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4-10-14陈歌
陈歌
【摘要】家庭离异学生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的特殊性。调查显示,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家庭离异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携起手来,共同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缺陷,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克服 家庭离异学生 心理缺陷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2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不断地改变,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沦为家庭离异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突然解体,家庭关系的突发破裂,孩子幼小的心灵无法适应这些现状。长此以往,积压在心底的困惑就会成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阻碍家庭离异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何克服其心理缺陷,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现代教师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一、家庭离异学生存在的心理缺陷
(一)忧郁
家庭本来是温暖的港湾,父母时刻围绕在孩子身边,为他们遮风挡雨。可是,离异后的孩子面临的却是破碎,却是狼藉。父母不再围绕在自己身边,原本的幸福与满足刹那间淡然无存。于是,他们开始闷闷不乐,开始愁眉苦脸,沉默寡言。有调查表明,忧郁是家庭离异后孩子存在的首要心理缺陷。
(二)狭隘
对于孩子来说,原本悉心照料﹑万般疼爱自己的父母亲离开自己,曾经的父爱母爱已经不再拥有,他们开始害怕,害怕自己拥有的东西再次失去。于是,他们遇事变得斤斤计较,心胸开始狭窄起来,,不能容忍别人也不能理解别人。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
(三)自卑
家庭离异学生向往拥有一个幸福而完整的家,但是,父母的离异让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以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不上其他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始终抬不起头来。这种强烈的自卑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情绪,长久的压抑感破坏了他们生活及学习的热情。
(四)惊恐
家庭离异学生长期地与父母分离,致使感情上存在极大的缺失,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等,严重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阻碍身体的健康发展。他们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对周围的一切有着浓厚的抵触心理,致使心理不能像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正常发展。
二 、应对措施
(一)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
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决定家庭离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艰巨性。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家庭的破碎。这样的家庭,虽已肢解,却仍要继续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帮助其子女健康成长。
1.多关心 多鼓励
由于家庭结构的破碎,父母对子女疏于关心,加之孩子年纪小,辨别是非能力差,常常会导致其子女一些恶性心理问题出现。主要表现为:心理极度狭隘,不能容忍他人;善恶混淆,易被他人误导,走向错误心理的深渊。
作为孩子的父母,虽已离异,却不能放弃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与义务,要竭尽所能,关心子女的生活与学习,经常与他们谈心,理解他们的困惑与无助,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上的一次次难关;积极开导其子女,帮助他们找回自信,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地生活。
2.多支持 多沟通
通过对本校家庭离异学生心理调查显示,90%以上这样的学生与离异后的父母不能经常见面,偶尔的见面,也难起到沟通的良好作用。
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健康飞速发展时期。据研究表明,良好的沟通,积极地引导,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离异后的父母要与子女保持积极地联系,保持与子女良好的沟通。通过沟通,父母要及时发现子女存在的各种问题趋向,分析原因,在源头上遏制问题的发生。父母要积极支持子女正确的行为,纠正错误行为,帮助子女战胜各种心理困惑,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二)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贵州考察时曾指出,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1.创设合理的教育环境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学校,要时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创设合理的教育环境,给予其充足的思考空间。国家和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強师资力量,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要给予家庭离异学生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时刻关心爱护这群特殊的孩子,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让他们在爱的围绕下健康成长。
2.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最优效果的良好方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努力达到教育最优效果。
家庭离异的学生,是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特殊人群。用爱教育这群孩子,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师要试图走近每个离异学生的心理世界,了解他们的心声,体会他们的感受,聆听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上的无助与困难,用亲人的身份照顾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克服家庭离异学生的心理缺陷,帮助其健康成长,是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教育问题。只要我们每个人用真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相信他们一定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金富,祁富生,贾福军. 父母文化程度及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 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8(03)
[2]郭晓飞.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调查与思考[J].教育探索. 2005(11)
[3]陈定湾,何凡,刘碧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7(09)
[4]张文晋,郭菲,陈祉妍. 压力、乐观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2)
[5]吕建军.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学周刊. 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