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高三思想政治课复习中的角色探析
2014-07-25文/刘毅
文/刘毅
摘 要:高三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既是知识的构架、能力的培养,又是时间的冲刺和分数的赛跑,在这种情况下,高三思想政治教师如何扮演好主导的角色,有效引导学生在健康积极的情绪中提高效率、赢得高考就显得至关重要。试从心理辅导师、考点传感器、知识储备库、能力培养人和时政评论员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教师角色;高三复习;积极应对
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复习时间紧、社会和家长期望值高等特点已经成为毕业生学习生活的常态,因此高三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和高考的大环境下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习得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师
面临高考,很多学生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沮丧、焦虑、烦躁不安、过度敏感和认知上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身体上也会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情况。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师。因为只有情绪和精神的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效率才会提高,才可能为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其他科目内容,从而使学科成绩整体提高。
1.找准原因。考生焦虑体现在对分数的过分看重,这也包括思想政治学科。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
2.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推理论证法、鼓劲勉励法等方式,尽早尽快排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3.尊重个体。高三学生已经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和很强的自尊心,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只有这样才能走近学生,才能在彼此的信任和感情的建立中引导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二、做学生的考点传感器
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避免在引导学生复习中走弯路,增强针对性,高三思想政治教师要熟知考点,做学生考点的传感器。
1.研究考纲。考纲是考试的方向,是指挥棒。我们只有把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能力要求、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对复习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判断。
2.明确考核目标和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在考量学生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试题特点,把握出题规律。应该说高考试题的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规律也是可以把握的。从选择题方面看,选择题归纳为体现说明类、措施启示类、计算类、漫画类等。从非选择题方面看,非选择题有六大类,即原因依据类材料题、意义类材料题、措施类材料题、体现类材料题、启示类材料题、认识评析类材料题。不管哪类试题,从宏观上都可以找到规律。只有把握了以上特点,才能帮助学生轻松应考。
三、做学生的知识储备库
一个人智能的提升、学科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要求学生熟知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当好知识储备库。在讲到原理时,是哲学原理还是经济学原理,在哪一章节的哪一部分出现,不用翻书都做到滚瓜烂熟,这样既是给学生一个榜样,也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活的“字典”,同时也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原来这些知识并不难。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注重教学教法的创新和学生兴趣的关注,于是就出现了边讲试题边翻书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让学生有一种厌烦感。所以教师在高三复习中充当学生知识的储备库显得尤为重要。
1.网络知识体系。在网络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我首先对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四个专题: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在这四个专题(四条线)的基础上,每个专题再细化逻辑。如,哲学部分就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2.融会贯通。网络的知识体系不是零散的、拼凑的,而是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课与课之间、节与节之间、框题与框题之间用图表展示出来,这样加深理解和记忆,就避免了死记硬背。如,《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以“生产”为关键词展开:(1)生产的必要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2)生产的制度环境——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3)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4)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劳动者;(5)生产需要融资——投资理财的方式。
3.纲举目张。就是对框架体系进行知识填充,梳理知识点。重点是概念和原理。比如,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和矛盾分析法等,这些要尽可能的细,不能放过一个可疑点和疑难点。
四、做学生的能力培养人
能力包括控制情感和情绪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获取理想分数的能力。但这一切的基础,我个人认为还是建立在学生的定位和学习状态上。我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网络知识体系和适度练习相结合,让学生所学知识都能在试题中出现,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这样就避免了枯燥和乏味。所谓网络知识体系和适度联系相结合,就是在所复习的知识点范围内,将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拿出来,把学和练结合起来,学是有目标地学,练是有针对性地练,学练结合起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加深理解的作用。
2.专题专练和综合运用相结合。专题专练:如,《政治生活》专题就考原理运用,《经济生活》曲线类试题专项训练。专题专练是一个知识回炉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综合运用可能要涉及一个考题,要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甚至是其他学科理论共同关注答题,训练的是知识的抽取、提炼和运用。这样有利于将学生的死的知识点转化为活的解题的能力。
3.高强度和精细化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做到高强度、大批量地反复练习,也需要我们提高效率和针对性。通过大量的习题的练习,要对学生的掌握能力进行分析,哪些是属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哪些是属于新题型学生感觉有难度的,只有做认真的分析甚至是问卷调查,哪些是必须强化的,哪些是看一下知道就行,对症下药,把“泛”和“精”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五、要做学生的时政评论员
时事政治是政治高考的重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政策并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途径,更是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时政评论员。我的做法是:
1.时刻关注,对新闻媒体和社会热点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通过网络、新闻媒体、手机终端等方式广泛猎取和跟踪时政热点,就是做到学生知道的、了解的、关注的我们也在关注,学生不知道不了解的我们也在关注和了解,最大限度地和学生的关注点调到一个频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保持重点关注。每天的新闻量很大,信息很多,对于考生来说,重点是对事件背后的背景、原因、事件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搞清楚,而且重点是国家和社会层面关注的热点。
3.借力发力,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在养成良好的关注热点和分析时政的习惯的基础上,多参考专家团队的研究成果和复习资料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总之,我认为,只要紧跟学生需求,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思路,切實解决学生在复习备考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助力高考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