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
2014-09-15常磊
常磊
摘 要: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已将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基础。然而,在信息技术与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信息技术的春风逐渐吹向农村,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资金也大力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下面我就将所调查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到位。
1.学校方面。
信息技术这门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被人们划为“副科”。在农村中小学里,对信息技术领导不够重视,部分学校甚至课表里就没有这节课,或者就是课时量不足,没有专业老师上课,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思想上不引起足够重视就不可能搞好。要么形式上课表里虽有,事实上却被其他统考学科挤占;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与新课改精神是相违背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从思想上自觉地引起高度重视。
2.家长和社会方面。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农村,广大学生和家长不知信息技术为何物,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就是上网,就是用来玩的,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重视;甚至认为信息技术是学习成绩下降的根源,会使学生变坏,干脆一棒子打死,不接触电脑与网络。
(二)学校教育设备少,硬件设施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投入高损耗课,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的经费更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微机室现状是:计算机数量不多,大部分学校仅有一间利用“农远项目”建立的只有1台电脑的教室,学生只能观看,无法实践,由于没有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
(三)缺少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标准。
虽然计算机有国家等级考核,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国家基本的考核显然不符合实际要求,在基层教育组织的政策方针里,并没有根据农村中小学这一特殊群体而制定的标准,所以在基层学校里,教学与实践过程的考核无法实施,没有依据,而按照国家考核标准,农村小学又无法满足,导致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不重视,因此导致的问题就是投入少,课程安排不足,专业教师缺少。
二、解决办法和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精神。
1.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取外地先进的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举行一些公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校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为信息技术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要组织各学校积极参加寻找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让各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同语文、数学一样重要,国家十分重视;同时要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整合课堂信息技术知识比赛等活动。不但要学生比,还要教师比、领导比,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教学和日常应用结合起来,注重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中,为信息技术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比如根据农村现有的实际采用校本培训方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对年轻教师和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比较专业的培训,请外地专家来讲座或派到外地学习等,培养一部分骨干教师,完成信息技术教学。其次,要用最简单、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所有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好处,认识到信息技术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二)注重资源合理分配,寻找解决硬件缺乏问题的突破口。
1.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保证。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专项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另一方面必须发挥政府部门、教育部部门、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力量,从本地实际出发,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保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需经费。
2.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资源共享。
为了普及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各校应抓住时机,增加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同时,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挖掘其最大的潜能。早些年配置的计算机,对关键器件进行升级,满足基本需求,也可以利用项目配置的大电视、DVD等设备,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当中。
(三)制订符合实际的考核标准,加强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的整合。
农村中小学应根据学校和学生、本地区实际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标准,以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它是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理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方面进行探讨。
改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现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在农村来说新的学科,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地面对、探索和解决、商讨出对策,让信息技术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得到相应的地位,充分发挥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梅,贾海鹰.内蒙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实践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02).
[2]方媛.西北地区信息技术师资水平提高的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9).
[3]杜娟,李晓东.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