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2014-09-01张彩霞郑秀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文科学心理素质概率

张彩霞,王 丽,庄 宇,郑秀梅,王 琦

(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建筑类专业属于理工类专业,相对来说专业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以数据推理为主。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这种理科严谨认真的态度及逻辑定向思维模式往往约束限制了学生的文科素质的发展,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发展,为了调查建筑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本文借鉴了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1]的调查问卷的部分问题,分发给80名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为71份,文章对其中的相对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建筑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建筑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建筑类专业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程度不明确

问卷的第一维度即为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及对于我国人文素质教育成效的调查,主要为了说明佳木斯大学建筑类专业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程度的问题。表1中,不知道大学生人文素质内涵及情况的比率为53.5%,甚至有16.9%的同学没有听说过,针对人文素质教育成效的问题,有70.4%的人认为是应试教育,仍有24%的人对人文素质成果不知道。这充分地说明了建筑类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不够明确,效果不够明显。建筑学科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技术与艺术的一种结合,单纯地强调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发展是片面的,造成这种认知偏颇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内容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知识内容比较专业,大部分教师没有或缺少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就造成建筑人毕业后相对理论知识基础扎实,而实践、沟通、设计能力比较低下,进而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建筑类专业学生要进行全面的教育。

表1 “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及成效情况统计表

2.建筑类专业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匮乏

为了说明建筑类专业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匮乏的问题,笔者将调查结果统计成表格并进行了分析,表格2中,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马丘比历史圣地”的答对概率为15.5%,对唐诗宋词背不出来的概率为23.9%,背出30首以上的仅为28.2%,对四大名著的阅读,读过一本的概率为16.9%,都读过的概率仅为25%,这充分说明,建筑类专业学生掌握的人文科学知识相对欠缺,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偏于理论知识的研究,其思想受实用主义和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影响较大,从而造成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科学知识的学习上,而自身的知识结构出现了偏差,人文科学知识变得贫乏,进而影响了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表2 “人文科学知识”掌握情况统计表

3.缺少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足

针对建筑类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表3:认为创新能力很强的学生概率为16.9%,具备创新精神,但创新能力不足的学生概率为54.9%,认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的同学概率竟为28.2%,这充分说明现在大学生有创新意识但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是现在建筑类专业学生学习模式大多为被动式,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授课任务,以拿到文凭为学习目的,缺少创新意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亲身动手参与,同时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在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完成创新,但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即使学生参加实践,实践质量也不高。建筑类专业学生教师有很多缺少相关的创新知识,无法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创新精神且创新能力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就无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表3 创新精神及能力评价表

4.心理素质存在缺陷

表格4中,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平等互助”的概率为47.9%,认为“相互利用”的概率为26.8%,认为“金钱利益”的概率为19.7%,认为是“相互防范”的概率为5.6%。综合分析表格四中数据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认知出现偏差的概率为52.1%。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着缺陷,大多学生家长及学校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造成的。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且紧张,造成了广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有很多学生由于自我承受及调节能力低下,在面对人际关系紧张等困难时,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选择自杀或做出危害社会及人类的事情。同时,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广大学生对金钱极端崇拜,认为钱是万能的,从而道德水准缺失,进而无法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了他们健康地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必备的条件和基础,没有这个条件和基础,也就谈不上理工科研究生更高层次的发展[1]。

表4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评价表

二、针对建筑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

作为学生要深刻地认识到现今社会需要的是适应国际大环境科学素质及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健全人格的充分体现,要彻底地转变观念,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作为建筑类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文本”的人才培养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2.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可以定期地举办学术讲座,对学生传授利于本身专业发展的相关人文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快题竞赛,积极参与各种工程实例设计,同时教师应招纳一些学生参与自己的科教研项目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逻辑思维能力及科研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作为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建筑设计创新意识,转变分析问题的惯性思维模式,学习研究矛盾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增加实践性的授课环节及内容,多增加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及攻关难题,激发学生攻克难题的好奇心,增强学生解决难题的信心和勇气。

3.增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人文科学知识,包含很多方面,内容大多涵盖祖国的传统文化。人文科学知识的积淀,可以完善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性格,可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学生本身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及继承祖国的文化知识,要有全面发展、多方面提高自身修为的意识,可以阅读一些文史典籍,观看视频纪录片,与文科知识丰富的人接触学习,从而使自身得到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教师要结合自身专业对学生教授一些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同时提高学校所开设素质课的教学质量,从外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4.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学校要重视及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课程的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里承受及自我调节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及时发现学生们的不正常情绪及行为,对其进行及时的疏导及制止。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时刻地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榜样为楷模,及时地改变自己不正确的思想及行为,摒弃拜金主义及实用主义的影响,针对不良的心理情绪要及时地进行对外沟通及自我疏导,从内心深处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总之,建筑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有待加强和改善,这就对我们教育者及在校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时刻要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教学采用多种授课方法[2]。建筑类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该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3],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1]乔晓艳.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2]王彩凤.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7).

[3]李雪.对建筑学专业素质教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4,(8).

猜你喜欢

人文科学心理素质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二)
概率与统计(一)
在“实践”中研究人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抓好四个渗透,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负阴抱阳情境下的中国人文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