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
2014-07-25文/谢可可
文/谢可可
摘 要:在时代迅速发展的大潮中,艺术教育在整体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古筝是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筝教学是艺术教育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教学形式。古筝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古筝乐器的精髓,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对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展开探讨。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必要性;全面发展
所谓“审美教育”是运用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通过加强学生的审美观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演奏技巧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审美意识中得到更深层次的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审美教育在古筝教学中的必要性
1.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古筝教学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够加强学生的身心修养以及对世界的审美观念。因此,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古筝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曲目意境的领会,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古筝学习的领悟能力。将审美教育与古筝教学相融合,能够使学生在艺术领域的能力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代课程教育标准中,素质教育是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中所重点要求的教育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审美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和情操,美化学生的自身,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良好的审美教育能够有效达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审美教育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
1.积极引导,树立审美观念
高中时期的学生仍然处在成长时期,对于大部分事物的评价与判断还不够成熟。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人生观念。在学生的成长旅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赏析,让学生在学习演奏技巧前,了解所学曲目的背景,并且由背景和曲调展开想象,更好地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例如,在学习经典曲目《渔舟唱晚》时,教师可以介绍曲目的创作背景为娄树华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曲调并结合诗句的意境进行想象,对所学曲目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且从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对曲目进行学习。
2.體验探究,激发审美激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当从实际生活中入手,让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发现美、领悟美、评价美。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情景与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生活中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激情。例如,在学习经典曲目《出水莲》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的郊游活动,带学生亲身领略莲花的美丽,让学生对莲花进行评价,并向学生讲述莲花不屈的品格与含义。以学生亲身的体验探究为导线,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激情,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古筝教学不仅仅是技艺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意境美、人文美以及情感美的体验过程。因而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使得音乐之美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真正产生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怎样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古筝教学中[J].大众文艺,2010(07).
[2]宋佳音.略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3(08).
[3]邹昊.浅析我国古筝教学中音乐作品的赏析[J].黄河之声,2013(20).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