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反位胃镜检查3例体会

2014-08-15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胃腔胃窦侧卧位

王 宁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人民医院内镜室 233700)

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内脏反位,左右完全颠倒,即所谓的“镜中人”,发病率为1:6000-1:80000;另一种是部分内脏反位,多伴有其他复杂畸形,发病率低于1:1000000。全内脏反位器官功能往往正常,平时通常无任何症状,多半是在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而部分内脏反位发生其它畸形的几率明显增高,常需进一步检查。

正常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可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幽门四个部分。常规胃镜检查,采用左侧卧位,其操作顺利。笔者在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胃镜检查过程中,遇到胃反位3例,后经证实均为内脏完全反位。胃镜检查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3~52岁,既往由于其他病症体检时发现内脏完全反位,本次均因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出现寻找胃腔困难,尤其胃体以下胃腔扩张不满意,无法进入胃窦,最终按寻腔进镜原则操作成功,但耗时较长,患者痛苦较大。

1.2 诊断方法 除胃镜检查与正常胃走行不同外,确诊以上消化道钡透、B超、X线胸片及先天性内脏反位史,同时结合查体即可诊断。

2 讨论

胃反位应与器官轴型胃扭转相鉴别:常规左侧卧位,两者均不能按常规操作进入胃窦,由于完全性器官轴型胃扭转胃前后壁位置颠倒,胃底位置位于视野左前,而胃反位的胃底仍位于右前方,且位置偏下。器官轴型胃扭转多可行内镜手法复位改变扭转状态,恢复正常,完成胃镜检查。而胃反位不存在复位问题。胃反位时,胃腔黏膜走行自然,形态扩张良好,胃大弯、胃小弯位置颠倒,应让患者右侧卧位,进行内镜检查,其操作同常规胃镜检查,但必须注意正确定位,在正常左侧卧位时,胃大弯位于内镜视野的下部,小弯位于视野的上部,前壁位于左侧,后壁位于右侧,但内脏反位时,右侧卧位,胃大弯及小弯在视野中的位置与正常相同,但胃前壁位于右侧,胃后壁位于左侧,而胃扭转时进镜操作无规律,进入胃窦难度较大。

胃反位胃镜操作对于胃镜检查前已明确胃反位者,可试行右侧卧位;对于检查前不明确者,左侧卧位时,胃镜检查,常规通过食管进入胃腔,发现胃腔形态改变,与正常相反,胃镜不能经常规操作方法通过胃腔,于是以逆向旋转胃镜及调节角度旋钮,即上下角度扭向下调节,左右角度扭向右调节,即可见胃腔,循腔进镜至胃角,胃镜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上下角度扭调节向上,可进入胃窦。胃扭转时,胃镜进入胃腔时常规胃镜操作不能见胃腔,角度钮应向下向右,胃镜循腔进镜至胃角处,因向角度大,不易进入胃窦,旋转镜身调节向上角度可进入胃窦。

虽然全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01% ~0.10%.但要注意的是(1)寻腔进镜是原则。(2)行内镜检查前要简明扼要的问一下病史,包括对先天性内脏反位史的了解,不能只看申请单,很多申请单不能提供准确的病史。(3)动作要轻柔,避免暴力操作,减少检查时间过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并发症的发生。(4)术前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顺利时不要勉强。

猜你喜欢

胃腔胃窦侧卧位
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12例临床分析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腔穿刺充气术在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搅打奶油在MSCT胃部造影检查中的价值初探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腔内手术13例报告*
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窦变形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