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2016-12-26张亚红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

张亚红

摘要:图形一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图形一背景分离(Figure-Ground segregataon)原则是语言组织信息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这一理论不仅可用于英语的名词及动词的认知分析,还可用于句法结构及语篇的认知分析。本文拟以图形一背景理论为基础,对这一理论在英语简单句中的表征进行初步的探讨,同时还探究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图形一背景;突显;简单句;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8.044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8-0140-03

一、引言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语言学派都会给外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语言学界又诞生了一个新的语言学派——认知语言学。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为基础,将其广泛地运用于语言学研究,如Talmy、Lakoff、兰盖克(Langacher)、王寅及赵艳芳等。他们对英语中的名词、动词、介词以及倒装句等进行了大量的认知分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以图形一背景关系为理论基础,对英语简单句的句法结构进行认知分析,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图形一背景(Figure-Ground)理论概述

图形一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理论源于心理学,最早是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在一个世纪以前提出来的,后来由完形心理学家将这一理论运用到知觉组织的研究中,重点论述了视觉和听觉输入时如何根据突显原则来组织的,Talmy最先将图形一背景理论用于认知语言研究。该理论认为图形一背景分离(Figure-Groundsegregation)原则是语言组织信息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他们认为,知觉场总是被分成图形和背景两部分。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根据完形心理学家的观点,确定一个物体为图形应遵循“普雷格郎茨原则”(Princi-pie ofPragnanz),即通常是具有完形特征的物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小的物体、容易移动或运动的物体用作图形。著名的“脸与花瓶”的例子便是很好的证明。我们要么把“人脸”作为图形,要么把“花瓶”看作图形,不能同时把“人脸”和“花瓶”作为图形。日常生活中图形和背景在多数情况是不允许相互转换的,图形一背景大多数是相分离的。比如我们不能说“His uncle resembles John”,我们只能说“John resembles his uncle”。因此语言的表达不是任意的,而是与人对外部世界的识解方式有关。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总是有主次之分的,我们常常关注一些重要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它们成为所关注的焦点,即图形,那么其他的事物则成了背景。因此语言与认知密不可分,语言的应用不是完全由语法规则制约的,而与人类的认知方式有关。认知语言学中的突显、视角和图形背景可以运用于句法分析。认知语言学认为主语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由情境中某些成分的突显程度决定的,是由人的观察和认知某一事件或情境的角度、过程和注意力决定的比如:

The woman hit the man.

The man was hit in the face by the woman.

两句虽然描述的是同一事件,但说话者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第一句中作者所关注的焦点是“thewoman”,而第二句中作者关注的是“the man”,因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对阅读理解教学尤为重要。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背景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就无法真正的理解文章,背景知识同输入信息的错误的结合会导致错误的理解。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于将已知的信息作为背景,未知的信息作为图形,这样就使想了解的信息得以突显。

三、简单句的认知阐释

传统语法把句子分成主语、谓语和宾语,然而并不能进一步解释各个部分相互间的转换及关系,因而在解释不断变化的语法现象时,说服力非常有限,缺乏理据。因此图形一背景关系在分析语言多样性方面则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主(图形)一谓一宾(背景)”结构

根据图形一背景分离原则,主语对应图形,宾语对应的是背景,谓语则解释了二者间的关系(Un-gererF,2001)。兰盖克的认知语法认为句子由三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

Figure←middle→Ground

Subject(主语)+verb(动词)+object(宾语)

兰盖克把主语定义为最突显的图形,动词勾画过程,介词和副词被定义为勾画关系。在英语的“SVO”、“SVOA”、“SVOC”这些句型中,主语一般被看作图形,因为主语更清晰、更容易引人注意,在认知上比较容易得到突显。而后面的宾语或补语不如主语被人感知的信息多,认知上一般充当背景。在正常情况下,如把宾语作为图形,应该遵循普雷格朗次原则(Pragnanz)。有时我们选择不同的部分作为图形,会生成不同的句法结构。比如:

(1)a John resembles mybrother.

Figure←middle→Ground

b My brother resembles John.

Ground←middle→Figure

正如人脸/花瓶的例子一样,把最想突显的部分放在主语的位置,选择主语做图形,比起其他部分更突显(背景)。这意味着在(1)a中John比其他人更突显,而b中情况有所不同,mybrother更加突显,因此图形一背景关系在解释对称结构时更有理据。当然,对称结构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一种特殊情况。另外,人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说明同一个场景?为什么我们可以选择不同部分作为主语(图形)?兰盖克认为人与世界互动的基本方式是物理接触,他用能量传递来解释句法结构。王寅认为通过“动作链(Action Chain)(能量源一动作一动作链尾)”的认识可映射形成一个及物性的限定分句;通过“始源一途径一目的”的认识可映射形成一个:“物体一在空间移动一到达目的地”的句型。一个事体作为施事者(对应于图形)在动作链中最突出,因此被看做是句法结构中的主语,受事者相当于动作链尾,在句法结构中被看做是宾语(背景)。这足以说明为什么施事者通常作主语而受事者作宾语。比如:

(2)a.John broke the window with a stone.

b.The stone broke the window.

c.The window(easily)broke.

通过例(2)中的三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a和b两句选择不同部分作主语(图形),因而使这个动作链的不同部分得到突显,(2)a句中突显的是主语“John”,该句表明施事者(John)和受事者(window)之间的关系;(2)b句中突显的是主语“stone”,该句说明施事者(stone)和受事者(window)之间的关系。(2)c句说明没有能量传递,也就不会形成认知背景,此句不需要放宾语。因此,我们可以从认知语言学里的图形背景关系来解释为什么(2)c句是一个不及物动词的句子。能量的完全缺失标志着一种状态,这些情况可以被称之为“是”图式、“有”图式或“经验”图式。

(二)“主(图形)一谓一补(背景)”结构

Figure←middle→Ground

Subject(主语)+verb(动词)+complement(补语)

简单句中除了“SVO”结构之外,还常用“主语一谓语一补语”,如上图所示:

认知语言学把人对空间和时间等认知联系起来,图形一背景关系在分析句法的多样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比如:

(3)a Theglassis onthetable.

Figure←middle→ground

Subject+verb+complement

b The table is underthe glass.

在(3)a中的主语(图形)及补语(背景)不能互相交换位置,我们不能说:“The table is under theglass.”。这也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应该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则”,因此主语的选择是受到人们认知方式制约的(Ungerer F,2001)。这个例子说明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位置关系,方位介词的意义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图形一背景关系,如over-under,up-down,in.out被看作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比如:

(4)A young lady is in the room.

(5)The balloon is over the bridge.

(6)The new dress belongs to her sister.

Ungerer F(Ungerer F,2001)认为一个介词的所有义项都来源于该词的中心图形(central Schema)。一个介词的多种意义都不可能脱离于该词的中心图式所带的意义,在中心意义的基础上这些词汇不断具体化或是引申。

在以往的英语写作训练中,很多学生都受制于传统的写作方式,即将汉语句子逐一翻译成英语句子,把一个个句子罗列在一起,使得所写的文章过于单调,枯燥无味很难吸引读者。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1)Mary has a very beautiful handbag.The hand-bag was sent by her husband as birthday gift.n wasluxurious.It was one of her most-liked handbags.Un-luckily,the handbag was broken by her daughter oneday.

2)Marys husband sent her a very beautifulhandbag as her birthday gift.which was luxurious.She regarded the handbag as her precious possession.Unluckily,the handbag was broken by her daughteroneday.

这两段例文读起来似乎大体内容相同,从第一段话里,读者不难看出作者的观察角度一直围绕着手提包,始终以handbag作为图形(即主语),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缺少变化,不够生动。而在第二段里,我们明显地发现作者的观察角度在Mary和handbag之间交替,图形也在Mary和handbag之间变动,读者很容易看出Mary对handbag的喜爱程度。从句法的选择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不断变换“图形”或“背景”,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致。同时,也便于使读者随着语境的变化快速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总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使学生意识到按照不同的场景,不断调整不同的句型,这样所写的作文就会很生动,而且内容丰富。

四、结语

本文在图形一背景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了该理论在英语的简单句中的运用,用图形一背景关系来分析句法结构有很强的说服力。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运用不是随意的、无序的,而是受人们的认知方式制约的。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应运用图形一背景理论来指导听力、阅读和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过程和注意力。总之,将图形一背景理论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将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特征和发展研究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