2.1.3 交联剂加量优选 向质量浓度为0.8%的FS3802稠化酸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交联剂,研究不同交联配比对交联酸体系的延缓交联性及耐温性的影响,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交联剂与稠化剂有类似作用,随着交联剂加量的增加,交联酸体系相关性能明显增强。但交联剂加量增加到1.5%以后,耐温性增强放缓。这是由于稠化剂上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基本都与锆离子发生了配位反应,多余的锆离子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最佳交联配比为 100∶1.5。

图2 交联剂加量对交联酸交联时间与耐温性能影响Fig.2 Effects of crosslinker dosage on gel time and heat resistance of crosslinking acid

2.1.4 体系组成与配伍性 在确定交联酸体系——稠化剂与交联剂种类及加量的基础上,参考长庆油田交联酸现场应用实际,将交联酸体系与缓蚀剂HJF-10、铁离子稳定剂TWJ-10、助排剂CF-5A等酸液添加剂复配,置于150℃的恒温箱中,时间2 h,观察混合液体稳定性,结果见图3。

图3 交联酸体系与其他辅剂配伍性Fig.3 Compatibility of crosslinking acid and auxiliaries

交联酸与其他辅剂混合后,溶液呈淡黄色,粘度高,整体性良好(图3b),且长期高温静置后澄清透明无沉淀(图3a)。结果表明,交联酸体系与其他辅剂配伍性良好,适合于现场施工应用。

2.2 交联酸体系性能评价

2.2.1 耐温耐剪切性 实验使用RS6000旋转流变仪,考察交联酸体系在 150℃、剪切速率为170 s-1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实验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交联酸体系在150℃、170 s-1持续剪切1 h后,性能稳定,粘度保持在50 mPa·s以上。因此,交联酸体系耐温耐剪切性能良好,可应用于150℃储层的酸压施工。

图4 交联酸高温流变曲线Fig.4 High temperature rheological curve of crosslinking acid

2.2.2 静态滤失性 酸压施工中,降低交联酸体系的滤失性,不仅可以提高交联酸作用效率,提高裂缝导流能力,而且降低酸液体系对储层的伤害[9]。实验使用压裂酸化工作液动态滤失仪,测量了150℃、3.5 MPa条件下,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累计滤失量,对测得的相关数据进行作图、计算,即可得到交联酸体系的静态滤失相关参数,见表2。

表2 交联酸滤失性测试数据Table2 Experimental data of filtration test for crosslinking acid

由表2可知,交联酸体系的相关滤失参数都较低,明显低于压裂液通用技术指标上限,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2.2.3 缓蚀性 交联酸体系具有一定的缓蚀性,能有效保护井下相关管线及设备,延长设备的寿命,同时减少酸压过程中的二次伤害[10]。实验采用静态挂片失量法,实验温度设定为70℃,持续加热1.5 h后,对比20%盐酸与交联酸体系对钢片的腐蚀性能,且最终确定体系的缓蚀率,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交联酸缓蚀性测试数据Table3 Experimental data of corrosion inhibiting test for crosslinking acid

由表3可知,加有1.5%HJF-10的交联酸体系腐蚀速度较低,缓蚀率可达到98.23%,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2.2.4 携砂性 在加砂酸压施工中,为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需保证支撑剂在裂缝中的合理布置,而交联酸的携砂性能对支撑剂的分布起决定作用,较差的悬砂性甚至会导致砂卡和砂堵等事故[11]。因此,有必要对其携砂性能进行评价。

实验采用静态悬砂测试方法,将混合均匀且含不同砂比的交联酸倒入100 mL量筒中,测定常温下全部石英砂(20/40目)沉底时间,从而得到沉降速度,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交联酸携砂性测试数据Table4 Experimental data of sand-carrying test for crosslinking acid

由表4可知,携砂比为10%,20%,30%时的沉降速率分别为 0.43,0.58,0.69 cm/min,石英砂沉降速度都低于1.08 cm/min,交联酸携砂性能良好,满足加砂酸化压裂的现场施工要求。

2.2.5 破胶性 交联酸体系的破胶性能对减小储层污染,提高酸压施工效果起着重要影响[12]。实验中,在交联剂加入前,加入0.2%的过硫酸铵作为破胶剂,并将体系密闭保存在95℃的环境中。静置2 h后,使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体系粘度为2.15 mPa·s,低于 5 mPa·s。可见,交联酸冻胶体系破胶水化彻底,破胶性能良好。

3 结论

(1)以交联时间与耐温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出耐高温有机锆交联酸液体系基本配方:20%HCl+0.8%稠化剂FS3802+1.5%交联剂JLJ-11。

(2)所制交联酸体系进行综合性能评价表明:交联酸体系耐温耐剪切性能良好,150℃、170 s-1持续剪切1 h后,表观粘度仍保持在50 mPa·s以上;体系加入0.2%的过硫酸铵,95℃静置2 h后,粘度降至2.15 mPa·s,破胶水化彻底;同时,该体系滤失小,缓蚀作用明显,具有良好携砂性,能够满足高温储层酸化压裂现场施工要求。

[1] 赵修太,宋奇,王彦玲,等.酸压用交联酸添加剂的优选[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7):1625-1626.

[2] 李斌.交联酸酸化压裂在低渗透气田的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0,29(11):15-17.

[3] 蒋建方,杨玉凤,张智勇,等.交联酸酸化技术发展综述[J].油气井测试,2007,16(6):68-71.

[4] 丁云宏,程兴生,王永辉,等.深井超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深度改造技术——以塔里木油田为例[J].天然气工业,2009,29(9):81-82.

[5] Brannon H D.New delayed borate-crosslinked fluid provides improved fracture conductivity in high-temperature applications[J].SPE22838,1991.

[6] 孙海林,李志臻,曾昊,等.一种新型有机硼交联剂与硼砂交联剂的对比[J].应用化工,2013,42(9):1644-1647.

[7] 罗彤彤,陆亚平,潘英民.高温交联剂合成工艺研究[J].矿冶,2006,15(3):56-58.

[8] Malik A R,Bolarinwa S,Leal J A,et al.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metal-crosslinked fracturing fluid with low-polymer loading for high temperature proppant fracturing treatments in Saudi Arabian gas fields-laboratory and field study[J].SPE164338,2013.

[9] 张红,刘洪升,王俊英,等.裂缝性储层压裂改造HL-05降滤失剂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05,28(5):105-106.

[10]王奕,张熙,代华,等.新型增稠酸的配方及性能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7,27(5):85-87.

[11]罗云,刘爱华,王俊明,等.交联酸加砂酸化压裂技术在复杂岩性油藏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8,29(2):266-267.

[12]蒋羿黎,廖刚.无破胶剂聚合物压裂液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7,36(3):240-243.

猜你喜欢

稠化剂酸液交联剂
耐高温疏水缔合型酸液稠化剂的合成与性能
调剖熟化罐交联剂加药点改进研究与应用
交联剂对醇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影响
二氧化碳与稠化剂降低流度改善气驱效果评价*
渤海油田注水井多效复合酸解堵技术应用研究
锂基润滑脂的微观结构
酸蚀裂缝差异化刻蚀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
苏里格气田东区碳酸盐岩储层酸压用单剂稠化酸
考虑多重滤失效应的前置液酸压有效缝长模拟
交联剂WY988在天然橡胶胶料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