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实施情感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4-08-02周彬彬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困境与对策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周彬彬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对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提出的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的困境和挑战。从新的教育观来看,在中学阶段适时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培养智商还要重要。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应如何处理的问题提出了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困境与对策

在人的心理过程中,情感是最活跃、最积极、最核心的因素,处于个性结构中的核心位置。因此在育人的工作中,抓住情感这一核心要素,也就抓住了人的本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中学时代对学生是—个很重要的阶段,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他接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但是往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却忽视了一个很大的教育环节——情感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学阶段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其情商,比培养智商还要重要得多。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商的—种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实施情感教育也给语文教师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实施情感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存在的困境与挑战

首先,情感教育对教师的审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语文必然要求新的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储备和文化素养。知识经济时代必然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也不例外。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通过审美化、形象化的语言为学生开启情感教育之门。在不断的阅读中开阔自身的视野,培养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敏感和审美感受力。

其次,情感教育极大地冲击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重在教师的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从而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学习既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通过美的语言为中介的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课本所选作品都饱含了作家的丰富情感,情动于中而不得不发的产物,教师也就是一个中介和桥梁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学生与作品实现心灵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从知识上、情感上乃至心智上都有所认识,有所体悟,以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知之、乐之的境界。情感教育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向启发式、体验式教学转移,这也更符合语文这一门课富含文学性、人文性的特点。同时,要更好地施行情感教育,也要求教师要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思考及对策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已经为教育界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如何更好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仍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这其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处境及需要处理好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好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尽管教育界不少人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更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注重知识性,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转。过分强调知识点的传递,忽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尤其是和语文学科密切相关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必定是有所缺陷的。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知识点的传授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平台,而情感教育则是对学生审美素养、情感和心理的一种提升。因而,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下,将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仍是语文教学不断探索的一个目标。

其次,要处理好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中学语文情感教育问题。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都是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无论从思想到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和品位的,它们属于精英文化的范畴,偏于高雅纯正的文化趣味。而当下,大众文化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们在课堂上接受的是经典文化的教育,而在生活中却处在大众文化的包围中。一些不健康或亚健康的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构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覆盖,盗版书籍、光盘、武打言情、网吧、网络游戏、明星崇拜、盲目追求时尚等,这些构成了社会的大语文环境。社会文化大环境与语文课堂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教师在语文课的情感教育中宣畅着崇高,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而在学生中却流行着对明星的盲目崇拜和对时尚的盲目追求。这也暴露了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脱离社会现实,远离生活。在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既显得更加紧迫,也面临着多重压力。笔者认为,情感教育是对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的纠偏,要避免将语文课上成乏味的思想教育课,对课本进行生硬的中心思想的图解;另一方面,情感教育又是审美教育,它要和大众文化争夺受宠,通过教师这一中介,让学生体味到经典的魅力,对经典进行现代的解读,找到和现实生活的接合点,与大众文化产品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使之能够有效地鉴别大众文化。

第三,要处理好教师素质提高的问题。素質教育首先需要从教师做起才能落到实处,遗憾的是,从教师到学生都在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既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播又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无疑给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学生的情感要求,还要了解当代社会和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向,这样才能做到语文课既和社会现实相连,又贴近学生的心灵以及情感的实际情况;既不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能够得到心灵和情感的熏陶和洗涤,又要注意知识点的传播,不至于在考试中败下阵来。可以说,文化转型阶段的中学语文教育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应当扩大阅读面,关心当前的社会文化。但事实上,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下,绝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都疲于奔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他们并非不想提高自身,而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从心灵和情感来说,他们也是相当需要社会关爱的一个群体。转型期的中学语文教师仍然要继续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并在探索中不断推进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第四,要构建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无时不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和谐、友好、信任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的教师由于自身心理品质不健全,教育能力较差,不善于正面积极引导,教育手段背离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甚至对学生惩罚或变相惩罚等,因而学生可能产生严重的对抗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皮亚杰的日瓦学派认为,青少年学生的发展除了自身素质和环境外,还有一个“构造”(或称联系)因素。这个构造包括师生关系、教学形式等。皮氏认为,好的“构造”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领悟和熏陶,达到优良的同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显得尤为重要,表现为富有自制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强烈的情感传递效应。

总之,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但情感教育仍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并将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廖忠良.语文教学的智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2]张岁林.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界,2014(4).

[3]刘道彬.重视情感教育,生动语文课堂[J].卷宗,2014(3).

猜你喜欢

困境与对策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探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与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