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
2014-07-25文/刘娟娟
文/刘娟娟
摘 要:健康的人格是真、善、美的統一,使人的修养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人格塑造在各学科都有体现,而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分析语文教学在人格培养中的优势,提出利用课文载体,提高教师素养,利用综合性学习等途径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健康人格;培养方法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一个人能否成才,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更主要在于非智力因素,其自信心、意志力等人格因素为首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该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发挥思想教育功能,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代圣贤、英雄、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教材通过故事、诗词歌赋、人物传记等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英雄主义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这些折射着人文精神的材料、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教师应按作品的内容,因势利导,将其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以文品人,使学生从作品中品出人物的人格魅力,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二、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美”的熏陶是创造性人格雕塑的基础,美是道德的基础,美是创造的动力,语文教学就应营造美的情境,教师宜通过多种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展现美的世界。在“美”的情感熏陶下,学生对“美”的追求未免稚嫩粗拙,但在其创造人格的雕塑上却是极其有力的一笔。
三、投入生活实践,塑造健康人格
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语文的书本世界、科学世界,进入生活世界,进入社会、自然这些大世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四、利用综合性学习,塑造健康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因此,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各种优势,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学生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是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也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晨.论人格教育目标[J].银川师专学报:社科版,1993(02).
[2]魏国良.简论人格教育[J].中学教育,1994(06).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