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肾结核中螺旋CT尿路成像应用
2014-07-30王军
王军
(天长市人民医院,天长 239000)
在临床上肾结核为全身结核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肾结核在泌尿外科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诸多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肾结核的诊断率与准确性均得到了显著改善[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螺旋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肾结核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诊断,并对其诊断符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肾结核患者,抽取其中的23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14例,女9例,年龄13-78岁,平均(42.1±14.3)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7±1.2)年,患者表现为:尿频者13例,血尿者7例,尿痛者11例,腰痛者12例,发热者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病理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临床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研究对象分别采取静脉肾盂造影和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对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计算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并展开对比分析。
1.2.2 检查方法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所用仪器为我院现有高频X光机,给予患者浓度为70%的泛影葡胺40ml静脉注射,对患者展开腹部平片拍摄,分别在注射造影剂后7、15、30、60、120min后对双肾区进行摄影,最后摄取全腹片,所得图像均经CR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并由2位高年资专业技师进行双盲诊断。
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所用仪器为我院现有64层螺旋CT机,首先对患者展开常规双肾平扫,部分患者接受增强扫描,所得图像同样由2位高年资技师进行双盲诊断。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进行表示,在对比分析过程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本组患者经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结核,包括单侧肾结核者19例,双侧肾结核4例。23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接受患肾切除手术治疗,病变表现主要为肾皮质萎缩变薄、肾实质存在多发空洞、肾盂以及输尿管上段壁增厚,肾内存在不规则钙化等。
2.2 影像学诊断结果
本组患者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诊为肾结核14例,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60.87%,经CT尿路成像检查证实为肾结核19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2.61%,显然CT检查符合率较肾盂造影检查符合率发生明显升高(P<0.05)。两种检查联合后,确诊肾结核21例,与病理符合率为91.30%,显然两种检查联合后诊断符合率较单独使用时均发生显著升高(P<0.05),详见表1。
表1 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
2.3 CT表现
本组经CT检查确诊的19例患者其CT表现为:肾影发生明显增大者7例,经平扫发现肾区存在不均匀低密度灶,经强化后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有10例患者出现肾盏不均匀扩张现象,肾盂输尿管壁发生显著增厚,有5例患者发生肾实质钙化现象。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肾结核患者多继发于肺结核,其中约有4.8%的肺结核患者会并发肾结核[2]。对于人体而言肾脏一般为泌尿系统中最容易也是最先受到结核杆菌感染的器官,并且会逐渐蔓延到输尿管与膀胱,最终到对侧肾。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肾结核的诊断多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诸多影像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X线技术为肾结核诊断的一种常用手段,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敏感性、准确性均不是十分理想,自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后,使得肾结核的诊断率得到了显著提高[4]。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螺旋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病理证实为肾结核患者分别采取肾盂造影和CT尿路成像检查,经对比发现,CT尿路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较肾盂造影检查发生显著升高。将CT与肾盂造影检查联合应用后,诊断率提高至91.30%,较两种检查单独应用时的诊断符合率均发生明显提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由此可知,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准确性较高,且在同肾盂造影联合后,使诊断率得到了显著升高,这对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工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5]。
经CT检查可以对扩大的肾盏、肾盂、空洞以及钙化现象进行清晰的显示,并且可以对肾实质的厚度进行观察,从而为结核破坏程度的判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这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6]。本组CT确诊的19例患者中,包括有肾影发生明显增大者7例,有10例患者出现肾盏不均匀扩张现象,肾盂输尿管壁发生显著增厚,有5例患者发生肾实质钙化现象。
综上所述,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临床价值显著,且在肾实质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以及钙化等方面的显示中存在显著优势,大大提高了肾结核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然值得注意的是,CT的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针对一些肾小盏杯口不规则以及虫蚀样改变等显示效果不及肾盂造影,因此临床将多种影像检查与临床表现进行结合,对患者展开综合诊断,可使诊断率和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关注。
[1]陈望,任志坚.螺旋CT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3(26):221-223.
[2]高冬冬,毕伟华.50例肾结核的CT诊断经验[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20):876-877.
[3]郭双玺.静脉肾盂造影与CT在肾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及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1,13(23):678-679.
[4]张克云,汪立娟,汪家骏等.肾结核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影像特征[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3(01):682-684.
[5]黄勇,吕天甫,唐大贤等.CT诊断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08):142-143.
[6]张松旺,杜斌.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3(12):57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