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课堂多模态教学研究
2014-09-06张小丽
张小丽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艺术系,浙江 杭州 311231)
ESP课堂多模态教学研究
张小丽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艺术系,浙江 杭州 311231)
摘要:在ESP课堂中运用多模态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不同模态间的转换与协调,教师还应建立多模态的教学评估体系。
关键词:ESP;教学;多模态;模态转换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生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多模态手段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记忆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多模态手段逐渐成为一种大趋势。
一、文献综述
“多模态”概念进入外语教学领域始于1996年,新伦敦小组的“多元读写教学法:设计社会未来”(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发表在HarvardEducationalReview上,其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在不久的将来适应急剧的社会变化,迎接经济全球化、语言文化多元化和交际技术多样化的挑战。[2]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渠道和教师本身对动态信息的关注。
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美国均开展过促进多元读写能力提高的教育项目,通过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进行在线互动教学,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在以提倡自主学习、多元学习方式为特征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改变意义表达方式、培养学生文化多元读写能力和批判性读写能力”成为改革的主题。近年来国内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就多模态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不断探讨。张德禄、李玉香研究总结了5 种多模态组合, 并认为不同的模态有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在外语课堂中需要根据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模态系统进行选择,实现最佳组合,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3]李欣等结合多模态和自主学习理论进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认为,多模态自主听力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以及多元识读能力。[4]王梅探讨了高校应如何改革综合英语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读写能力,继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及学习兴趣,最后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5]
二、ESP教学多模态化的深层次意义
(一)多模态教学与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多模态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和个性化成为可能。多模态教学通过多维度展示主题内容,语言材料真实、内容丰富,对语言使用的范式也具有代表性。就ESP教学而言,新媒体的运用使得外语教学从纯粹语言的传输变为多角度意义阐释。
在ESP教学中,教师是多媒体技术的掌控者和管理者,在帮助学生实现多维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间性及进行主动意义构建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工具的选择取决于难度等级:低难度内容使用图形、纸质文本,高难度内容利用动画、声音进行背景和主题突出。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切实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进行信息传播和引导,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人机对话。教师在操作多媒体时,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主体间性,通过双边或多边的认知活动,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交流。在ESP教学中,学生是多媒体技术的受益者和实践主体。以多媒体为媒介,语言的交流和表达更能达成主体间的共识,学生因语言输入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而能更好地实现主体双方的“视界融合”。
(二)多模态教学与多元识读能力
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人们总是用各种各样的符号资源完成意义建构,各种不同的符号资源就构成了多模态。[6]人类通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感官,如触觉、听觉和视觉等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就构成多模态。多种模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完成意义的表达。就符号学的角度而言,人类创造的符号既包括语言符号,又包括非语言符号,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相似符、标引符和象征符的意义表达举不胜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不仅仅依靠单一的交流模式而且还通过多模态话语来实现。[7-8]世界的多元化和现代社会符号的复杂性要求人们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具有多元的读写能力,即阅读各种媒体和模态提供的信息的能力。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语言、图像、影像和声音多方位阐释对ESP教学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助于对纷繁复杂世界的理解。
三、ESP外语教学中多模态的运用
(一)模态转换的课堂实现
专门用途英语属于人们对语言更深层次的认知范畴,在教学上需要学生更多参与才能将语言知识内化,实现理论上的融入和实践上的统一。笔者从事乘务英语课程教学7年,从2008年起,将多模态教学运用于空中乘务专业乘务英语课程。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属于特殊用途英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机上服务流程的相关英语会话,包括专业术语和句型,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及从事航空服务业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在视觉模态向文字模态或者听力模态转换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定的停顿和滞留,或者说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模态时,学生的状态仍然停留在前一模态。学生更关注的是多样化的表达“形式”而不是其实质性的“内容”。然而多模态教学中,处理得好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在知识点上,以达到强化记忆的作用;处理不好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发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干扰,导致瞬间“热闹”而事后“空空”。
笔者在实践中进行多模态教学的改革,以提升课堂质量。对使用何种模态、模态转换的时间和针对内容作了调整,见表1。
表1 多媒体技术运用与课堂模态转换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一种模态的持续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有“喧宾夺主”之嫌,学生容易沉浸在上一模态中,并只关注形式而非内容,对同一种模态也会产生厌恶感。教师在ESP课堂中必须发挥个性特点,融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多模态教学必须以教师个性教学为主导,而非为技术而教学。
(二)模态协同与调用
多模态呈现社会符号学、传播学和语言学等跨学科特征,是文化社会符号的呈现、传播和互动的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社会阐释。[9]多模态分析不仅关注语调、韵律、声调、手势、面部表情、交际空间等非言语交际,同时强调科技承受功能在人类交际中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在外语教学中,调用2-3种模态是有必要的。以乘务英语教学为例,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立体传播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及时合理安排模态调用,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客舱乘务英语和相关案例。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听觉模态占绝对比例,视觉模态相对处于弱势。在ESP教学中听觉和视觉模态的比例不定,并且教师要杜绝过于突出视觉模态,忽视听觉模态的做法。实际上,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当选择不同的交际模态,视觉模态有助于强化记忆、明晰信息。以乘务英语航前准备会的内容为例,听觉模态在知识导入过程中的文本阐释阶段起主导作用: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聆听,了解准备会的定义、目的和内容;视觉模态在知识引申和情景模拟阶段特别有效:通过播放视频,展示真实的准备会内容,让学生关注乘务员的面部表情、声调、手势、语言以及与同组人员的协作(见表2)。
表2 “准备会”中多模态的调用及实际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ESP教学中,教师如果过多注重某一种模态,单纯调用其中一种,把课堂完全交给多媒体技术,那么将会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上课无收获。多模态教学还要求教师用好资源,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非语言信息都有助于知识传递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教师客观评估
传统的语言教学主要关注语言本体的教与学,过分依赖教材的单一文字模态,而对其他模态在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未予足够重视。在教学内容上,空中乘务专业的乘务英语课程教学或者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强调语法知识体系的构建, 形成“用语言教专业”的局面;或者偏重英语技能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建构缺乏系统性,这些都会偏离乘务英语课程作为ESP教学分支的初衷。教师要认识到多模态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该理念是从传统识读到多元识读的转变,是从语言到模态的认知。[10]
从建构主义角度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借助教师(或其同伴)的帮助,利用外界必要的学习条件,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多模态话语更支持学习和多维度评估,而非单一模式评价。
乘务英语课程采用多模态的评估体系,即通过信息获取能力、多元读写能力和实践能力三组评估参数,全面考察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信息获取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来获取信息,如获取广播词的能力,听懂公司准备会的能力,辨识各国航空公司标识的能力;多元读写能力可以通过课堂PPT展示、现场问答等形式考查学生是否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读写能力,能否借助媒体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实践能力可通过案例展示和角色扮演考查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能力。
四、结语
利用多种模态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利用模态转换增强其记忆和理解能力有助于ESP外语教学。多模态教学贯穿于ESP课堂的各个阶段,选择合适的模态和模态组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评估方式,多模态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生在多媒体时代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语言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Waters 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10-14.
[3]张德禄,丁肇芬.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J].外语界,2013(3):39-48.
[4]李欣,李玫瑛,王佳子.多模态自主听力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 (6):59-64.
[5]王梅.多模态与多元文化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2(1):66-69.
[6] Kress,G.& van Leeuween, T.ReadingImages:TheGrammarofVisualDesign[M].London: Routledge, 2001:80.
[7]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1.
[8]胡壮麟.口述 读写 超文本——谈语言与感知方式关系的演变[J].外语电化教学,2004 (6):2-8.
[9]朱红强.《多模态分析通览》评述[J].外语教学,2012(2):110-112.
[10]张义君.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1(1):45-52.
(责任编辑文双全)
AStudyofMultimodeInstructioninESPClasses
ZHANGXiao-li
(Art Department, Zhejiang Tourism Collage, Hangzhou 311231, Zhejiang, China)
Abstract:In ESP cla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e instruction will help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class learning and their independent study ability. In instruction process, attentions should be on transfer and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modes, and teachers should set up a corresponding instruction assessment system.
Key words:ESP; instruction; multimode; mode transfer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14)06-0104-02
作者简介:张小丽(1981-),女,浙江萧山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在乘务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kg2013685)
收稿日期: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