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阳光 所以温暖

2014-10-14胡玉亮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成长

胡玉亮

【摘要】普及教育的公平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我国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外来务工子女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教育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障碍之一。全社会要加大重视程度,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积极心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积极心理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03-0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到城市,投入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推进了城市的发展进程。但是,随之而来的外来务工子女却加大了城市教育的压力,逐渐成为城市教育发展的一大阻力。与此同时,如何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积极心理,也成为现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积极心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教育的公平性和实效性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但是,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有的公办学校里,他们要支付比城里学生多几倍的高额学费,才能和其他城里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甚至还可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可是,这些孩子的权利竟然是这样的不易,不禁令人心有余悸。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二)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存在严重缺陷

1.胆怯心理

胆怯:胆小,害怕。孩子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他们来到新的环境时,周围一切都是陌生,没有了熟悉的玩伴,也没有了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加之父母整天打工没时间陪伴自己,孩子们的心逐渐开始害怕。上课怕说错,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能及时跟住老师的思路学习,课下有不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不明显。

2.自卑心理

外来务工子女最普遍的一种心理缺陷。常常表现为低估自己的能力和品质等。调查研究显示,90%以上这样的学生课堂表现能力差。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自卑心理在作祟,低估自己的判断能力, 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长此以往,对学习就会渐渐失去兴趣,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积极心理的途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培养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积极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快速产生学习动力,为教学效果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积极心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尊重感受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对教师专业的必然要求。尊重外来务工子女的感受,是培养其积极心理的重要前提。外来务工子女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更应值得教师的尊重。

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这句话就已经点明了教师工作性质的神圣。“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书本知识,还要教为人处事的道理。外来务工子女离开家乡,随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学习,其心理及其情感等多方面都存在一些不适应。为了能让他们各方面健康成长,我们教师一定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他们积极引导,尊重他们对新事物、新环境的感受,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积极有效地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个外来务工子女,真正做到传道授业。

(二)家校沟通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育活动是一项完整综合的系统工程。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没有家校的有效沟通,教学效果根本无法实现。

教师,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对班级学生情况要有一份详细的资料,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作出相应的指导计划,建立班级档案;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及时主动地建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平台,例如校讯通、班级群等。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指导者,要经常与外来务工子女谈心,了解他们学习及其生活上的困难,迅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其子女的监护人,要在百忙中抽时间多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在辅导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剖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及时与学校及其老师联系,帮助子女摆脱困境。

(三)全社会关爱

高耸的教学楼,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衣着整齐的同学,这就是外来务工子女心目中城市里的学校。可是,这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都能如愿以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面对这些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委实叫人心寒。我想,仅仅依靠政府的资助是满足不了现实需要的。我们全社会应该共同行动起来,帮助这些孩子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国家应该颁布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外来务工子女能在暂住地正常入学;政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保障外来务工子女的合法权益,加大对学校的投入,优化教学设施,鼓励社会办学,使这些孩子能就近入学;学校废除高门槛,公平对待外来务工子女,使他们能和当地的孩子一样就读;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给农民工子弟学校捐款,保障这些学校的正常运转……

总之,只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共同托起他们心中的太阳,因为大家的阳光,他们就一定会温暖。

参考文献:

[1]武春玲,尹洁,刘莹. 由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引发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03)

[2]陈怀川. 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表现的归因分析[J]. 甘肃农业. 2006(05)

[3]黄小萍,龙军,刘敏岚. 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探索. 2006(10)

[4]刘淑萍,赖以柱,蒋常香.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 农业考古. 2007(06)

[5]贾桂菊.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J]. 科技资讯. 2008(01)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健康成长
把快乐留住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小学生感恩习惯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