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2014-09-08吴国斌严臻泉史万英苑欣然薛银萍朱明苏玉国孙春风
吴国斌 严臻泉 史万英 苑欣然 薛银萍 朱明 苏玉国 孙春风
·论著·
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吴国斌 严臻泉 史万英 苑欣然 薛银萍 朱明 苏玉国 孙春风
目的研究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于石家庄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40~80岁人群随机抽样后并进行问卷调查及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测量身高、体重质量,计算体重指数(BMI),种族、体育运动、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调查研究人群分为2组:颈动脉斑块组(190例)和颈动脉非斑块组(210例),并检测2组人群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2组之间单因素比较,在颈动脉斑块组,年龄、吸烟、体育运动、空腹血糖、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血压、冠心病、Hcy、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非斑块组(P<0.05)。2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空腹血糖、体育运动及Hcy进入回归方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年龄、BMI、吸烟、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空腹血糖、高血压、体育运动及Hcy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关因素; 独立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卒中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病,成为我国国民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疾病,而导致占脑血管病3/4 的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就是颈动脉狭窄。大量文献报道,颈动脉斑块可以做为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素[1,2]。所以明确并尽早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尽量避免、延缓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在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在石家庄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40~80岁人群中按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进行分组,并对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明确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为以后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提供依据,从而减少、延缓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于石家庄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40~80岁人群随机抽样后并进行颈动脉彩超及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测量身高、体重质量,计算体重指数(BMI),种族、体育运动、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以其中未患颈动脉斑块210例为非斑块组,经彩超诊断为颈动脉斑块者190例为斑块组,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临床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查。2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参考1999年WHO/ISH定义和分类标准; 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根据既往病史及该次住院的最后诊断确定; 吸烟指到确诊时为止吸烟时间>5年、>10支/d,或已戒烟但未超过5年者。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标准来对糖尿病(DM)进行临床诊断。TG≥1.7 mmol/L,或TC≥5.18 mmol/L,或HDL-C< 0.91 mmol/L,或LDL-C≥3.37 mmol/L则认为是高血脂症或血脂代谢紊乱。Hcy 正常值范围:<60岁者为6~15 μmol/L,≥60岁者为15~20 μmol/L。
1.2.2 血生化指标测定:采取调查人群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仪采用贝克曼CX7 生化仪,Hcy 检测试剂盒采用北京九强公司生产。
1.2.3 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LDGQ5 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 MHz,连续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主干及分支,局部>1.0 mm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1.5 mm判定为斑块形成。
1.2.4 体育运动:以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时间≥1.5 h为入选者。体育活动包括跳舞、游泳、步行、骑行、爬山等,测定入选者每天体育运动时间。
2 结果
2.1 颈动脉斑块形成组和非颈动脉斑块形成组2组研究资料的单因素比较 2组间单因素比较,显示在颈动脉斑块组,年龄、吸烟、体育运动、高血压、冠心病、空腹血糖、Hcy、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颈动脉斑块组(P<0.05)。2组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各项颈动脉斑块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比较
2.2 Logistic回归分析以年龄、吸烟、体育运动、高血压、冠心病、空腹血糖、Hcy、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BMI为自变量,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空腹血糖、体育运动及Hcy进入方程,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大量临床资料研究证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龄,人类在50岁以后,每增加10岁,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就增加一倍。本研究中年龄在斑块组与非斑块组中比较说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年龄关系密切,与国内外的报道[3,4]一致。由于本调查研究中人群年龄相对较大,大多数女性实事上已处于绝经后期,有文献表明雌激素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5],激素可能为性别对斑块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故性别没有表现为独立危险因素,与相关文献[4]一致。
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体重质量增加特别是腹部肥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8]。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状况,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体力活动可通过降低血压、控制心血管病、糖尿病和体质量等其他危险因素,来介导其保护作用。本研究显示体育运动和肥胖在斑块组与非斑块组中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经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育运动对机体的保护,是延缓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肥胖是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相关因素,可能与肥胖易受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诸多因素影响有关。
高血压、脂肪代谢异常已被所研究过的国家及地区证明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可引起动脉扩张及血管顺应性降低,血管壁张力及切应力改变导致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厚,从而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本研究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和糖代谢紊乱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冠心病、血脂代谢紊乱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这与以前的文献报道是一致[9]。多因素分析未能得出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增高是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的结论。这可能与该组受调查人群其生活小区内对血脂代谢紊乱的科普知识宣传比较普及、重视控制饮食及体重、重视降脂治疗以及其血脂水平相对偏低有关,或者与样本量不够大或病程较短有关。
本研究显示:颈部斑块组血清Hcy明显高于非斑块组,提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颈动脉斑块的一种新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0]。Hcy是一种非必需含硫的氨基酸,在血浆有3种存在形式:同型半肤氨酸、双硫同型半肤氨酸和游离型同型半肤氨酸。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有化学损伤作用,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加泡沫细胞的形成,引起血管壁增厚和动脉斑块的形成,使患者极易患缺血性脑卒中。本次调查研究也进一步提示Hcy可作为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
总之,通过本研究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发展有关的相关因素,并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可以延缓并逆转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1 李春燕,黄淑田.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1-3.
2 袁力.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 502-503.
3 曹贵方,汪慧,陈黔妹,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尿酸、性别、年龄、糖尿病史等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19-21.
4 Iemolo F,Martiniuk A,Steinman DA,et al.Sex differences in carotid p laque and stenosis.Stroke,2004,35:477-481.
5 李志超,宁显忠,胥向红,等. 女性绝经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广东医学,2010,31:3110-3111.
6 Kurth T,Gaziano JM,Berger K,et al.Bodymass index and the risk of stroke in men.Arch InternMed,2002,162:2557-2562.
7 Jood K,Jern C,Wilhelmsen L,et al.Bodymass index in mid life is associated with a first stroke in men:a p rospective population study over 28 years.Stroke,2004,35:2764-2769.
8 Isozumi K.Obesity as a risk factor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Keio J Med,2004,53:7-11.
9 韩力群,廖继安,夏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脂患者颈动脉的临床研究.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420-422.
10 马菊香.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临床意义.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32-33.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0.025
项目来源:石家庄市科技局指令性项目(编号:111461153A)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严臻泉,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E-mail:yzq87280358@163.com
R 543.4
A
1002-7386(2014)10-1501-03
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