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数学味”探讨
2017-02-25庄增宝
庄增宝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彰显“数学味”,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数学教师的追求。文章从引导学生认识数理、引导探究、多元训练等几个方面,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数学体系、提升学生数学品质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味;数理;探究;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59-01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精讲、学生的多练以及自主学习的机会的增多、探究活动的设计、合作学习的开展、多媒體的使用等,为课堂增添了活力。然而,数学味却少了一些。因此,数学课堂要克服数学教学的形式主义,回归“数学味”,彰显“数学味”。
一、创设原生态学习环境
新课改下的互动课堂、精彩课堂,有时追求课堂的外在形式的美,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活跃,追求多元化、活动化。尤其是多媒体走进了数学课堂,成为课堂的必备手段后,在课堂上的使用空前繁荣。但在追求表面的热闹之余,教师应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构建原生态的数学课堂。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会用多媒体呈现各种各样的轴对称的实物,再通过演示等方法告诉学生,一个图形沿中间直线对折,两个部分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这样的教学,虽然也是从生活中的轴对称的实物、图片等情景出发,但令人眼花缭乱,学生会只顾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实物,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意义则不会去仔细探究和思考。因此,与其让学生的眼球随着幻灯片的切换而转换,让他们徜徉在轴对称图形的世界里,不如舍弃一切繁华,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
二、科学引导,揭示数学本质
数学以思维为主,抽象性强、逻辑严谨、难于理解,这也是一些学生感到数学难学的主要原因。也由于这些原因,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的灌输,忽略了知识本质的点拨和探究,致使学生走入了背诵知识点、死记公式、钻进题海的误区,没有深入数学的本质,也没有把握知识的实质。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严重受阻,数学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数学知识应以数学思想为基础,以发展数学思维为目的,科学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和逻辑解决问题,找到知识和思想、知识和思维、知识和能力的“切合点”。
首先,应优化合作学习,突出合作的实效性。如教学“相交线的性质”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两条直线相交,小于平角的角有几个?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亲自探讨出相交线所形成的角的性质,了解邻角、邻补角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和发现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这样,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自主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意义,会对知识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巧妙设计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维度,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对于“平行线和相交线”中的“垂线的画法”部分,常规教学是教师讲直线外任何一点、直线上一点等几种情况,然后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的条数等。新课改后,教师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会让学生自由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但缺少必要的问题的精心设计和必要的活动的指导。这样虽然也能使学生动起来,但是没有动到点上、动到实处。因此教师只有巧妙设计活动任务,问到点上,学生的活动才能有效。如教师先提出问题:怎样做垂线?接着教师再进一步设计三个层递性的问题:(1)给直线l做垂线,您能画出几条?(2)点A是直线l上任一点,过点A作l的垂线,可以作出几条垂线?(3)点B是l外任意一点,过点B作l的垂线,可以作出几条垂线?学生通过作垂线的基本方法“一靠二画”,并根据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作图,会探讨出不同的情况,所作的垂线条数也不尽相同。同时,学生通过作图,对作垂线的方法也熟能生巧。
三、构建生活认识体系,提高练习效果
当堂训练是新课改高效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对于当堂训练练习的设计,如果按照教材上的练习做一遍并照搬练习册上的部分习题,容易造成课堂的重点和练习重点的不一致,导致当堂训练起不到当堂反馈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走出题海训练的窠臼,打破向数量要效益的观念,从质上做文章,寻求突破口。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认知经历出发,认知数学,形成数学认知。教师还要兼顾练习的内容、题型、难度和方法等,让学生展开多元活动,帮助学生启动思维,提高能力。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在学生的实践环节会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剪纸、折纸、画图等活动,并且大部分都是根据例子、例图而折叠、画线、剪裁,将作品展示等。可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合乎常理,无可厚非。但如果教师让学生在“剪纸”时剪出生活中的“双喜”字等,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他们就能感受到哪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此外,对于“轴对称图形”,教师还应该凸显生活化,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故宫博物馆、天安门城楼、五环旗等。这样,既强化了轴对称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结束语
“数学味”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引领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领略数学内涵。只有这样,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意义,才会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数学味”[J].中学教学参考,2015(20).
[2]陈坚.构建充满“数学味”的课堂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