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4-07-24王炳强桑金歌于国莉李玉虹李俊荣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王炳强 桑金歌 于国莉 李玉虹 李俊荣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高职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层次化的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提出了“2+1+2”的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现中高职教学的顺利衔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涉及到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课程等多方面的衔接,其中,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教学衔接的关键。目前,中高职衔接教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中职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基础课程教学偏少,导致中职生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职业能力发展潜力有限;二是中职与高职缺乏有效沟通,专业培养目标重复,层次不清,中职与高职存在专业课程、实训课重复教学的现象。要解决上述问题,中、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沟通,明确各自在中高职衔接教学中的定位,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建立层次化的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并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设计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力求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整体按计划分段有序地进行中高职衔接教学。

1 建立层次化的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1.1 明确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同一属性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其专业培养目标理应界定层次,明确定位,以避免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重复。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由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的规律,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常用外部设备;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装、设置、管理与操作技能;使用与管理数据库系统;开发、设计多媒体软件、网页设计及网络组建的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装配和调试能力;高职院校重点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网络编程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1.2 建立层次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建立层次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前提基础。将中、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所涉及的职业能力细化分类,即可形成层次化的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职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能力:①掌握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等基本知识;③掌握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站的组建及常用应用软件使用。

高职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能力:①要求掌握电路基础、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实践知识;②要求掌握校园网、企业网的硬件与软件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基本方法。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沟通、组织、管理能力。

2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为中心设计中高职课程体系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为中心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构建出“三层次、三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并以职业能力需求设计“2+2+1”的实践课程体系,从而构建出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

2.1 三层次、三模块化的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三层次是指将中高职衔接教学分成中职课程、中高职衔接课程和高职课程三个阶段进行教学,三模块化是指将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分别设置成三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的三个模块具体课程设置如下:模块1为中职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体育、计算机等课程,该课程模块是中职生的必修课程。模块2为公共基础衔接课程,主要包括应用文写作、外语、工程数学等课程,此模块为中高职衔接生设置,以强化他们的学科文化基础知识。模块3是高职综合素质课程,包括企业生产管理、沟通与交流技巧、团队构建等课程。

职业基础课程模块1为中职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计算机维护能力。模块2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计基础课程,此模块为中高职衔接生设置,以强化他们计算机网络技能。模块3为高职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配置与综合布线;以强化学生的各种网络组建知识。

职业能力课程模块1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模块2是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主要包括windows server2003服务器设置、Linux操作系统、Linux服务器配置、网络组建等课程。模块3为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网页美工、网页前台设计、网站建设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综合的设计技能。

2.2 建立“2+2+1”中高职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中高职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前一个“2”是指中职阶段要完成的两个基本技能模块,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模块和计算机网络基础技术实训模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为综合性实践课程,学习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调试与维修。主要内容包括PC机组装、硬件故障检测与排除、软件安装、软故障检测与排除等,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基本维修方法等。计算机网络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数据通信基本原理、常用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组成和分类、ISO/OSI、局域网原理和网络互联技术、TCP/IP、Internet与Intranet、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等,使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间的“2”是指高职阶段要完成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实训模块和综合布线技术实训模块。计算机网络技能模块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原则、组建方法和网络管理的主要先进而实用的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软硬件产品的技术特点、区别、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具备较强的对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运用能力。综合布线技术模块主要是网络布线的基本方法、技术要求、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使学生能独立的进行综合布线工程的组织和施工。

“1”是指高职阶段要完成一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训模块,此模块要求学生以项目的方式展开,主要介绍了构建中小型网络和接入Internet。主要包括组建SOHO型网络,构建办公网络,网络服务器的搭建;多办公区之间的网络连接,部门间网络的安全隔离,全网络的互联互通。电话拨号技术,ADSL接入技术,专线接入技术,校园网接入Internet,代理服务器接入技术,网站维护与开发。

3 实施“2+1+2”的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实行“2+1+2”的中高职对接教学模式,是顺利实施中高职衔接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前一个“2”是指两年的中职教育阶段,此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中职阶段的理论课程教学以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模块、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的实训教学。中间的“1”是指考入高职的中职生用一年时间完成衔接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指出的是,要实施“2+1+2”的衔接教学模式,中职进行两年的教学后必须进行中高职衔接入学考试,考入高职的中职生学习衔接阶段的理论课程,加强公共基础课和职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没能考入高职的中职生用一年时间继续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技能,满足就业中职生的需求。后一个“2”是指高职用两年时间完成高职阶段的理论课程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安装与维护能力和网络应用软件的编程能力。

整合中高职教学资源,实施中高职衔接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中职与高职院校只要加强沟通,找准自己在中高职衔接教学中的定位,建立层次化、模块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科学有序地实施中高职一体化的专业教学计划,就能实现中高职教学的无缝对接,培养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东放.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3).

[2]任平,陈文香.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

[3]武彦芳.基于网络计划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价值工程,2014(02).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