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2014-08-15陈志强刘青青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药库药房库存

陈志强 刘青青 石 禹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226006)

医院药学领域的大部分日常工作属于医疗服务的范畴。业务流程长、环节多、涉及对象复杂是其主要特点。医院药学工作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经营效益,如何引入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院药学发展所面临的战略课题。生产运作管理可以在微观层面为医院药学管理提供好的方法。自觉运用管理知识指导实践,进而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

1 药品库存管理的重要意义

药品停留在医院的时间越长,库存量越大,资金利用率就越低。合理控制药品的库存,即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利用最少的资金及最少的库存发挥最大的效益。目前我院以此为目标,通过药品信息系统的库存预警机制,以需求为向导制定采购计划,小量多次,加快药品的周转速度,从而降低药品占用的资金,使资金流向更需要的地方,提高资金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再次,通过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加快了药品的周转,大多数药品都是医药公司最新配送的,而且一般来说有效期都比较长,因而我们几乎无需监控近效期药品,大幅度地降低药品过期失效的风险,保证了药品质量安全,可以有效地防范医疗安全隐患。最后,医院药学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将是药学服务。电脑化管理药品库存之前,药品补充工作单凭领药人员查询实物数量,凭主观判断去申领药品,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保证药品品种齐全,容易造成缺药的现象,效率低下。电脑化管理后,通过库存预警机制,自动生成领用/采购单,大大减小了查仓的时间,提高了领药的合理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使药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其他方面工作的研究,开展更好的临床药学服务。

2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意识上的偏差大部分医院在药品管理上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存在数量账物不符的情况。由于药剂人员在管理意识上存在偏差,普遍认为药品品规多,管理环节复杂,只需要保证药品盈亏金额在规定比例范围内;并且,要求数量上账物相符非常困难,因此自由放任,久而久之形成顽疾。因此,很多医院一般对药品实行金额管理,只要实际盘点金额大于账面金额即可,数量多少不太关心,其结果掩盖了药品在医院内部物流环节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如在静脉配制中心集中配制过程中,有的药品因为病人的用量和药品的包装、规格不一等原因出现结余,如果同时该药品本身存在数量差错,很可能就不会被发现[1]。

2.2 借药、退药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药房药品库存账物不符原因很多,包括:个人借药或药房之间调剂、滞销或近效期药品退回仓库等等。科室借药主要是由于零星药品的调拨单据开出不及时。按照流程,科室用药只能从药库调拨,有些急需药品药库缺损时,就会先向其他药房调剂,造成账物不符;药房工作人员失误造成药品损毁,其报损流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从而也影响了药品的库存。

2.3 药剂人员的核实工作不到位如药房工作人员发药时只看医生的处方,未及时或遗漏核对点击计算机中的药品收费处方,从而造成账面发生减库与实际发出药品不符,甚至可能出现收费错误也被疏忽的情况。

2.4 HIS系统程序差错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eem,HIS)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极大地增强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差错。但我院药剂科在使用中发现HIS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差错率。主要表现为信息丢失或重叠,如药库发放到药房的药品信息出现丢失;或药房两台不同电脑同时接受同一病区医嘱单时可能造成数据重复上账;药库也可能出现两台电脑同时接受药房的药品请领信息而发生数据重叠并双倍发药,若未能及时发现必将影响药品库存的帐物相符。

3 加强药品库存管理的切入点

3.1 运用经济核算加强药品管理经济核算是利用价值的形式,通过记账、算账的方法,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劳动消耗和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对比,力求用尽可能小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经济核算的兴起和发展为医院实现保证一定服务水平前提下,控制药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法。为了核算反映和监督医院药品购入、销售流转的全过程,财会部门应设置“药品”和“药品进销差价”两个总账科目,核算药品的购入、领发、销售以及药品成本和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收入总额包括:医院购进药品和自制药品收入,含药品经营成本、加成收入、折扣收入、加工增加值等所有收入。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折扣收入必须计入药品收入,保证药品收支结余的正确性。

3.2 尝试医院药品经济管理新模式 药品金额与药品数量双重管理模式,医院的药品经济管理指标包括金额管理和数量管理,其中药品数量管理比药品金额管理更严格、更准确[2]。因此,医院财务部门可以采用药品金额管理对医院的药品进行总体管理与控制;而药房内部则可以采用药品数量管理为主、药品金额管理为辅的双重管理模式,并以达到帐物相符率100%为最终目标。

3.3 尝试医院药库管理新模式 零库存管理,为了保证药品供应,同时降低成本,根据现代医院发展的形式,在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某些药品我院大胆尝试了药库管理的新模式—零库存管理。“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的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的一个概念,甚至可以为零[3]。零库存是在有充分社会储存保障前提下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做法是医院药库将某些药品直接下发到各药房;或是药品储备不是自行库存而是库存转嫁,即医院转换观念,与供应商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有充分社会储存保障前提下,对某些药品尝试医院药库管理新模式—零库存管理[4]。我院依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了医院的“零库存”药品品种,如一些贵重药品、抗肿瘤药品等。采用“零库存”管理策略后,医院在保证临床用药的前提下,药品库存量有较大幅度地减少,从而医院的流动资金周转率得到较大幅度地提高。

3.4 全科药学人员参与药品质量管理我科制订药品管理流程图,将药库/药房的各个药架分配到个人(并定期轮换),做到责任到人。同时,在坚持每季度药品全面盘点一次的基础上,各部门每天由专人在其当天业务结束后随机抽查5种药品(每周则由各部门负责人随机抽查7种药品),并对所检查药品的数量、质量、效期和滞销等情况进行登记,如有问题立即查找原因和责任人、及时纠正并上报;而药剂科主任则不定期到各部门抽查10种药品检查是否符合规定(每月至少一次);实施该制度以来,药品未出现过期失效现象,且滞销产品能够及时退回公司,既有效回避药品积压的风险,又避免了药品资源的浪费,药品库存量大幅下降,未发生任何假劣药品事件和过期、质量不合格药品投诉事件。

4 讨论

总之,医院药剂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思想素质,掌握必备的药学知识,加强药品的质量管理,不断探索更为合理的药品仓储管理模式,完善各环节的管理措施。加强医院药品库存科学化、系统化管理,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从而保证医院药品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柏鹤.浅谈医院的药品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27(9):254-255.

[2]张晓乐.调剂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235.

[3]蔡尾玉,万爱萍.医院药品库存控制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2.

[4]裴芳英.现代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模式优化的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27):98-100.

猜你喜欢

药库药房库存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医院药库管理中应用精益管理的应用研究
药库管理中精益管理的有效运用分析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
综合医院药库相对零库存管理研究
一种基于角色的医院药库管理系统设计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