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数学应用的魅力
2014-09-02司怀广
司怀广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应该以具体的现实实例设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和积极性。“综合与实践”的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做到这点,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等去合理设计方案,并按计划分步骤实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创新意识;角色要求
如何将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跟具体的实践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和领悟数学的实际用途和应用的魅力,这一点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对“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实施的创新意识、能力要求等问题试做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创新意识
第一,“综合与实践”是发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手段。“数学应用”是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形成正确数学观的过程。“综合与实践”注重学生全程参与,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更注重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历程、交流收获体会的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第二,培养创新意识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根本宗旨。“创新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新增的一个核心概念。之所以反复强调它的重要性,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增强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多样性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孕育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营养”。
第三,“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通过“综合与实践”的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和步骤的实施,如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模型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组织学生讨论结果的实际意义,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综合与实践”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综合与实践”是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式,由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与广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如下能力:
首先,对学科的整体驾驭能力。学生对所学习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数学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应知道属于哪一类的数学问题,知道用那类数学系统知识去解决。其次,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需通过仔细阅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抓住关键字词,明确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注意已知量,发现未知量,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经过类比、反思、抽象概括,将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转化为数学问题。最后,是数学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与实践”兼顾“综合性”与“实践性”,一方面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另一方面,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总之,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对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和迁移能力,同时还要求在迁移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三、教师在“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要求
第一,教师应做好应用问题的选题。教师设计的问题或求解路径应注意立足初中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思维经验,给他们留出自主思考和创新的空间。
第二,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解题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和想法;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观察他们的活动,参与他们的讨论,记录他们在整个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第三,教师应注意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在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有时知识的处理与转换发生障碍,思路受阻,教师应及时给予启迪引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思路,排除障碍继续思考。通过教师启迪引导,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坚定学生解决问题的意志,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成功的乐趣。
总而言之,“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不是简单地增加几个应用题,也不只是追求实际问题解决的工具价值,它体现了数学更加本质的东西。“综合与实践”是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形成正确数学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的精神并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能领悟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从根本上看,它追求的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爱梅.浅谈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
[2]刘功林.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逆向思维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