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对聋人大学生就业认知水平调查研究

2014-08-15孟繁玲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聋人聋生残疾人

孟繁玲

(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郑州 450044)

一、引言

教育是改变聋人命运的最好选择,而就业是聋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提高聋人教育的层次与质量,做好聋人就业工作,使他们从依靠国家、社会、亲属救济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仅关系到我国两千多万聋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解除数目更大的聋人亲属的后顾之忧,而且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聋人大学生作为聋人群体中的优秀人才,他们的就业及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出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

作为监护人和供养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态度决定着聋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同时会对政府决策及学校教育产生一定影响。在聋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家长的意愿、对聋人综合能力的认知也影响到聋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我们对47位聋人大学生家长关于孩子教育、就业期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改善聋人群体教育和就业质量,为聋人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方向的确定,为高等院校专业建设、就业指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与相关数据

1.调查方法

利用召开聋人大学毕业生家长会的机会,采取问卷的方式,对47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发放问卷份数和收回份数相同,全部有效。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获得可靠的数字信息。

2.相关数据及简要分析

2.1 受访对象基本情况:

在受访家长中,男性家长33人,女性家长14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3%,说明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更重视对聋生的教育。近一半的学生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偏下,究其原因:首先,养育聋人孩子成本较高;其次,聋孩子中独生子女少,多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负担重;再次,聋孩子背后单亲家庭较多。

2.2 对聋人大学生就业态度和就业形势的认识

96%的被访聋人大学生家长对残疾大学生就业持赞同态度。他们和社会上大多数家长一样,认为聋人应该就业,就业是改变聋人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同时,家长也认为,作为聋人大学毕业生,他们有能力适应一些工作岗位。但是,67%的家长认为目前社会上对聋人大学生就业存在歧视。聋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带来沟通困难,大多数单位为此拒绝招收聋人。即使进入以健听人为主的单位,无法顺畅获取信息的聋人大学生也会感到孤独,反馈给家长的信息也是健听人歧视他们。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歧视现象在某些部门确实存在。也有15%的家长认为社会对残疾人大学生的态度是正常的。17%的家长认为社会应对残疾人大学生给予特殊照顾。调查中,54%聋生家长对目前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比较满意的,另有46%的家长对残疾大学生就业状况表示不满意。

2.3 对于孩子就业的信心和期望

对聋人大学生就业前景充满信心或有信心的家长占受访总数的51%,34%的家长表示担心,仅有13%的感到压力很大。由此看出,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得到改善,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也在提高,因此,大多数聋人大学生家长对孩子就业的前景还是有信心的。

同时,受访家长也一致认为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需要帮助的。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目前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还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帮助,特别是国家政策法规对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重大的影响。43%的家长认为孩子就业要靠国家政策与法规的保护,21%的家长认为孩子就业要靠学校帮助,21%的家长认为孩子就业要靠社会帮助,15%的家长认为孩子就业要靠家长帮助。对于大学专科毕业的聋生,79%的家长首选参加工作,13%的选择继续学习。在工作区域选择方面,70%的家长认为孩子首要选择的工作地点应是中等城市,分别有15%、17%的家长选择大城市和小城市,只有4%的家长选择孩子到农村工作。在聋人大学毕业生工资标准方面,家长的期望不是太高,85%的家长期望孩子拿到的工资标准在1500元以下,这与对聋人大学生的调查反差很大,聋人大学毕业生大多数希望月薪拿到1500元以上。91%的家长认为孩子最适合就业单位的性质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53%的家长认为孩子最适合从事的行业是文化教育事业,这和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念有关系。87%的家长相信孩子能适应工作需要,为单位作出贡献。

2.4 对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认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71%)对国家现有的政策法规比较满意,他们对国家和省级政府寄予很高的信任度。但是,同时只有37%的家长对当前国家关于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法规政策比较了解,63%的不够了解。由此看出目前我国聋人家长对国家政策认识水平不高:一方面多数家长认为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要靠国家政策法规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们对国家的政策法规又不够了解,因此多数家长无法依据国家法规政策帮助孩子就业,这对聋人大学生就业是非常不利的。

2.5 受访家长对学校就业工作的看法

为保障聋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各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召开就业招聘会、学生家长会、毕业生择业培训、与地方残联和福利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开发聋生就业实训基地等以促进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因此,大多数(64%)家长认为学校对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重视的,同时,68%的家长认为学校对聋人大学生就业措施是有效的。

2.6 受访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64%的家长认为大学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家长供养聋人接受高等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加生存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在接受专业教育后能够实现顺利就业,因为聋生就业时用人单位不仅看学历,更看中能力。因此,98%的家长认为学校应注重学生学习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7 家长对学生就业目的的看法

对聋人大学生就业目的的回答是:51%的家长认为孩子就业只是为了能养活自己,6%的回答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2%的是学以致用,17%的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12%的是为国家做贡献。

三、对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

1.家长对聋人大学生期望不高

目前,我国聋人大学生就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计,并且大多数聋人大学生家长对孩子就业的期望也仅仅是能够养活自己。这一结果说明:第一,聋人生活现状不佳,一些聋人缺少生活出路,甚至还存在着大学毕业后还不能养活自己的实际问题。第二,家长对聋人的期望值偏低。由于语言的障碍,家长对聋人很难深度沟通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大多数聋人大学生的父母因为不掌握和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而造成其学前教育空白、难以协助确立学习阶段的理想目标等问题。加之受历史发展的影响,家长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都不高,认为能养活自己已经不错了,长此以往,这种低期望也影响到聋人本身。第三,由于我国聋人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大部分聋孩子从小接受的是“隔离式”的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十二、三年的时间全部在同一所学校学习。这种经历对学生获得新信息、结识新伙伴、感受新刺激都是不利的,从而严重制约了聋人的发展。第四,目前我国缺少对聋人教育质量的宏观管理与监督,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一部分聋校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结果聋生虽然通过“单招”的政策进了大学,但文化基础确实薄弱。98%的家长对聋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满意,认为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2.家长对大学教育期望很高

马克思指出,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利益”。提高聋人教育质量是解决其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不论从社会整体角度,还是从聋人个体角度,教育投入都会有很高的收益率。因此,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关注度较高。64%的家长认为大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应注重对聋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家长的这种认识来源于孩子的反馈、就业过程用人单位的评价、社会的评价等各个方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注程度高,有利于加快学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和教育质量提高的步伐。但是,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之前的十几年与健听学生拉开的差距,很难通过三到四年大学教育全部补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缩短聋人与健听人之间的差距,应该从学前抓起。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努力。

四、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聋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不断增强,对就业要求也随着社会整体就业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实现聋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也促进聋人以平等的身份回归和融入社会,他们的安全感、价值感、归属感都会随之增强。对社会而言,让更多的社会聋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体现了社会公平与文明,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望,提出以下建议:

1.开办家长学校,培训聋生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教育的启蒙人,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聋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在接受信息、获取知识、交流沟通、社会交往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家长在聋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作为聋人的终身监护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家庭教育方法、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将直接影响聋人理想目标的树立、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受教育程度。家长对国家法律政策的掌握水平、对社会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合法权益维护程度和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目前,我国大部分家长和自己的聋孩子沟通困难,理解有限,教育无方,致使很多关于聋人的社会问题难以解决。开办聋生家长学校,对聋生家长进行教育理论、心理知识、聋人沟通方法、残疾人工作知识、聋人成才教育方法、聋人社会适应能力、聋人社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对提高聋人教育效果、提高聋人群体素质、促进聋人创业与就业,帮助聋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参与、共享”,落实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重大意义。

2.加强能力建设,加大教育投入

大力发展聋人高等教育,提高聋人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是保障聋人就业的最佳选择。首先,加大对聋人教育的投入,加快聋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提高聋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聋人教育体系,扩大聋人受高等教育机会和增加受教育形式,全面提高聋人的劳动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解决聋人就业问题创造条件。其次,加强手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为聋人提供无障碍交流环境。再次,建立教育、培训和就业相结合的机制,以竞争意识、合作能力为重点,以爱岗敬业为核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营造聋人大学生就业的支持性环境

道德是市场经济的支持性资源,是重要的调节手段。政府保护聋人就业,一方面要给予物质援助和法律、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给聋人就业以舆论和道义的支持。我国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和长期不正确地对待人道主义,歧视聋人的社会现象还较为普遍。当前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和新的劳动就业观,树立残疾人自强形象和助残典型,形成全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的社会风气,为残疾人营造充满关爱的人文环境。

只要我们加大对聋教育的投入,加快聋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探索提高聋人教育质量的新途径;认识聋人语言交流的特殊性,培养手语翻译服务和管理人员;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法律、行政、经济、道德、教育支持力度,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聋人大学生的就业保障体系,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聋人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为广大聋人参与小康建设、共享小康生活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创造新世纪聋人事业和就业工作新成就。

[1]方俊明.特殊教育的哲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宁生.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系列资料:残疾儿童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4]王珍珍.中州大学聋人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3(3).

猜你喜欢

聋人聋生残疾人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比较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