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

2014-08-15武维娟

课外语文·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结合生活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武维娟

【摘要】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有语文。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感受到语文的存在,这种感受是无处不在,大到世界宣言,小到窃窃私语。这正与美国教育家华特所提出的观点,也是一句警策人心的口号: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结合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生活化。生活化是强调课程内容宜多与生活相结合,避免背诵之学,提供各种生活的体验和刺激,增进学习者适应生活环境的智能与正确态度,我们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误解:学语文,应该是学校的事,应该是教师的事,应该是学生的事。只有在语文课上,才是学语文,只有打开语文书,才是学语文,很少有人能站在生活的高度来审视语文教学。语文与生活紧紧相连,是生活给予了语文生命。如果没有生活,当然也无须语文。语文学习严重脱离学生生活,教育的训练设计繁琐、重复,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语文要更加密切地与生活联系。就是说,语文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生活的,必须是生活的;语文的学习形式也应该是生活的,必须是生活的。如果语文离开了生活,就失去了魅力,失去了生气,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至少不是一种活的语文,最多不过是作为一种“语文的历史”而存在。把中学语文教育理解为狭义的正式课堂教学,或者再辅以语文活动课,也还不能包含它的全部,语文教育还有一种隐形的潜在课程存在。

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进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与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的不全面,甚至出现一些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留心观察、探索,然后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开阔视野,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授《长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走访,让学生扮作记者,去采访一些老红军或者对长征历史非常熟悉的相关人士,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战士们历尽艰难困苦却不言放弃的毅力以及他们苦中寻乐的乐观精神,并且对课文有了深刻的认识,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同时对自己人格的培养也受益匪浅。

教学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是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并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地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更加了解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二、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实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变色龙》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不仅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变色龙的真实嘴脸,而且在兴趣盎然的表演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为自己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敲响了警钟。

三、体验生活

学语文,就是感受语文;学语文,就是体验语文;学语文,及时装扮我们自己的生活。热爱语文,就是热爱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境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纪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描写父子之间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恋的感情,写的真挚而感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父亲》,并且注意以下两点:

(1)品味全文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父亲的话言浅意丰,语短情长,寓浓郁的情感与平淡如水的对话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悉心体察,提高鉴赏品味,感受父子情深。

(2)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从而体察那种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

四、面对生活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从课文中也能找到生活的方向。《海燕》虽然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海燕”这个艺术形象有着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但是即使我们撇开这个背景,《海燕》仍没给我们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因为从勇敢的海燕身上不是可以找到答案吗?让同学们开动脑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做出有条理的分析。

面对“暴风雨”,海燕不是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它勇猛坚强,乐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它是胜利的“预言家”。那么当我们有了“暴风雨”考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海燕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作斗争,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语文要更加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就是说,语文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生活的,必须是生活的;语文的学习形式也应该是生活的,必须是生活的。如果语文离开了生活,就会失去魅力,失去生气,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至少不是一种活的语文,最多不过是作为一种“语文的历史”而存在。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合生活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