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郑”诗之比较探微
2014-07-21郭秀峰
郭秀峰
(山西省孝义市下堡初中,山西 孝义 032300)
“卫”“郑”诗之比较探微
郭秀峰
(山西省孝义市下堡初中,山西 孝义 032300)
长期以来,对《诗经》中“国风”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和整体上,而较少注意各国“风”之间的差别。本文将从题材、同类题材内容风格、题材差异的内在根源、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入手对《卫风》和《郑风》比较探讨。
郑卫诗;比较研究;特点;分类
一、诗题材多样性比较
《卫风》收诗三十九首,其大致可分为九类:(1)悼亡诗;(2)孝道诗;(3)隐逸诗;(4)送别诗等;(5)美颂诗;(6)婚姻诗;(7)爱情诗;(8)相思诗;(9)怨刺诗。《郑风》收诗二十一首,其大致可分为五类:(1)美颂诗;(2)婚姻诗;(3)爱情诗;(4)相思诗;(5)怨刺诗。从以上的归类中可以明显看出:卫风在题材的多样性上明显多于郑风。
二、诗同题材内容风格的比较
1.就美颂诗而言,《卫风》与《郑风》在塑造描写人物时均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比如《卫风·定之方中》与《郑风·大叔于田》采用的都是细节的刻画。其次,两风均善于描绘人体容貌及服饰之美,所略为不同的是,《卫风》中的描写更加细腻到位。《卫风·硕人》便是很好的例证。《卫风》、《郑风》中这种对人体美、容貌美与服饰美的描写手法,在《羽林郎》、《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诗歌中被不同程度地吸收和继承了,也被晚唐的一些词人所吸收与发展。再者,两风均注重对人物内在美与形象美的统一。这与古代尚武的精神不无关系。
2.就婚姻诗而言,从内容上《卫风》中的婚姻生活并不令人满意,而《郑风》中多为婚后生活的幸福美满,时而浪漫,时而恬淡,幸福满溢,只有一首《遵大路》是弃妇诗。从篇章形式上,《卫风》婚姻诗篇幅较长,而《郑风》婚姻诗篇幅较为短小。
3.就爱情诗而言,《郑风》在思想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上要明显高于《卫风》。与此同时,《郑风》生动而比较全面地再现了古代郑国人民对歌言情、自由恋爱的风尚习俗。无论是《有女同车》式的夸赞,还是《山有扶苏》般的戏谑;无论是《狡童》般的嗔怨,还是《蘀兮》式的大胆唱和,均很有特点。它的浓郁的诗意,优美的音节,坦率自如的诗风,使它成为《诗经》民间恋歌中闪光的明珠。
三、诗题材差异的内在根源
为什么《卫风》与《郑风》的题材上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文化是经济与政治的反映。卫国是个小国,其国势要比郑国弱得多,所以有关它的历史,《史记·卫康叔世家第七》有较为系统的记载:“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当国。管叔、蔡叔疑周公,乃与武康禄妇作乱,欲攻成周。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6]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卫国立国的时间要比郑国早,其地理位置在殷商故地。另外,卫国在多位昏君的统治下,北方受狄人的侵略,南方苦于齐晋的争霸,人民负担重,苦不堪言,因而反战的征夫思妇诗多,大胆揭露反抗统治阶级的诗多。而昏君不知廉耻、花天酒地的行为也影响了民间,故弃妇诗多。
关于郑国的历史,《国语》、《左传》、《史记》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郑国是一个晚兴的国家,根据《国语·郑语》中的记载,在西周王朝即将崩溃的危机时刻,只有济水、洛水、黄河、颖水之间是当时唯一可图的真空地带,更兼这一带水阻山险,在芣山和騩山之间,夹着溱水和洧水,因此可以推想郑国溱洧地带的风俗是较少封建礼教的束缚的。同时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受战争的影响也较少,相应地,《郑风》中的弃妇诗以及征夫思妇的诗也就很少涉及。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郑国在婚姻制度、男女往来、封建礼教等方面束缚较少。因此《郑风》的诗整体比较大胆,率真、自然。
四、《卫风》、《郑风》诗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比较
从艺术风格上讲,《郑风》对爱情的讴歌特别大胆、热烈、率真,打开《郑风》我们往往会被诗中男主人公,尤其是女主人公所表现出来得强烈、执着、炽热的感情所打动。他们敢爱敢恨,无须遮掩。如《溱洧》,诗中女子毫无羞涩忸怩之态,一旦找到意中人就大胆地、不加修饰地追求,那未曾被规范、被扭曲的人性显得那样淳朴天真、自然健康。而《卫风》中除了《匏有苦叶》、《静女》、《桑中》、《木瓜》几首与欢快活泼的风格接近外,其他的诗多显哀怨与忧伤。
从表现手法上看,《郑风》和《卫风》之间也存在着差异。首先从“赋”来看,《郑风》中全用赋的诗歌比较多,如《叔于田》、《将仲子》、《遵大路》、《女曰鸡鸣》等等,《卫风》中全用赋的诗较少,如《静女》、《木瓜》等。由于《郑风》诗中用赋的手法多,加之其对男女之间的美好的爱情诗持肯定歌颂的态度,所以对爱情讴歌特别大胆、热烈、率真。从“比”来看,《郑风》中的比多用来描写人物形象和景物的风光。如《有女同车》中有两个比:“颜如舜华”、“颜如舜英”,《出其东门》中也有两个比:“有女如云”、“有女如荼”。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和渲染了人物或事物的外部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如果说《郑风》中的比多用于外部事物的描绘,《卫风》的比则多用于内——多用于比喻人物内在的情感、心境或抽象的道理,使它们形象化,让人易于感知、领会。
以上通过分类比较对《卫风》、《郑风》各自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卫风》和《郑风》在《诗经》的十五国风中占有较为特殊的地位,值得细细研究。
[1]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傅斯年.诗经讲义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周振甫.诗经选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5.
I222.2
A
1674-9324(2014)27-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