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4-08-21陈云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脂蛋白缺血性入院

陈云贞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学检验科 梧州 543002

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陈云贞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学检验科 梧州 543002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600例2008-05—2013-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600例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2组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和血压水平。对相关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高血压、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均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入院时高血糖均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和入院时高血糖为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可通过针对性预防和治疗降低病死率。

脑卒中;危险因素

脑卒中(stroke)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各种诱发因素作用下引起的脑内动脉狭窄、破裂或闭塞,进而导致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1]。研究认为,脑卒中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嗜酒、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准确掌握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病率,对减轻患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2-3]。本次研究对我院2008-05—2013-10接受治疗的60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05—2013-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另选取60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男340例,女260例;年龄47~83岁,平均(60.5±8.6)岁。对照组男345例,女255例;年龄46~82岁,平均(61.6±8.2)岁。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腹腔静脉血3 mL,静置于室温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落实D-P)对血清型进行分析,采用进口原厂试剂。

1.3 危险因素确定 首先采用t检验对本次研究中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和血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由表1可知,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为脑卒中的无关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均为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

表1 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s)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入院时高血糖、高血压均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P<0.05),纤维蛋白原为无关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脑卒中为一种起病突然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4]。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特点,因此,需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对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准确预测并有效干预,以提升治疗效果。

Santon等[5]研究表明,青年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脑卒中家族史。本次研究对2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分析,初步验证了入院时高血糖、高血压为脑卒中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已在国内外的多项研究中被证实为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是现今一致公认的造成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病因[6]。一方面,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脑卒中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增加了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另一方面,高血压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诱发脑卒中[7]。同时,入院时高血糖、糖尿病与脑卒中进程的相关性也被多次被探讨,已被证实增加脑卒中的早期进展危险系数。据报道,患者血糖每升高2.78 mmol/L,病情恶化系数和死亡危险系数分别增加1.56和1.38倍[8]。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脂质代谢障碍,促进体内胆固醇合成,易在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情况下形成堵塞毛细血管的微小凝聚物[9]。另外,有学者认为,由高脂血症引发的脂代谢紊乱也是脑卒中的相关险因素之一[10],致病原因主要为高脂血症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但本次研究中2组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今后将扩大研究范围和样本容量以进一步验证。此外,由于检验科工作性质所限,本文讨论的危险因素局限于患者的血液检查指标,今后将考虑结合患者病史、吸烟、酗酒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综上所述,高血压、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为引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和入院时高血糖为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可通过针对性预防和治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

[1] Bi Q, Wang T, Zhang W, et al. Frequency and etiologicaldia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in Chinese young adults[J]. Neurol Res, 2012, 34(4): 354-358.

[2] Spengos K, Vemmos K. Risk factors, etiology, and outcome of first-ever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 aged 15 to 45-the Athens young stroke registry[J].Eur J Neurol, 2010, 17(11): 1 358-1 364.

[3] 姚红英. 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28): 87-88.

[4] 陈璇,高小平,梁辉,等.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4): 304-307.

[5] 林镇源,彭方.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 2011, 22(11): 36-38.

[6] 谭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1,13(11): 91-93.

[7] 李红文,李新,陈玉郡.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0, 18(3): 41-42.

[8] 郭丽萍.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 2010, 17(34): 88-91.

[9] 王克义, 张玉芳, 董晓巧, 等. S100β蛋白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J].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0, 23(2): 217-218.

[10] 王振威,苏杨维.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 19(4): 336-338.

(收稿2014-01-15)

R743.3

A

1673-5110(2014)23-0117-02

猜你喜欢

脂蛋白缺血性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低密度脂蛋白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