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家庭护理与指导体会
2014-08-15陈建平
陈建平
(山东省 临沂市费县朱田镇卫生院 273418)
儿童遗尿症发病率很高,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对儿童身心发育影响较大。科学合理的家庭护理指导和治疗,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本组总结本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78例儿童原发性遗尿症家庭护理指导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儿童原发性遗尿症78例,男52例,女26例;5~12岁62例,18岁16例。本组病例诊断标准[1]:≥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并排除继发性遗尿症。本组病例中有明确家族史22例;夜间遗尿为主75例,其中每夜≥1次45例,每周≥1次30例;日间遗尿为主3例。临床检查时注意仔细询问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注意询问遗尿的频次、时间规律,有无日间遗尿。仔细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腰骶部X线检查,必要时行膀胱尿道造影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本组剔除泌尿系感染、脊柱裂、泌尿系结石等继发性遗尿症。
1.2 方法与措施
1.2.1 健康宣教 首先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家长不要责难和打骂儿童,应给予鼓励,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父母对患儿给予高度关心和爱护。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儿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要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其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患儿就诊后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每日时间和频次,以及影响因素。
1.2.2 儿童尿床的行为治疗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2)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并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3)定时训练: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4)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5)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1.2.3 药物治疗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可选用(1)西药:丙咪嗪、.奥昔布宁(尿多灵)、麻黄素、去氨加压素(弥凝)、普鲁本辛等。(2)中药[2]:菟丝子散、补中益气汤、沈氏陶泉丸、桑螵蛸散、金锁固精丸、五子衍宗丸、龙胆泻肝丸以及偏方等。
1.2.4 物理疗法 可采用闹钟定时促醒、针灸、推拿、中药外治等方法。
2 结果
本组原发性遗尿症患儿治愈62例,好转10例,放弃治疗4例,无效2例,平均治愈时间18月。治愈62例中通过健康教育、行为纠正治愈28例,辅助中药治愈20例,辅助物理治愈12例,辅助西药治愈5例。治愈标准:无遗尿症状≥6月;好转标准:平均每月≤1次遗尿,≥6月;无效标准:症状无改善,≥6月。
3 讨论
3.1 遗尿症在小儿较常见,发生率较高,5岁时可达15%小儿有夜间遗尿,10岁时5% ~6%,15岁时l%[3]。一般而言一岁半时能控制白天的排尿。如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大多数遗尿症发生在夜间熟睡时,较少见发生在白天。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遗尿症多因控制排尿的能力迟滞所致而无器质性病变,男多于女(2~3:1),其病因多样 (1)睡眠觉醒功能障碍:睡眠觉醒功能发育迟缓和障碍是遗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功能障碍可因膀胱充盈及收缩的感知功能不全或过度疲劳使睡眠过深而引起,也可因排尿功能不全或发育迟缓而引起。(2)神经调节系统部分患儿大脑、脑干的功能发育延迟,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弱或脊髓及各神经传导通路障碍等,致膀胱及尿道控制失约而遗尿。(3)膀胱因素 膀胱功能发育延迟,不能安全行使自主控制能力而出现储尿期的无抑制性收缩,使膀胱容量小、敏感性高、顺应性差;膀胱充盈期和收缩期感知能力不高,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低于睡眠觉醒阈值;膀胱压力感受器功能异常,不能提供预警信息等,使之未醒先尿。部分患儿夜间膀胱稳定性异常。(4)尿道因素尿道的关闭功能不全,即不稳定尿道引起遗尿。(5)夜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正常人ADH分泌白天比夜间少(1:2.5),尿量随ADH的分泌而发生相反的变化(白天和夜间尿量比约为3—4:1),部分遗尿的孩子因夜间ADH的分泌不足(1:1.4)致夜间尿量增多,产生稀释尿,加重膀胱的负担而遗尿。(6)家族史遗尿症患者中约有30-40%有家族史,为多基因遗传,一般双亲遗尿患者孩子发生率为77%,单亲遗尿患者孩子发生率为44%,双亲均无遗尿使者孩子发生率仅15%(7)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突发精神刺激,如恐惧、惊吓、暴怒、悲伤、强大的心理压抑及行为异常,意识错乱等均可引起遗尿。这些因素又会成为孩子成长及成人持久的难治性遗尿的原因。继发性遗尿症大多由于全身性或泌尿系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引起,其他如智力低下、神经精神创伤、泌尿道畸形、感染,尤其是膀胱炎、尿道炎、会阴部炎症、蛲虫刺激等都可引起遗尿现象。继发性遗尿症在处理原发疾病后症状即可消失。原发性遗尿症的治疗以健康教育、行为纠正至关重要,本组近半数(28/62)患儿经过正确的健康指导和行为训练即可使病情痊愈。
3.2 祖国医学对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疗效,中医认为下元虚寒、肺脾气虚、肝经湿热是引起小儿遗尿的主要原因[2],下元虚寒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导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寒,肾气失于固摄,致膀胱失约而遗尿;肺脾气虚肺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脾属中土,主运化水湿而制水。肺气虚弱,治节失司,脾气虚弱,不能上输于肺,致膀胱失约而遗尿;肝经湿热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湿热之邪蕴郁肝经,肝失疏泄,湿热下注,移热于膀胱,致膀胱失约而遗尿。本组中20例辅助选用中医治疗效果明显。其他针灸、推拿、中药外治也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总之,认真细致的家庭教育,科学合理的行为矫正,中西药物结合等,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治愈会有较大提高。
[1]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26.
[2]苏树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115.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