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练能”班车,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2014-08-02冉惠
冉惠
早在194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埃德加·戴尔经过大量研究实践,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理论研究显示,学习两周后的材料平均保持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特别是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著名特级教师熊生贵老师基于这一理论,提出由“教懂”转向“练能”的改革,语文课堂呈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自学—展练”型。这一教改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主角。经过实践证明,这一教改模式是成功的,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此,语文课堂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参与式学习,把“教别人”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把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凸现出来。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学”得才更有效。在具体教学上,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多样性、全面性
课标中要求语文课必须要体现相互渗透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自主练能”课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学习提示和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再展练一遍,共同探究学习。具體可分为字词方面的学习、朗读方面的学习、文章内容的学习、语言形式方面的学习,以及思想情感方面的体悟。这种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选择,也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现在的语文课堂也较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如规定一节课里学生说话的人数及时间越多越好;还有的硬性规定,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还有杨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方法等等,都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练能”教学中的“自主练能”“合作展练”日益成为语文课堂的基本模式,学生完全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连讲台也是属于他们的。老师退隐到旁边甚至教室后面,欣赏或评点着孩子们的学习。通过教学双向互动协作,实现“练能”教学优质高效。
三、教学形式:自主、合作、展练
开设“练能”型课堂,需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建设体制机制,奠定新模型的运行保障。如设置4~6人的小班,其实最好是4人一个小班,小班内人人都是角儿,都担当着管理学习的职务,履行着相应的职责。
二是设计自学模式,实现学生自学自练。自学前,老师首先要给一根“拐杖”。“拐杖”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案式,一是“套路”式。学案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安排、自学自练、展练、巩固与检测等。
三是训练展练学习,构筑学生互动扎实练能的状态。训练学生展练的内容有:礼仪形象、开口套语、展示方式、互动练能方式等。
总之,“练能”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文本学习为主要内容,最大化地让学生进行言语学习、运用、积累和听、说、读、写训练,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成长进步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