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FL写作中代词误用的认知分析

2014-09-06左慧芳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左慧芳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9)



EFL写作中代词误用的认知分析

左慧芳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9)

摘要:在EFL写作中出现人称代词视角转换混乱、指代不明、物主代词省略及忽略名词与代词的认知差异等现象,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看,这是由于代词的使用受到认知方式的制约。教师应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代词。

关键词:EFL写作;认知语言学;代词误用

写作一直是EFL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领域,它不仅是英语知识内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各大重要英语考试(从CET-4/6、TOFEL、IELTS到GRE)的关键环节。国内许多学者对大学生英语写作分别从写作技巧、母语迁移以及元认知理论等角度进行探讨,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1-4]近年来,很多学者把注意力转向分析写作中各种指示词的运用,从中西文化和思维差异角度进行人称代词对比分析。[5-8]本研究总结了学生EFL写作中几种最常见的代词误用现象,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更深入地剖析误用背后的根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认知方式对写作中代词使用的影响。本研究的分析语料来自随机抽取的一个班级的学生期中考试作文(命题作文 “private cars”)。由于本研究的目的是归纳并分析学生作文中的典型性代词误用,所以引用的作文例句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未予纠正。

一、相关理论的解读

传统理论认为,代词是用来代替语篇某个位置上的前指词,强调代词以语篇为取向的替代功能。随着对代词的深入研究,传统观点在解释一些语料时出现困难。

(一)可及性理论

可及性的概念是以色列语言学家Ariel提出的,对于代词本质的理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Ariel认为,指称词的本质是一种心理存在,不同的指称形式反映了其所指称实体在人脑的心理表征的不同活跃程度。[9]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心理表征反映的是来源于百科知识语境的实体,这些实体一般作为一种图式结构存在于人的长期记忆中,提取时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认知努力,所以这类心理表征的可及性程度较低,指称时要使用低可及性的标示语,如专有名词;二是有些心理表征反映的是来自物理语境的实体,涉及到具体事件发生的情景知识, 因此是短期记忆,这类心理表征的可及性程度中等,要用适中的可及性标示语如指示代词;三是还有一类心理表征反映的是来自语言语境的实体,是认知主体在语篇认知过程中,根据语篇上下文信息构建起来的心理实体,这类心理实体通常存在于工作记忆中,提取方便,具有较高可及性,适用高可及性的标示语, 如代词或零代词。Ariel还指出,指称形式的选择受到四个因素的制约,分别是距离、竞争力、显著性和一致性。[9]以距离对代词使用的影响为例,如:

例1:I remember one day,when I was eight,Ali was taking me to the bazaar to buy some naan.I was walking behind him,humming,trying to imitate his walk.I watched him swing his scraggy leg,watched his whole body tilt impossibly to the right every time he planted that foot.It seems a minor miracle he didn’t tip over with each step.When I tried it,I almost fell into the gutter.That got me giggling.Ali turned around,caught me aping him.

——Kite Runner

新引入的成分Ali由于在前述语篇刚被提及, 还停留在认知主体的工作记忆中, 当后续话语紧接着指称时,必须使用高可及性标示语,如him,his及he。但是,随着语篇的进行,篇章距离较长,回指形式与最初先行项(Ali)的距离过长时(间隔八个从句),Ali逐渐退出工作记忆,提取难度较大时,作者则使用了低可及性的专用名词把Ali重新引入语篇。

代词所指的心理表征在大脑记忆机构中处于工作记忆中,最易激活,因而是高可及性标示语。遵循代词使用的这一认知规律对大学生作文的语篇连贯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心理空间理论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 Gilles Fauconnier 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部分。该理论指出,认识和理解某些话语的内容和形式有赖于一系列的富有层次的心理空间的建构。心理空间不是语言的内部结构,而是根据语言表达式所提供的信息在语篇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构造物,心理空间的建构需要依赖空间构造词语。心理空间理论还认为,谈话双方得以成功交际的基础在于他们可以根据相同的语言和语用信息建立起彼此差不多的心理空间。[10]心理空间的构建是个复杂的过程,一句话可以形成一个或几个心理空间,一个语篇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心理空间。每个心理空间的建构以及心理空间之间的相互关联都是在语言信息的引导下,利用百科知识以及其他情景知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创造出来的。任何一方面知识的缺失,都可能造成交际双方心理空间的极大差异,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例如 :

例2:I was looking at Van Gogh’s self-portrait.The missing ear made me feel sad.[11]

BIG下设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化中心,由11位成员组成,其中3位成员来自涉及地理空间信息业务的政府部门,2位成员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使用者组织,3位成员来自地理空间数据生产者组织,3位成员是印度尼西亚地理空间信息专家。

例2中,心理空间围绕的主题是凡高的自画像,但是如果受话人的心理空间中不包括对凡高和他的自画像的背景知识,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the missing ear。在EFL英语写作中,作者要考虑读者的角度,提供必要的语篇、语用信息,使读者能准确地把握所传达信息。

(三)观念参照点模型

观念参照点模型是Langacker于199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篇是由一系列心理空间构成,每个心理空间实际上是由某一个语言单位激活的认知领地。每个认知领地都以该语言单位的心理实体为中心,通过它来感知其他实体。这个作为中心的心理实体就是一个观念参照点。在该参照点的领地,认知主体通过参照点沿着一定的心理路径与目标实体发生心理接触, 即对目标实体进行概念化。[12]该理论可以解释所有格关系,比如teacher’s office是正确的表达,而the office’s teacher则是不被接受的,因为认知主体通过参照点teacher来达到office,反之则不成立。原因在于人比物更具有显著性,有生命的优先于无生命的,我们说“人与自然”,很少说“自然与人”, 我们说man and machine, 很少说machine and man,我们说beauty and beast,很少说beast and beauty。[13]这就是为什么典型的所有格名词短语中,77%的参照点是人。[14]可见,观念参照点是认知主体心理接触目标实体的核心媒介。

此外,观念参照点明确,处理者比较容易达到目标时,才可以用代词来指代。例如:

例3:“In the West, they have an expression for that,” I said. “They call it ethnic cleansing.”

——Kite Runner

认知主体以the West为参照点,很容易达到the Westerners,所以可以用they完成对 Westerners的指称。因此,参照点的选择对篇章产生理解具有关键作用。

二、几种代词误用的认知分析

(一)人称代词视角转换混乱

人称代词的转换混乱普遍存在于各级英语水平的学生作文中。首先,从语用角度看,中国学生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复数(we)或第三人称单数(everyone)这样的模糊人称代词来陈述个人的观点,既不指向任何对象,但又对所有对象适合,这有利于缩短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作者显得礼貌含蓄,同时引起读者共鸣;而第二人称(you)的使用能增加作者的权威性和可信性,起到教育督促读者的作用,因此第二人称通常用于列事实讲道理时以增加权威性。

其次,从认知角度看,作者在语篇展开过程中,不自觉地构建了两个心理空间。第一个心理空间中包括作者和读者两个实体,围绕私家车的话题形成了一个话语空间。而在第二心理空间中,作者列举了读者使用私家车应当注意的事项。而读者要去做这些动作时,作者并不在场,所以这个空间里只有读者没有作者。也就是说,在例4的第二句中,作者通过“you”重新定位立足点,使自己脱离了之前的语篇空间。最后,出于礼貌含蓄原则,作者再次回到第一心理空间,与读者站在一起共勉。这种不同心理空间的转换带来作者与读者关系的转变,造成语篇的视角混乱,进而使整个语篇的连贯性缺失。在EFL英语写作中,要求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相对稳定,在同一情境中对同一现象的认知应保持同一视角。

(二)指代不明

根据Ariel的可及性理论,代词作为高可及性标示语提示其所指称对象在作者头脑中是显著的、高度活跃的实体。

例5:There is many people died because of the traffic accident every year.The more private car,the more oil need.So it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但例5中对于读者来说,这些人和事均是第一次提及,而且每一个提及的事物都可以成为 a serious problem, 所以it的指称对象在读者头脑中并不明确,用高可及代词it指代不符合认知规律。此外,在作者的认知域中,private cars的主题地位使其成为两个句子为领地的观念参照点,作者通过private cars达到其领地内其他目标实体(如图1所示)。但在读者的认知域中, 两个句子提供的语篇信息分别以traffic accident 和private car为参照点形成各自不同的领地(如图2),显然,private car 并非读者的认知域D中的最显著的实体,所以作者与读者对参照点的选择并非一致。

因此,例5中作者应当使用低可及性名词短语private cars提供更丰富语篇信息。

(三)物主代词的省略

图1 作者认知域的目标实体

图2 读者认知域的领地

例6:If people know private cars are harmful to health,they will give up buying cars.

正确表达:If people know private cars are harmful to their health,they will give up buying cars.

例6的所有格中的物主代词their不能被省略,在their所形成的领地内,their不仅是凸显实体,而且是认知主体达到目标实体的出发点。具体来说,在条件从句中,认知主体实际经历了两次心理接触。第一次参照实体是people,通过people达到其领地内目标their的心理接触;第二次their从目标实体转成了参照实体,通过推断人有健康状况,间接地接触目标实体health。当然,这里不排除母语负迁移对学生使用英语代词所有格时带来的影响,因为在汉语中表示名词所属的物主代词在上下文清楚的情况下往往省去,即使用零形代词。

(四)忽略名词与代词的认知差异

例6:Private cars are convenient.By takingprivate cars,we don’t have to go to working or go shopping on foot.Butprivate carsalso cause a series of problems.

正确表达:Private cars are convenient.By takingthem, we don’t have to go to work or go shopping on foot.Butprivate carsalso cause a series of problems.

这3句话中出现了三次private cars,为什么只把第二个替换成them,而不把第三个也换掉?

Private cars作为作文的话题被赋予极显著地位,因而心理可及度高,体现在语言上,后述篇章紧接着提及时,往往直接使用简略的代词形式才符合人脑的认知习惯,如果在第二句仍延用可及性低的名词短语反而使语篇失去连续性。但是But的引入使语篇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作者不再谈论私家车的优点,转而开始谈论其缺点,这时作者需借助低可及性名词短语把private cars重新引入新的心理空间。

三、 结语

在EFL写作教学中,教师很少强调代词的使用,学生往往会把汉语中的代词形式转换为对应的英文而运用在写作中,但这样做并不总是正确的。写作是个积极的语言输出的心理过程,写作过程中代词的使用归根结底要受到认知方式的制约。有些认知方式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都遵循的,如高可及性代词用于指称在认知主体的大脑中活跃的主体;而有些认知方式则具有文化独特性,如几种人称代词的频繁转换常被运用于中文写作中以达到一定的语用目的,而英文则要求叙述视点保持一致。了解学生代词误用的认知根源,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重视并纠正代词使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07-212.

[2]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3):205-212.

[3]文秋芳,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 现代外语,1998(4): 46-58.

[4]吴红云,刘润清.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187-195.

[5]司建国.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模式的对比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08(1):53-59.

[6]赵小东,尚晓华.从人称代词角度考察大学生作文的口语化表现[J].外语学刊,2012(6):119-123.

[7]杨仙菊,贺安芳.语篇视点与英语作文中人称代词的转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4):74-77.

[8]高原.从认知角度看英语写作中代词的使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3):21-25.

[9]Ariel M.AccessingNoun-phraseAntecedent[M].London:Routledge,1990.

[10]Fauconnier G.MentalSpaces:AspectsofMeaningConstructioninNaturalLanguage[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4.

[11]何自然.语用推理的照应[J].福建外语,2000(1):1-3.

[12]Langacker R W.GrammarandConceptualization[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9.

[13]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3):90-92.

[14]Taylor.The Possessive Genitive in English:A Discourse Perspective[J].SouthAfricanJournalofLinguistics,1991(9):59-63.

(责任编辑文双全)

ACognitiveAnalysisofPronounMisuseinEFLWriting

ZUOHui-fang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College,Xiamen 361009,Fujian,China)

Abstract:In EFL writing,there are problems in pronoun transfer confusions, ambiguous references of pronouns,omissions of possessive pronouns,and neglects of nouns and pronouns.According to relative cognitive theories,these occur due to restriction of cognitive style in pronoun use. Teachers should purposefully guide students to properly use pronouns.

Key words:EFL writing;cognitive linguistics;pronoun misuse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14)06-0109-03

作者简介:左慧芳(1980-), 女, 江西高安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4-08-17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特征和发展研究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