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读”中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2014-08-15俞超
俞超
【摘要】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他曾在《认识国文教学》中说:“阅读和写作两项是生活上必要的智能;……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咏、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课文;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通篇以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形象。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内容的感知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就会觉得这篇课文平淡无奇。但若是能通过品读语言文字,零距离地与课文对话,就一定能走近科学家,并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与学生一起紧紧地抓住能体现爱因斯坦为人谦虚的几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研读,抓住爱因斯坦的语言反复品读:“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我呢,什么也帮不上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学生通过这些生动的文字,深刻感悟到爱因斯坦的品质。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形象深深留在学生的心中,还使学生从平淡、朴实的语言中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培养了自己的语感。
二、潜心会文,推敲揣摩
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由此可见,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
如《争论的故事》一文中,故事蕴含的道理是通过一段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寥寥几句就表现出人物鲜明的特点。为了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哥哥和弟弟这两个人物,我先让学生读读这段对话,说说哥哥弟弟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再通过细细品读,揣摩哥哥的每一“问”用意何在?而弟弟的每一“答”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研读每一问一答中,透过语言文字,明白了兄弟俩互不相让,最后没有抓住时机。从中学生更体会到了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也能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潜心会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对语言的感知不再是浅尝辄止,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积累,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多元探读,激活思维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
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等多种探究朗读形式来读出对海底的喜爱,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淀学生的语言。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以读代讲,通过师生对读,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段是围绕着“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句话具体来展开描写的。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无不体现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渗透着学生强烈的情感。这样的多元探读,使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增强了,使学生的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了。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相信,这样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郭建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反思[J].华章,2011(2).
[2]李茂明.如何进行有效性的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
(编辑:陈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