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4-07-30姚道德杨文兵
姚道德,杨文兵
(1.湖北省洪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 433202;2.湖北省人民医院CT室,湖北 430063)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在临床上,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因素,在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说明,经猜测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反应以及炎性反应存在联系。患者在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为骶髂关节病变,发病群体多为青年群体[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开始逐渐应用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两种方法在诊断结果上存在差异性,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65例,女性患者有35例。年龄范围为12岁到56岁,平均年龄为23岁。病程范围为3个月到12个月,平均病程为5个月。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血液系统疾病以及骨肿瘤。患者在入院3天进行X线片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
1.2 方法
1.2.1 X线片检查
主要对患者腰椎正侧位以及双侧骶髂关节斜位片进行拍摄。
1.2.2 螺旋CT检查
患者仰卧,对患者髂嵴上缘到耻骨联合下缘进行扫描检查,扫面方式为连续轴位扫描。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和设置,电压为120kV,电流为280mAs,层间距为5毫米,层厚为5毫米,矩阵为512×512。
由仪器自带工作站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患者的骨骼窗以及软组织窗进行观察,并通过多平面重组技术、容积再现技术以及薄层重建技术等对骶髂关节对患者骶髂关节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其形态、密度、大小、边缘以及周围组织等。由资历较高的两名诊断医师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进行分析。
1.3 图像诊断
1.3.1 X线片诊断
①0级:X线片图像不存在异常情况。
②I级:图像表现患者骶髂关节髂骨面或者骶骨面缘毛糙,骨小梁增粗且紊乱,存在关节面下囊变。
③II级:图像表现为患者单侧或者双侧骶髂关节面存在多发虫蚀样骨质受损,存在明显的增生硬化情况以及小囊变区情况,关节间隙不存在异常。
④III级:图像表现患者存在虫蚀样骨质受损、小囊变、骨质增生以及骨质硬化,同时关节间隙异常,变窄或者是加宽,部分关节出现强直。
⑤IV级:图像表现为患者完全融合和强直。
1.3.2 螺旋CT诊断
①0级:图像不存在异常情况。
②I级:图像存在可疑情况。
③II级:图像存在明显的骨质侵蚀以及骨质硬化,关节间隙不存在明显变化。
④III级:图像存在明显的骨质侵蚀以及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存在明显变化,加宽或者变窄,局部关节出现强直。
⑤IV级:图像显示患者大多数或者完全强直和融合。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比较
所有患者经过检查,X线片以及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显示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比较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螺旋CT在I级以及II级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X线片,0级病变检出率明显低于X线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III级病变以及IV级病变的检出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检查方法征象显示比较
两种检查方法在征象显示比较上如下表所示:
表2 两种检查方法的征象显示比较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螺旋CT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软组织肿胀以及腰5骶1关节突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X线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组织增生以及纤维蛋白渗出,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出现骨质受损,骨质增生、骨质硬化以及骨髓水肿等,关节间隙也会不断变窄,最终出现关节强直[3]。
临床上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过程中,X线片以及螺旋CT是两种常见的诊断技术。X线片通过对患者骶髂关节的拍摄,从而对患者的骶髂关节面以及关节间隙进行观察和分析,然而其密度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细节部分则无法显示。相比之下,螺旋CT的密度分辨率以及空间分辨率优越,配合溶剂扫描以及多种图片处理,从而对骨质病变进行观察和分析[4]。螺旋CT能够准确对一系列骨质结构变化以及关节间隙变化进行观察。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CT检查在关节面侵蚀、骨质增生硬化、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以及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上均明显高于X线片[5]。由此可见,螺旋CT相比X线片检查更具有优越性。随着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开始得到应用,其扫描速度以及分辨率均得到改善,实现了多方位重建观察以及薄层观察。
综上所述,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1]杨泽宏,陈建宇,蒋新华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RI表现与炎症活动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158-161.
[2]余武康,张邦芬,林维.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75-76.
[3]于伟峰,于文广,王琴琴等.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11,9(6):55-56.
[4]郑振山,张静.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诊断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427-2428.
[5]陈爱丽.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6):93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