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信仰建设研究
2014-09-09潘海涛
潘海涛
摘 要: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信仰建设。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不发达、民族众多、教育滞后,造就了西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特殊的工作生活环境,其中一些因素对该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信仰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既需要营造良性环境,又需要建立相应的信仰教育机制。
关键词: 西部高校 思想政治课教师 信仰建设
思想政治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作为科学信仰的宣传者,首先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培养出具有远大理想、科学信念的大学生。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仰建设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及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西部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信仰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西部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存在大面积的信仰问题,多数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职业岗位上兢兢业业,以科学的信仰影响广大学生。但是,也存在极小部分教师信仰不坚定和弱化的问题,这跟思政课教师缺乏信仰教育有一定关系。高校思政课教师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思政课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又是培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职责所在。因此,加强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仰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具有必要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需要。
所谓人们的信仰发生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自身的理论工作发生危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某些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没有进行过系统信仰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往往把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讲授等同于信仰教育,从而导致对学生信仰教育的不完整或缺失。如果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容、特点、功能作用、信仰教育的方法等了解不深、不全,自然就不能正确地宣传,更谈不上在授课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同时,思政课教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坚信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如果没有信仰或信仰非科学的信仰,那么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时,必然不能使学生信服,因此定期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信仰教育就非常必要了。
(二)提高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个部分,它们各有侧重,同时有内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信仰教育恰恰是把三者联系起来的主线和核心,只有解决了信仰教育这一问题,学生的道德行为才会从他律性转向自律性,真正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而不是靠外在的约束。所以没有了信仰教育,这三个方面就会失去凝聚力,不再是一个有机整体,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也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肩负着信仰教育的重大责任,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信仰建设能够使政治理论课更具实效性。
(三)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需要。
科学信仰的形成需要引导,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容易接受一些看似新鲜的观点、信念,因此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从社会现状看,中国信仰态势是“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格局,不同的信仰之间会展开争夺战,以期获得更多的信奉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有些年轻人的价值观、信仰在悄然发生变化,负面演化的情况是存在的。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信仰,尽量消除非科学信仰如各种宗教、迷信甚至邪教对学生的影响,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职责所在。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信仰建设,增强他们对于信仰知识和教育方法的掌握是具有必要性的。
二、对西部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分析
个人信仰的形成不仅是一个自省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过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不发达、民族众多,教育滞后,造就了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特殊的工作生活环境,以下一些因素对该群体的信仰具有负面影响。
(一)从政策环境来讲,西部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存在政策重视不够、支持力度小的问题。
虽然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重视与强调,但落实到地方高校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西部地区部分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够,削减课时量、截留划拨经费是常见的事情,以个别大学为例,学校不顾中央规定想把部分思政课程由必修改为选修,同时每年60万元的思政专项费用多年来被学校截留,思政课教师的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等往往都因经费短缺而无法实现,多数教师甚至数十年没有外出培训或学习的经历,眼界不开阔、观点陈旧、思想僵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教学几十年如一日。在今天,不了解理论界最新的动态和观点,缺乏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论战,不能与时俱进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导致思政课教师缺乏科学信仰态度的一个原因。
(二)从工作环境来讲,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授课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社会尊重感低。
现在西部高校中实行的竞聘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但是教学成果、成效难以量化,所以更多地体现在对科研成果的要求上。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花不少的时间申请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否则没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下一个聘期就很有可能被降级或解聘,所以教师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补充知识、审视教学效果并反思、改进自己的信仰态度,而不得不更多地追求主持课题和发表文章的数量,这些显然违背了高校思政课程的设立初衷。另外,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学科性质不是技术性、工具性的,因为远离经济生活,往往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所以思政课教师从事的专业工作经常为其他专业或社会成员所轻视,社会的尊重感、满足感、成就感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群体工作的积极性、热情和信念。
(三)从文化环境来说,西部少数民族的信仰多元对思政课教师有一定影响。
西部地区民族众多,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除了有些信奉外来宗教的,大多数都保持以万物有灵为中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灵物崇拜、英雄崇拜等,为了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信仰上相互尊重,保护正常宗教活动的政策。在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少数民族比重较高,以贵州大学为例,有三分之一的思政课教师为少数民族,其中部分教师也信仰自己的民族宗教,虽然这些宗教有积极合理的内容,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唯心的、非科学的,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本质的不同。
(四)从经济生活水平来说,工资低、待遇差是造成该群体信仰问题的原因之一。
西部地区交通不便,多数地区物产不丰,因而物价相对较高。与此同时,由于经济落后,该地区的劳动者收入普遍不高,高校思政课教师收入在西部地区劳动者中偏低。以贵州大学为例,思政课讲师年均收入3万~4万,副教授4万~5万,教授6万~7万,远远低于中东部地区。某些教师不得不靠多上课、多申请课题来维持生活,基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审视自己的信仰态度,虽然科学的信仰与具体的物质生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却不无影响,所谓人穷志短是有一定道理的。与过去“越穷越光荣”的社会不同,当前社会更注重经济效益,鼓励人们合理合法地追求正当经济利益,善于盈利者往往被人们视为榜样。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由于收入低,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和学生的尊重,这难免会对思政課教师的信仰产生负面影响。
三、加强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信仰建设的对策研究
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信仰教育,一方面需要教师反思和改进自身的信仰态度,另一方面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对政策体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为思政课教师营造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建立信仰教育机制,促进高校信仰教育良性发展,下面着重论述后一个方面。
(一)重视人文关怀,营造良性政策环境。
科学信仰的形成是教育引导、社会环境综合演化的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加强思政课教师信仰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思政课课程建设。在中央重视的前提下,地方高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响应并加大政策扶持,给予经费、课题、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加强其重点课程的建设,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认同、理解而不是轻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信仰缺失、多元等问题,高校应该把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一个重要位置,只有先在政策上重视,才能进一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在尊重与理解中,思政课教师才能真正有荣誉感、使命感和满足感,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其次,完善竞聘制度,减轻思政课教师的科研压力。改革轻教学重科研的竞聘制度,使思政课教师更好地专心于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的展开应该建立鼓励性而不是惩罚性的制度,使教学与科研在合理的制度中真正做到相互促进。
再次,提高收入待遇,改善思政课教师的生活。收入待遇低是当前对思政课教师信仰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之一,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收入待遇,适当地增加课时费与科研经费,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的荣誉感、成就感和社会尊重感,有助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建立信仰教育机制。
目前我国几乎都没有专门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信仰教育的机制,往往认为基本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深造就解决了思政课教师的信仰教育问题,所以应尝试性地探索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仰教育机制,既注重外在的教育与培训,又注重心理的引导与认同。
首先,建立定期的培训进修制度。让思政课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一次外出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并且长期保持。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与其他信仰教育开展得较好的高校进行经验交流,了解最新的专业信息和前沿动态,与时俱进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
其次,进行信仰教育的专题培训。很少有针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信仰教育的专题讲座或培训,所以可以考虑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专题培训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通过信仰知识的专业讲解帮助教师补充信仰方面的知识、树立科学的信仰,介绍国际国内最新的信仰态势,又可以通过感性形象的方式如定期观看一些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如“信仰”等)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坚定科学信仰。
再次,对少数民族思政课教师进行信仰引导。在尊重少数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前提下,需要对部分持民族宗教信仰的思政课教师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其真正做到科学信仰、内心认同、正面宣传。
总之,信仰教育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仰建设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2013年校级专项目项目“西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信仰问题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编号:2X201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