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2017-03-01赵康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克服帮助不良习惯

赵康

摘要:事实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然而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小学生,不少学生存在着很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如不良学习习惯、不良卫生习惯、不良礼仪习惯等,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不讲个人卫生、对他人没礼貌等现象。这些在短时间内看似乎没太大的关系,然而从长远角度讲,这些问题都会對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直接性的负面影响作用。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是摆在学校、家长和社会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小学生乱扔垃圾为例,提出帮助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希望有助于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改正。

关键词:帮助;克服;不良习惯

一、背景介绍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一直在贯彻实施的措施,然而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又是像牛皮癣广告似的,需要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清洁处理。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不在小学阶段进行修正,等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后,这些行为不良行为习惯已经固化成理所当然的自然行为后,再去纠正已为时太晚,他会从心理上抵触对他的纠正教育,从大的方面来讲,这将影响着他以后的发展。

以乱扔垃圾不良行为习惯为例,这是在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里比较突出的一种,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在公共场合随意丢弃垃圾,而忽略环境清洁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行为,比如在路上可以看到学生随手丢弃食品袋、香蕉皮,在校园随手丢弃手帕纸、纸屑的行为等。一方面会给他人这学生没有教养的负面印象,另一方面也是自身素质低的表现。长此以往,进入初中、高中乃至进入高等学府,仍然会存在这些没品味的行为。

二、核心概念

1、行为习惯的定义。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着与自己的敬礼和教育程度相应的固定行为,这种行为有很强的潜意识作用,在生活中会成为他在行动时当然、首要选择。

2、行为习惯的特点。行为习惯具有后天性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具有自动化性、情绪性和双重性。

3、行为习惯的分类。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及心理品质等。

三、造成小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

1、认知缺。在未学什么是良好习惯的相关知识前,学生的大脑对于什么是好的习惯是没有概念的,他不知道乱扔垃圾这个行为是被他人看作是一个不好的行为,别人扔,他也跟着扔,完全没有对与错的概念,换句话来讲,就是缺乏认知。导致学生不能够从一开始就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而在后面需要家长和学校批评教育硬性的改正他们的行为,总的一句话就是认知缺乏。

2、文化差。乱扔垃圾似乎是外国指责我国游客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他们甚至会在一些景点专门用汉语标志牌提醒中国游客不要乱扔垃圾,在国内,乱扔垃圾的现象更是屡屡皆是,比如说在路上边吃边扔、喝完的饮料瓶随手乱扔、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等,这样的社会风气在有形和无形中都对学生正确的认知产生了歪曲影响。

3、制度虚。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按着教育部的相关指示在学校内警示学生不要乱扔垃圾,只是做做面子工程,而没有展开实际行动,空有口号而没有执行力。

每年都评选文明城市,但却没有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出发,只为一时之力而做表象工作。新加坡的城市之所以那么干净清洁,一方面是国民素质高,另一方面是源于国家制定的破环环境卫生严厉处罚标准。

4、活动少。实践出真知,空有理论是不能够支撑起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固定行为。现在的家庭和学校过多的从理论角度去教育学生,比如在路上家长会教育孩子不要像别人那样乱扔垃圾,在班级学校会放一些乱扔垃圾的教学视频,只能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是不对的,但不能够充分体会到内含的原因。学校和家庭空对学生讲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充分的,需要让他通过实践来进一步

5、缺乏榜样的力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引导的,他们善于模仿学习,缺乏了榜样他们就可能会偏离正确的道路。没有了榜样的力量,他们就没有了正确的标准,就不会主动的按照正确的标准去做。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最后难以改变。

四、帮助学生克服乱扔垃圾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

1、加强认知。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定期进行主题班会,进行思想教育,同时着重体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互相配合,一个扔一个捡,这样会促进他们形成乱扔垃圾行为是不好的这样一个概念。班主任或者课任老师也都可以做到模范的作用,比如说地上如有垃圾,自己主动的去拾起来并扔到垃圾桶,这样的活教材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一次两次学生可能不在意,但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深受感染。同时老师也要注意师生间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系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从而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

2、改造环境。对于学校环境来讲,学校可以通过全面的实施卫生条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不乱扔垃圾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适应环境,充分利用传统道德的作用,在无形中约束着学生的行为,同时可以在学校的一些宣传板或者利用一些名人典故,让学生去读、去看这些故事,潜移默化的促进他们的行为自发的改善,从而达到学生逐渐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3、落实制度。对于学校来讲,学校要切实落实教育部对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关指示,敦促相关领导和老师贯彻实施。学校对于建立起来的制度要严格执行,不能只做表面工程,遇事说一说就完了,让学生养成无所谓的心态。各同时要求做到奖惩分明,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并长期的保持下去,小学6年时间定会让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

4、利用榜样的力量。在家庭和学校也可以为学生设立学习的榜样,如爸爸妈妈自己要做到行为示范作用,学校可以定期推选环保小卫士,并进行适当的表彰,让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动其他爱乱扔垃圾的同学,同时积极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认真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找出自己的缺点,给他们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行为的机会,让他们从小接受到正确的指引,逐渐改变他们这一坏习惯。

五、结语

我们常常高喊“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这句响亮的口号,花朵想要鲜艳美丽就需要养花人的静心呵护,这个过程漫长且需要耐心。本文以小学生乱扔垃圾为例,简述了学生乱扔垃圾这个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对学生这一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剖析。本文以点带面,强调要切实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静心呵护,每个团体都需要切实的落实计划,坚决摒弃表面工程,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终身保持。

参考文献

[1] 黄正平《小学养成教育》 [M].华师大出版社 2001.

[2] 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韩立华 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与教育《教育导刊》[J].2001,(1).

[4] 胡育 现代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上海教育科研》[J]2006.

猜你喜欢

克服帮助不良习惯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警惕伤肾的不良习惯
怎样克服外语课堂上学习者的焦虑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