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护理
2014-08-30耿敬磊陈莉
耿敬磊 陈莉
·护理研究·
女性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护理
耿敬磊 陈莉
女性;血小板;枸橼酸钠中毒
机采血小板,因为采集时间比较长,循环血容量较大,因此机采血小板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枸橼酸钠中毒[1]反应。笔者在工作中经常见到女性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不良反应较多,为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的安全采集,笔者对来我中心女性捐献血小板者做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来我中心的女性献血者2012年2至6月捐献机采血小板共112例,年龄18~55岁;体重≥45 kg,符合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且献血者采血前血小板计数≥150×109/L,血细胞比容≥0.36,1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药物,采集当日无脂血,血小板功能正常分布呈单峰;所有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间隔均>1个月,且未在生理周期前后,献血者献血前口服20 ml 10%葡萄糖酸钙,以预防枸椽酸钠中毒反应。
1.2. 试剂 ACD-A血液抗凝剂(配方:枸橼酸8 g/L,枸橼酸钠22 g/L,葡萄糖24.5 g/L),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0 ml/袋,全血与抗凝剂比例11∶1。
1.3 设备与方法 美国MCS+血细胞分离机以及配套耗材;严格按照MCS+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执行,每人采集1~2治疗量,机采全血与抗凝剂比例为11∶1,机采血小板采集全血流速(80±5)ml/min,血液还输速度(75±5)ml/min,采集血液循环总量2 000~3 000 ml,使用抗凝剂总量200~400 ml,血小板产品计数≥2.5×1011袋,采集时间较长需要1~2 h。
1.4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判断标准 轻度反应:献血者仅有口周面部麻木的临床表现;中度反应:除轻度症状外还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重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神志模糊、意识障碍、惊厥、晕厥、心音低钝、血压下降及心律不齐、脉搏细速等[2]。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女性不同年龄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率 不同献血年龄组对比,年龄偏小的(18~28岁)组发生献血反应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率偏高。见表1。
2.2 献血反应人数在各体重区间的分布 不同体重组对比,体重偏低(45~55 kg)组发生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率偏高。见表2。
2.3.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不同年龄组和不同体重组献血反应中,均没有重度枸橼酸钠中毒症状发生,只有6例中度枸橼酸钠中毒症状,其中18~28岁年龄组有3例其他组1~2例,45~55 kg有3例其他体重组1~2例,其余39例均为轻度枸橼酸钠中毒症状。
表1 女性不同年龄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率
表2 献血反应人数在各体重区间的分布
3. 讨论
3.1 在采集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一定量的枸橼酸钠进入献血者体内,枸橼酸盐与血液循环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螯合物—枸橼酸钠钙,致使血液循环中的钙离子不断减少,钙离子持续减少可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主要表现为献血者口周及面部麻木,手足抽搐等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对心脏造成影响,如心律不齐、室颤,甚至心脏停搏等[3],再加上此时离体血液(在采集套材管道内)温度降低,机体往往来不及代偿,枸橼酸钠可使血清结合钙上升,导致游离钙进一步下降,进而引发枸橼酸钠中毒症状[4,5]。正常人发生枸橼酸盐中毒反应的枸橼酸盐剂量为15 g[6]。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尽管献血者体内输入的抗凝剂未达到中毒剂量,然而由于女性周期性失血等原因造成钙丢失,使机体对钙的代偿能力降低,当进入体内的枸橼酸钠与钙离子结合后,导致游离钙进一步降低;同时女性血液红细胞压积偏低,每次循环血液还输量偏大,血液中按比例混合的抗凝剂量也随之增加,使得血液钙离子浓度降低,进而发生枸橼酸钠中毒,造成口周、肢体麻木甚至中度反应症状发生。本研究显示18~28岁年龄组和45~55 kg体重组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比例在3组中均最高,其原因可能与体重偏低、年龄偏小的女性献血者较其他献血者敏感性相对较高,心理素质相对较低,因而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3.2 医护人员对女性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应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
3.2.1 在采集血小板前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并禁止献血者空腹献血,调整采血座椅使献血者取半卧位,最好将下肢抬高,以利于改善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3.2.2 由于女性生理周期的特点,对枸橼酸钠的耐受性比男性差,因此在献血者采集血小板第1个循环时,给予10 ml 10%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当采集到第三个循环时给予第二支10%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对口周麻木反应明显者,可加服一支溶液,必要时舌下含服葡萄糖酸钙溶液,口周、肢体麻木症状可减轻或恢复正常;并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抗凝剂流速,降低血液还输速度,因抗凝剂进入献血者体内的总量和速度有关;并调整机采室内温度、湿度处于最佳状态,为献血者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3.2.3 由于女性献血者的红细胞压积偏低,因此机采血小板每次循环血量较大,体质量较重的女性献血者其总体血量相对较多,当等量的ACD-A液进入体质量较轻的女性献血者体内时,其反应要大一些,因此加强低体重质量献血者的全程监护,必要时为献血者送一杯糖水或饮料,可减少口干及肢体麻木症状的发生。
3.2.4 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不断与献血者交谈,采血护士与献血者要有良好的沟通,尤其对年龄偏小、体重偏低的女性献血者,运用心理暗示技巧鼓励献血者,并注意观察其面部表情变化,发现其紧张时要轻轻握住她的手,与她谈论有趣的话题,转移她的注意力,增强其自信心,解除献血者的疑虑和恐惧心理;若发现不适者及时对症处理,保证献血者安全采集;同时采血护士要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轻巧熟练,采血通畅,并尽量将静脉穿刺疼痛降到最低;并在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血液分离机的运转情况,及时调整技术参数,解除机器报警情况,保证机采过程顺利安全,
3.2.5 由于女性献血者血管偏细采集时间较长,因此对低体重质量低年龄的女性献血者,采集1个治疗单位,以降低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发生,并做好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及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健康,并鼓励她们再次捐献血小板,使得固定、自愿机采血小板的队伍稳定发展,保证机采血小板的临床需要及产品质量。
1 陈侠英.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6-118.
2 陈宝葵.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78.
3 林兆耆,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806.
4 顾瑞芳,孙霄芳.口服葡萄糖酸钙预防机采血小板致枸橼酸钠中毒的效果观察.中国输血杂志,2001,14:33.
5 赵国荣,谭学凤,冯志伟.110例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医学,2006,35:191.
6 田兆嵩主编.临床输血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1998.158.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0.070
050071 石家庄市,河北省血液中心
R 473.5
A
1002-7386(2014)10-1590-02
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