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2014-09-15缪立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工作过程

摘 要:本文参照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在分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将行动领域的职业岗位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的课程,以此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精品课程建设为例,论述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8-0062-04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较好地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迅速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能力,这种课程开发模式一经问世,就获得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通过示范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和推广,在我国取得了重大成效,成为引领当今和未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是: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取→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情境设计→课业设计。

近年来,我校制冷专业的教师们以建设首批国家级中职学校示范校为契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下面就以笔者主导的制冷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为例,来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

二、制冷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

1.专业改革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校制冷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前后知识的连续性,忽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制约了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所教的知识和职业岗位要求不匹配,培养的学生难以符合社会的需要,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2.原有课程体系的组成

我校制冷专业是电气专业的一个子方向,大多数课程与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保持一致,仅核心专业课程(不包括基础课、专业拓展课)不同,主要包括:制冷技术基础、中级制冷工技能、制冷工上岗应知应会、中央空调基础等课程,在中职三年间,学生学习了制冷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一些制冷工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有较大的帮助,但是,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排布是按照学科体系排布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无法较好地建立与实际工作任务的链接,因此,学习过程被动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

3.职业岗位分析

我们对学生上岗就业和职业迁移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上岗后不具备综合应用的能力,需要进行岗前或岗中培训才能满足岗位要求,而且短时间内不具备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得职业迁移能力受到限制。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没有较好地与用工企业的职业岗位对接,反倒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所获得的培训,让学生迅速获得了胜任职业岗位和职业迁移的能力。

企业岗位(岗前、岗中)培训主要针对特定的工作岗位,围绕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职业能力的培训。新员工边做边学,专人适时指导,使学习者具备该职业岗位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组织沟通协作(社会能力)和工具工装使用和方法(方法能力)等能力,所学内容与具体工作任务相关,适用实用、学以致用。这一现象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将企业岗位培训的方式与我们的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为形式,给学生发挥的环境和自由,学习和实践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各种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为目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教学方针,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4.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

我校地处珠海经济特区,拥有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制造企业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及其数量庞大的配套企业,同时位于全国制冷行业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拥有美的、科龙、志高等一大批制冷行业龙头企业,并且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发达,工艺性制冷设备规模较大,另外,由于区域内夏季气温炎热,中央空调应用市场规模较大等等,由此组成的制冷产业群和用工市场为我校制冷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我们对我校制冷专业学生近5年就业去向进行调查,按照从事制冷职业岗位的学生数量来确定本专业的行动领域,排在前5位的是:①家用空调器总装或部件生产;②小型制冷设备维修;③中央空调日常运行、保养和维修;④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施工、调试;⑤工业企业生产辅助制冷。

为了确定本专业的学习领域,我们的教研团队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调研行业企业用工需求的基础上,从区域内典型行业企业和学生就业数量较多的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一线技师一起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同时认真分析一个合格的制冷设备维修人员所必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根据区域内制冷行业的特点,结合中职生初学的现实情况,提取了4个典型的工作任务:①空调器的组装与维修;②电冰箱的组装与维修;③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施工与调试;④中央空调运行、保养与维修。

5.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将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作为课程内容的参照系,通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然后进行教学化处理,从与该职业相关的反映全部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中导出相应的“学习领域”,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构建教学化的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教学设计思想是系统地理解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促进学生建立一个整体化的职业概念。

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在参考企业的岗前、岗中培训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制冷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①将典型工作任务“空调器的组装与维修”和“电冰箱的组装与维修”,整合为学习领域课程《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替代原有课程《制冷技术基础》,将《制冷技术基础》中的知识和技能按工作过程的相关性,整合其中;②将典型工作任务“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施工与调试”和“中央空调保养与维修”,整合为学习领域课程《简易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由于难度略大,因此,这门课程作为《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的后续课程;③原有的《中级制冷工技能》《制冷工上岗应知应会》属于“双证”课程,目标指向职业资格证书,仍保留,但在课程设计上仍遵循“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其他如冷库、汽车空调、热泵热水器、多级压缩制冷机、复叠式制冷机等考证涉及的专业内容也以项目形式安排在双证课程中。

在完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后,就要自上而下,逐渐完成各个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并明确各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和标准学时。我校在教改过程中采取建设精品课程的方式来完成部分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下面就以我主导完成的《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来探讨学习领域的设计思路和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

三、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路

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核心是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以下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式。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一是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学习领域排序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三是各学习领域排序要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所有学习领域组成生产或经营过程。

学习领域课程是一个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基准学时来描述的专业课题单元,强调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例如,在《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精品课程建设中,学习领域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空调器、电冰箱”为载体,以“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和调试的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课程内容主要指向用于完成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工作方法以及社会、企业和顾客对工作的具体要求,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将工作过程知识按项目和学习情境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按照所涉及的业务环节在工作过程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序化,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以此为基础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学习者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例如,在《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组装和调试一套空调器和电冰箱,学习了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制冷、电气、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等显性知识,同时也学习了隐藏在工作过程中的经验、能力、方法、合作交流等隐性知识,组装和调试工作完成后,学生就会对电冰箱和空调器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引,不断改变方案、设置故障、反复操作,学生自然就成为电冰箱、空调器的维修高手了,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学习情境的提取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整个专业的每个学习领域框架内,设计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使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计和社会行动情境中的职业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反映。

在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时,我们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师与专业教师一起进行职业岗位分析,依据制冷设备生产和维修技工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对“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这一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化分解,提取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模块,再按照模块和项目的划分,整理职业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列出相应的学习情境,并按照工作过程的时间顺序进行序化,使得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职业活动顺序一致,由此整合后的项目模块和学习情境列表如下:

五、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的核心是确定具体每堂课的学习任务和实施过程。课堂的组织形式通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步骤组织实施。在设计学习情境时,需要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形成有利于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工作任务,充分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工作任务完成的基本结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和调控,教学过程突出行动导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式教学、参观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现场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由课件、教师工作页、学生工作页以及其他教学资料来引导完成,通过教学资料的设计来完成对每个工作情境的细化,制定学习情境的目标、内容、课时、教学场地、实训设备器材,编制各个学习情境描述,细化学习内容到知识点和技能点,形成一套完整的课业设计,以期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六、教材的编写

在完成了学习领域的项目和学习情境设计后,教材的目录和框架就形成了,以教材《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为例,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束缚,以完成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为目标,按照业务单元和工序进行分类和归纳,进行教学的项目化改造,再将每个项目按照工作过程分成若干个学习情境(任务),每个学习情境在教材结构上分为:任务描述、基础知识、实训工具和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知识链接、学习评价六个组成部分,将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特别是经验知识和工作情境分布其中。尤其是 “知识链接”部分,为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方便学生参考和查阅。“学习评价”则依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与综合表现,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参与评定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自主学习,并作为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而学习领域的阶段性评价则在项目六“综合训练”中体现,从而实现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

当然,由于行业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会不断出现,教材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换版,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七、结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性,较好地遵循了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我校制冷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学风明显好转,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毕业生供不应求,为了获得我校毕业生,用工企业积极参与我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珠海理工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由此形成了校企良性互动的局面。通过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价值,高效地服务于社会,而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Felix Rauner.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徐涵.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1).

[4]赵志群.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4).

[5]缪立峰.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工作过程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高职高专《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