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

2014-08-15和红春杜锐锋胡新辉杜云飞林翔海李晗宇

云南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结石病肝段胆肠

和红春,杜锐锋,张 冰,陈 焰,胡新辉,杜云飞,林翔海,苏 晓,管 明,李晗宇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云南 昆明 650021)

肝胆管结石病因及病理复杂,残石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高。迄今为止仍然是肝胆外科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对符合条件的41例肝胆管结石病人进行规则性肝切除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全组病例术前均行B 超,腹部CT及上腹部MRI+MRCP检查,入选者临床分型符合I型,II型,IIIb型。全组共41例,男性18例,女23例。年龄23-69岁,平均49.37岁。合并症:萎缩性胆囊炎1例;胆囊结石5例;胰腺炎1例;高血压病:4例;肝脓肿:3例;2型糖尿病:2例;胆囊息肉:3例;肝血管瘤4例;消化性溃疡2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结石5例。既往病史:胆囊切除术后2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2例;胆肠吻合术后2例。

结石分布情况:S2+S3段:26例;S2+S3+S4:7例;S6:3例;S2+S3+S4+S6:1例;S6+S7:4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6例;合并胆道感染12例。

有急性胆道感染者,感染控制2周后手术;无急性感染者,完善术前准备后手术。

手术方式 S2+S3切除+T管引流:21例。S2+S3切除+胆肠吻合术:5例。S2+S3+S4切除+T管引流:4例。S2+S3+S4切除+胆肠吻合:2例。S1+S2+S3+S4切除+T管引流:1例。S6切除+T管引流:3例。S2+S3+S4+S6切除+胆肠吻合:1例。S6+S7切除:4例。术中均行胆道镜检查。

并发症:胆漏4例,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5例。

结 果 全组得到随访38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随访42月。T管引流者行T管造影检查,术后3月、6月行B 超检查,如有异常则行MRCP或CT检查;1年以上,B超随访,如有异常,再行MRCP或CT检查。全组结石残留3例(3/41),结石复发5例(5/38)。术后病理报告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内乳头瘤样增生1例。1例左外叶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冰冻诊断胆管癌;1例并发左肝脓肿患者行左半肝切除后6月,发现切口肿物,再次手术切除,证实为转移性胆管细胞癌。远期治疗效果评定据黄志强标准[1]:优良率90.65%。

讨 论 肝胆管结石病因残石率高,复发率及再手术率高,目前仍是肝胆外科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病理特点为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及其肝内各级胆管内的结石同时合并胆管的炎症、狭窄、肝纤维化、肝萎缩及肝功能障碍等。自70年代黄志强采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以来,肝切除术因其能一次性解决肝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及肝内病灶,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复发率及再手术率低等优点而成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方法。“去除病灶、解除梗阻、取净结石、通畅引流”是肝胆管结石病公认的基本治疗原则,去除病灶是治疗的核心,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是针对并发症的治疗。目前肝切除方式有非规则性肝切除及规则性肝切除。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及治疗技术的进步:如术中造影,术中胆道镜检查,术中B超及可视化仿真手术等,有人提出解剖性肝切除及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2-4],使结石清除率进一步提高,复发率及再手术率进一步下降。

规则性肝切除是以肝段、肝叶为单位完整切除病变胆管树及所引流的肝脏区域,从肝段肝蒂开始分离及切断肝段的管道,最大限度地保存正常胆管和肝组织,彻底切除患病胆管,从而达到完整切除病灶的目的。有人提出规则性肝切除的技术要点为[5]:①注意肝增大萎缩的分界面;②术中B超有助于确定肝内结石、扩张胆管、门静脉与肝静脉的位置;③沿肝右切迹切开肝实质;④鞘外分离右后段胆管血管蒂;⑤切开右后下段肝管,探查、取石;⑥切断段肝蒂;⑦向外牵引段肝蒂,按段间界面分离肝实质并切除肝段。在规则性肝切除时,由于预先阻断预切除肝段、肝叶的肝蒂,导致肝组织颜色分界,提供肝切除平面,避免无效肝组织残留,减少肝脏断面的出血,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同时,因无需肝门阻断,最大程度的保留残肝功能。对存在萎缩肥大复合征患者,由于肝门部旋转,预切除肝段或肝叶的肝蒂暴露困难,易出现副损伤。本组1例S1+S2+S3+S4切除患者,因左肝管结石致左肝萎缩,右肝及S1肥大,S1胆管开口于左外叶胆管,切断左肝管后切除肝组织时方发觉,被迫切除尾状叶。

约24%的肝胆管结石病伴有该段胆管开口处狭窄[6],由于涡流效应,导致结石复发。狭窄和结石互为因果,是残石率及复发率高的根源。同时,胆管结石的长期反复慢性炎症刺激,是造成胆管癌变的原因。本组2例胆管癌患者,病史均超过8年。术前的影像学评价至关重要,B超,CT及MRI+MRCP缺一不可,不同影像学资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在术前评估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情况,胆管开口处有无狭窄,胆管有无癌变,肝叶或肝段有无萎缩,有无萎缩肥大复合征,从而在术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术中胆道镜的作用不可忽视,胆道镜可提高结石的清除率,同时还可直观的发现局部的胆管有无狭窄,尤其是无肝组织萎缩的病人,为是否行该叶或该段肝切除提供依据;术中胆道镜还可发现胆管有无癌变,本组有1例左外叶胆管癌就是在术中经胆道镜发现胆管壁有乳头样增生,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而证实。有人用胆管整形,胆肠吻合来解决胆管狭窄的问题,但对于3级及以上胆管而言,因位置较高,手术难度大,难以通过该术式取得理想的目的。我们认为:对于I型,II型,IIIb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狭窄的病人,只要评估残肝功能足够,无论肝组织是否萎缩,都应行该狭窄肝段或肝叶的切除,达到彻底清除结石,减少复发,防止胆管癌变的目的。

并非所有肝胆管结石病人均可通过肝切除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I型,II型,IIIb型病人,可以通过规则性肝切除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IIIa型病人,肝胆管结石在肝内胆管广泛分布,且不伴有相应肝实质的萎缩、纤维化。无法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单纯切开胆管取石一次难以完成,而行肝移植又不现实。IV型病人,结石在肝内胆管广泛分布并伴有肝硬变、门脉高压等。常伴有左右肝管或汇合部以下胆管的严重狭窄。此类患者无论是肝切除术还是胆管成型术,风险性极高。因此,对肝胆管结石的病人,术前准确的分型甚为重要。本组病例术前都进行腹部B超,CT及MRI+MRCP检查,准确进行临床分型,只对符合条件的病人进行规则性肝切除,辅以胆道镜检查,T管引流或胆肠吻合,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对于符合条件的病人而言,规则性肝切除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中胆道镜是必要的辅助手段。解剖性肝切除及精准性肝切除是发展方向。

[1]黄志强.肝内胆道结石手术方法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3):136-138.

[2]范应方,项楠,方驰华.基于MI-3DVS的数字化微创技术在肝胆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13(10):1669-1674.

[3]陈燕凌,朱金海,韩圣华,等.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保肝手术的探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2):93-96.

[4]韦杨年,黄海,莫世发,等.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1):67-72.

[5]周宁新,张效东.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方法与选择[J].肝胆外科杂志,2007,15(6):401-403.

[6]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72.

猜你喜欢

结石病肝段胆肠
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围肝门肝内胆管多发结石11例原因分析
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探讨
聊一聊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难点、误区与对策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肠吻合的回顾与探讨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中医内科排石法治疗结石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方式选择
中医治疗结石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