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特点及新发展

2014-08-02齐丽文

艺术评鉴 2014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背景特点发展

齐丽文

摘要:古老的布里亚特蒙古族保留着古老蒙古森林文化时期的元素,其短调民歌中有不少古代传留下来的狩猎歌曲及集体歌舞。本文从其民歌的体裁特点、旋律特点、装饰音特点、内容特点及其发展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历史背景 特点 发展

一、历史背景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蒙古的一个古老狩猎部落,历史上称为“不里牙惕”。现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的森林草原地区,主要从事牧畜生产和狩猎。据史书记载,1207年术赤受成吉思汗之命,率大军征服“林木中百姓”部落,布里亚特部从此成为成吉思汗大军的属部。其后经过多次迁徙,16世纪后开始在今日的色楞格河、贝加尔湖、额尔古纳河流域一带游牧。由于地域原因,与相邻的俄罗斯有着密切的文化接触,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布里亚特蒙古族形成了独有的风俗习惯、服装服饰和审美思维想。布里亚特民歌,相对其他游牧地区更多的保留了远古蒙古族森林文化时代的古朴风格,它的民歌以短调歌曲为主,长调牧歌较少。在存留的短调民歌中,有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狩猎歌曲、集体歌舞等。热情辽阔,高雅清新,构成了布里亚特民间音乐的典型风格特征。

二、特点

(一)体裁特点

布里亚特民歌的主要体裁是短调形态的“包古尼哆”。“包古尼”是蒙语“短”之意,“哆”是“歌”之意。由诺玛整理的《布里亚特蒙古民歌选》323首民歌中,短调歌曲占到近八成,可见其比例之重。

短调是与长调 (乌日汀哆)相对而言的,更多地表现在节奏律动上。鲜明的节奏、规整的节拍、简单灵活、易于普及,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多用四二、四三拍。曲式结构短小,多为二至四乐句的单乐段,乐句之间也多属平衡呼应关系,有时也用衬词、插句来补充、扩充结构。

(二)旋律特点

布里亚特民歌,结构短小,旋律欢快,时值较短,多用上行级进,常用分解和弦式的进行,大跳很少。调式以羽、徵为主,向下属方向转调。旋律发展多用重复、模进,具有舞蹈性旋律线,节奏性强,音域狭窄,极富部族、异域特点,华彩性装饰少。

其民歌多为四句结构,以前“双生”(前两句开始相同)为多见,区别于常见的同头换尾结构和两大句结构,如:

布里亚特民歌的高潮非常具有特点,它既不是高音区长音的长音式高潮,也不是跳跃式、模进式的上推式高潮。相反,它的高潮每每都要转入全曲的相对低音区,但它并不是落差式高潮那样旋律从中高音区至低音区跌落造成音域上的对比落差,而只是级进下行,给旋律的上下句造成一定的明暗色彩对比,形成极富特点的旋律构成。如:

(三)装饰音特点

作为音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装饰音,在各民族民歌中都非常常用。它们内涵丰富,极具变化,使感情更为细腻,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蒙古族民歌的装饰手法多为对旋律骨干的修饰和对音符的装饰,民歌手们在旋律骨干的基础上,依据各自的审美观念,艺术思维逻辑,加工出一首首独具风采的艺术作品,这个修饰加工的过程,便是对这首民歌的再创造过程。一首民歌的旋律骨架是比较固定的,对旋律骨干的修饰主要在三个部位:1.头饰,即骨干长音的开头加入的装饰音;2.尾饰,即乐汇末尾处加入的装饰音;3.连饰,即两个相邻的骨干长音之间加入的装饰音。

而布里亚特民歌装饰更多地集中在头饰,其头饰多为三度下行跳进或廻环进行,使旋律更具有抑扬顿挫之感,为短小、平直的旋律结构增添了律动。如:

大量灵巧、欢快的三度头饰的使用,形成了布里亚特民歌独有的风格色彩。

(四)内容特点

不同于科尔沁地区的“人物描绘”、察哈尔地区的“赞马”、阿拉善地区的“世俗爱情、婚姻及宗教”歌曲,布里亚特民歌,更多的是对自然、山河的热爱。语言质朴、简练,是山林狩猎部落思想生活的典型写照。

1. 对自然的热爱、家乡的赞美,如:在那盛夏美好的时光,乌拉勒吉盛开像那火炬。

蒙古人民和各族兄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乌拉勒吉》(乌拉勒吉: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山地。长茎,开红花,常见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夏季到来时,此花盛开,满山遍野如燃烧的火焰。因此这首歌用火红的鲜花来比喻民族的繁荣昌盛。歌中通过对乌拉勒吉的赞美,真切地表达了布里亚特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波浪滚滚的吉拉海河,绕着那岩石在流淌。我心中想念的姑娘啊,她的歌声萦绕在我心上。《吉拉海河》(古老的蒙古族信奉着“长生天”,认为所有的草木河流都有神的庇护,对自然的信仰过程转变为心灵的慰藉,将自身的爱与自然的爱紧紧相连。)

2.比拟手法的运用

金灿灿的太阳(呦)在那天空运行(乃耶格)。父母双亲的恩情(呦)在儿女心中永存(乃耶格)。《金灿灿的太阳》(人性之爱的赞颂是民歌的永恒主题,借温暖的阳光比拟父母的恩情与教诲寓意深刻。)布谷鸟你在什么地方(耶)?正从那南方向这边来。心上人你在什么地方(耶)?正从那海拉尔向这边来。《布谷鸟》(鸟是北方草原民族中常见的图腾形态,草原民族对鸟的崇拜一直兴盛不衰,常以鸟名命名地名、姓氏、人名、马名,在文学艺术中大量出现,是人们对古老信仰的崇拜和幸福生活的祈求。)

3.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哲理性思考

山里的岩石虽然硬,流水让它变成了圆。《岩石》(深邃的洞察力、凝练的语言、智慧的比喻,这些深邃的语言融入歌词,揭示了种种生活的真理。)

三、功能

民歌是最早产生的音乐形式,对其他民间音乐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与人们的生活相生相惜,同时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倾向性功能,如:祭祀功能、信息传播功能、教育功能、交际功能、娱乐功能等等。而布里亚特民歌的功能则更多地体现在娱乐、教育上。

礼俗活动中的宴歌演唱,情绪欢快、奔放,在歌声美酒中尽情歌舞,这是布里亚特民歌的娱乐功能。而布里亚特民歌中大量对部落起源的描述、部落迁徙的描述,对民族精神的传递、伦理道德的训育则构成了民歌的教育功能。

四、发展

随着蒙古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除原有的长调歌曲、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外,近几年,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三少民族和布里亚特、巴尔虎、厄鲁特蒙古族三少部落的民歌也得到了蓬勃、广泛的发展,如:布里亚特共和国民歌手那木嘎尔和她的乐队、歌手青吉思·拉德那、道力金和被称为“布里亚特的百灵鸟”的巴达玛罕达。

继一曲让全球华人家喻户晓的《吉祥三宝》后,短小、明快的巴尔虎色彩区及三少民族民歌得到了迅速的流行,一批本着发扬“呼伦贝尔本土文化”的音乐人,将古老的民歌与现代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令远古的声音焕发出新的色彩,从《五彩传说》到《历史的声音》他们将民族的音乐与民族的文化历史相融合,不局限于对民歌的原样保留,而是将它们重新编配或创作新曲,他们成为了新一批的历史文化的守护、创造者,为未来的文化寻根者提供更正确而清晰的线索。这些质朴的民歌就像大兴安岭中的奇花异草一样,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默默的生存和传承着,这些歌曲里没有大城市的浮华喧闹,没有现代人的功名利禄,只有朴素地诉说着对生活的感受,正是这种朴素和单纯让我们这些城市人汗颜。也正是因为这些守护者的存在,使我们能一次一次地再现历史的浓浓回忆。守护与传承,是每一个民族面临的问题,或停滞不前,或变化发展,当沉淀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相撞,发展的步伐成了关键和难点,这也是每一位守护者所面临的现实。

参考文献:

[1]李宝珠,木兰,吕宏久.各族民间歌曲选[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

[2]赵红柔.彩虹[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特点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