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乳腺B超及MRI检查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准确性评估
2014-07-30陈镇标
陈镇标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医院B超科,广州 511442)
乳腺癌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女性疾病,对女性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年的临床研究显示,对腋窝淋巴结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可为治疗预后效果评估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指导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现阶段在临床上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常用手段为B超与MRI检查,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术前乳腺B超及MRI检查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乳腺癌行根治术前分别展开了B超与MRI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对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确诊乳腺癌患者,抽取其中的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1-67岁之间,平均(45.7±13.5)岁。病例纳入标准为: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术前接受了B超与MRI检查;行根治术进行治疗;新辅助化疗结束。病例排除标准为:计划展开新辅助化疗者;乳腺癌复发或转移者;合并其他恶性原发肿瘤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研究对象在行根治术前分别展开乳腺B超和MRI检查,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对B超与MRI检查在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并展开相应的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B超检查、MRI检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等。
1.2.2 检查方法
B超检查:所用仪器为我院现有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在4-13MHz之间,B超检查时怀疑淋巴结转移标准为:最短径超过5mm,呈圆形,淋巴门结构异常消失,皮质异常增厚超过3mm。
MRI检查:所用仪器为我院现有核磁共振扫描仪,矩阵为360×360×128,层厚为1.1mm,间隔为0mm,经脂肪抑制技术动态增强扫描4回合,对比剂为Gd-DTPA,剂量为0.2mmol/kg,经高压注射器自手背静脉团注,流速为2.9ml/s。MRI检查时怀疑淋巴结转移标准为:最短径超过5mm,形态呈圆形,淋巴门结构异常或者是消失,皮质异常增厚或者是在增强扫描后呈现出异常强化[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进行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展开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经统计,本组136例患者中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3例,转移发生率为38.97%,其余83例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2.2 B超与MRI检查结果比较
经比较发现,B超检查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25.00%,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8.68%,MRI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27.21%,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7.94%。B超与MRI检查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后,检出率、准确性发生显著升高(P<0.05)。详见表1。
表1 B超、MRI检查在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中准确性比较结果统计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B超以及MRI检查等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乳腺癌患者而言,对其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对理想,然而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结果将会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意义重大[3]。本次研究中经B超检查与MRI检查发现,两种检查方法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而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后,检出率和符合率均发生显著升高。由此可知,B超检查与MRI检查在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准确性均相对理想,且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者可依据具体情况对检查方法进行选择,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4]。
[1]孙正魁,马行天,王芹.术前磁共振成像对可手术乳腺癌外科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J].肿瘤防治研究,2010,12(02):336-337.
[2]陈文清,刘光洪,郑进华等.钼靶X线、高频彩超联合MRI在乳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0,17(27):992-994.
[3]刘碧玉.B超联合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6(06):981-983.
[4]王峰.MRI在乳腺癌早期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7(26):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