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

2014-07-28梁洁涛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数学味数学思想

梁洁涛

【关键词】数学味 数学思想 感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87-02

数学味,笔者的理解是一种数学思想在课堂中的传承和发展。要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有数学味,除了要有更多的专业的数学知识做支撑,更要把这种思想人文渗透在学生的数学故事中。看张齐华老师的课,再对比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在激趣导入中体现数学美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一课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圆这一平面图形的美,进而获得真切的审美体验?课堂上,张老师设计的几个问题耐人回味:“和其他直线图形相比,你觉得圆美在哪里?”“除了外表光滑、匀称,还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原因,让圆成为最美的平面图形?”“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与圆的美有什么重要的关联吗?”一连串的问题,看似都在探寻“圆为什么最美”,但探究的最终结果却指向了圆的内在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构成的圆的和谐结构。至此,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方法的渗透、数学美的体验,三者有机融为一体,共同构筑起了这节具有浓郁文化气质的数学课。

在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与整理》一课中,为了关注六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东盟博览会给我们广西带来的机遇这一时事问题引出了计算面积、周长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周长与面积的含义,并让学生意识到:计算周长与面积,我们要应用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笔者力求做到导入中的平和而不失数学味:同学们,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南宁市的房地产保持良好的投资和销售势头。这是我们南宁市的规划用地图。经南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土资源局决定对这块地进行公开拍卖。(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开拍卖地块示意图)

你能从这幅土地拍卖示意图中找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并闪烁抽象出图形。从这些平面图形中选出一个说说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计算它的周长,什么情况下需要计算它的面积,也可以结合现实中的情况来谈一谈。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也得到了验证,学生对此种数学课的导入甚感兴趣而自觉进行了数学学习。

二、在总结点拨中体现数学的柔美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一课中,“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它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张老师用课件呈现了前三次投篮成绩(4个、6个、5个)后问:“猜猜看,三个同学看到张老师前三次的投篮成绩,可能会怎么想?”让学生发挥想象,自我猜想、自我肯定。在每一次点拨提问当中直击主题,但又有着瞬间的柔美,让人不得不跟着他的提问深入思考,这看似顺接又似转折的一句句问话彰显了张老师背后对数学味的柔美追求。试想,如果此时的问题改为:猜猜老师第四次能投几个?那么问题的价值则会大打折扣。作为数学教师,不要把数学味简单地归结为严谨、深奥和冷冰冰,其实数学味散发出的那种柔美的情怀正是许多数学教师所缺乏的。

三、在评价肯定时体现数学的人文性

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张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画出圆后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既然不用圆规,我们依然创造出了这么多画圆的方法,那么俗语中为什么还会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呢?”学生的精彩回答让张老师有了这样的评价:“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一句多么贴心的话语让更多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延续。试想,如果评价是:大家都懂得这句俗语的古今意思了吧,看来大家通过努力还是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出了同一种圆。两种话语都是对学生的评价,但前者更是我们数学老师缺乏的一种对学生人文的肯定,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的赞扬,一种让人还想跃跃欲试的创新。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时碰到这样一道题:一个晒盐场用100g海水可以晒出3g盐。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块盐田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多少吨海水可以晒出9吨盐?以学生以往的经验看到单位不统一就会有意识地进行单位换算,这次也不例外。“老师,我觉得可以不用换算单位吧。”一个不同的声音不太肯定地响起。“怎么能不用换算?一个是克,一个是吨。”“比例式的左边是100g海水和3g盐比,右边是585000吨海水和x吨盐比,比值应该是相等的。”听到这里,笔者鼓励他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试试,结果不换算单位的那个学生第一个完成,笔者让她在黑板上写下来,大部分认为应该换算单位的同学也在草稿纸上认真地算起来,等他们算完再看黑板时发出了“还真是不用单位换算啊”这样的感慨。此时,笔者给予了他们肯定的评价:“条条道路通罗马,虽然远些,但你们选择了一条稳妥又一定能到达的路,而她却选择了一条有一定风险也不一定能到达的路,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感谢她,让我们在风险中看到一条捷径,以后也学会尝试着走这样的路呢?”一番话,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肯定。笔者想,正是有了张老师给予自己的启示,才有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精彩评价。

以上笔者谈到的一些不够成熟的体验,都源于张老师那富有浓郁数学味的数学课给予笔者的启示,将自己的课堂与它相比较,有的比较满意,有的尚需改进,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充满让人回味无穷的理性之美。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数学味数学思想
让数学回归“本位”
呼唤“数学味”重返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数学味”探讨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抓数学教学本质还数学课的“数学味”
创设问题情境更应注重“数学味”
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味”缺失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