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微坑对圆锥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2014-07-21刘昺丽王优强卢宪玖律辉
刘昺丽,王优强,卢宪玖,律辉
(青岛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33)
在润滑良好的传动系统中,机械接触表面失效形式多为接触疲劳麻点。最初出现的麻点一般仅为针尖大小,如果不改善润滑环境,麻点就可能继续扩大甚至连接成片,从而造成接触表面的明显损伤[1]。宏观上,根据麻点的尺寸及形状分为初期麻点、扩展性麻点或剥落。
文中主要研究初期麻点(即非扩展性麻点)对圆锥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利用多重网格法和多重网格积分法求得其热弹流润滑的完全数值解,分别考虑坑深、坑径、卷吸速度及载荷对油膜压力、油膜厚度及油膜中层温度的影响。
1 数学模型
圆锥滚子弹流润滑模型如图1所示(图1a和图1b分别为同向、反向圆锥滚子数学模型)[2]。A和B均为弹性圆锥滚子。如图1a建立直角坐标系,其xOy面与纸面垂直,x轴指向纸外;如图1b建立辅助坐标系y′Oz′和y″Oz″,y″通过滚子B的轴线与y″轴平行,且通过坐标原点,z′与z″轴重合,均位于滚子B的中间截面上,且都通过坐标原点。假设滚子A,B尚未修形时的素线长度均为2l,直素线段的长度为0.9×2l;两滚子的中间素线与轴线夹角分别为βa,βb;中间截面半径分别为ra,rb;小端与大端的截面半径分别为ras,ral,rbs,rbl;端部修形的圆弧半径分别为r1a,r2a,r1b,r2b。定义两滚子中间截面的当量半径r为各圆弧半径的无量纲参数,即1/r=1/ra+1/rb。
图1 圆锥滚子弹流润滑示意图
2 基本方程
假设滚子B的表面光滑,滚子A的Hertz接触区有个圆形微小凹坑。沿滚子凹坑中心处纵向剖开,如图2所示。弧线段PQR为凹坑弧长;la为凹坑的外径;θ为凹坑的弧度;Aa为凹坑深度最大值;Sa(>0)为凹坑的深度。凹坑深度的函数表达式为
图2 凹坑示意图
(1)
2.1 Reynolds方程
考虑润滑剂为Newton流体,黏度η0和密度ρ沿膜厚方向变化的广义Reynolds方程[3]为
(2)
式中:x,y为坐标变量,m;p为油膜压力,Pa;h为油膜厚度,m;ρ为润滑油密度,kg/m3;η为润滑油黏度,Pa·s;ue为卷吸速度,且ue=(u1+u2)/2,u1,u2分别为A,B表面的速度。
2.2 考虑表面微坑的膜厚方程
考虑表面微坑的膜厚方程可表示为
h=h00+h1+h2-Sa(x,y),
(3)
式中:h1为几何膜厚;h00,h2分别为刚体中心膜厚和法向弹性沉陷。
h1=hb-ha,
(4)
(5)
式中:x′和y′分别代表将坐标系逆时针旋转得到的新坐标系;E′为综合弹性模量。
圆锥滚子A,B在坐标系Oxyz中的曲面方程为
(6)
同向滚子时
(7)
反向滚子时
(8)
式中:当y<-0.9l时,f1=1,f2=0;当-0.9l≤y≤0.9l时,f1=f2=0;当y>0.9l时,f1=0,f2=1。
rcosβb,
racosβa,
2.3 密压与密温的关系式
润滑油密压与密温关系的经验公式为[4]
(9)
式中:ρ0为润滑油环境密度;t为润滑油温度;t0为环境温度。
计算过程中,载荷方程、黏度方程、油膜能量方程、固体能量方程及界面热连续条件可参考文献[5]。
3 基本方程的无量纲化
4 数据分析
压力计算采用考虑温度影响的多重网格法,膜厚计算使用多重网格积分法。以工程中常见的钢-钢接触工况为例,2个滚子的材料和几何尺寸相同,滚子A,B和所用润滑油在环境温度40 ℃(313 K)下的参数见表1。
表1 润滑油和滚子的参数[6]
4.1 同向圆锥滚子模型参数分析
4.1.1 光滑及单个微坑表面的热弹流润滑结果
光滑表面与单个微坑表面热弹流润滑结果如图3所示。通过对比可知,在表面存在单个微坑的接触区域,油膜厚度在接触中部有增大现象,油膜压力在单坑区域内也有增大现象,而单个微坑对整个热弹流润滑的油膜温度影响并不明显。
图3 光滑表面与微坑表面热弹流润滑结果
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单个微坑的影响,根据热弹流润滑结果,对比光滑表面与单个微坑表面时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变化,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油膜厚度在单坑位置明显增大,接触区其他位置与光滑表面相比略有减小;油膜压力在接近单坑位置时先减小后急剧增大,且第1次压力峰值比光滑表面的大一半左右,第2次压力峰值二者相差不大。
图4 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
4.1.2 固定形貌时坑深对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当单坑的形貌固定(即凹坑弧度均取120°)时,随着坑深增大,坑的外径也随之变大,坑深不同时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如图5所示。
由图5a可知,油膜厚度在单坑位置明显增大,坑深越大,油膜厚度增大越明显;由图5b可知,油膜压力先减小后增大,坑深越大,油膜压力变化的幅度也越大。由此可知,油膜厚度与油膜压力的变化均随坑深的增大而增大,坑深与二者之间均为正比关系。
图5 坑深不同时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
4.1.3 变形貌时坑径对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当坑深固定时,凹坑弧度越小,坑径越大,坑径不同时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如图6所示。
由图6a可知,油膜厚度在单坑位置明显增大,凹坑的弧度越小,即坑径越大时,油膜厚度增大越明显,且凹坑处最大油膜厚度也向入口处偏移,这是由供油区域半径增大而使供油更加充分导致的;由图6b可知,油膜压力先减小后增大,弧度越小,即坑径越大,第1次压力峰越向入口处偏移,油膜压力变化的幅度也越大。
图6 坑径不同时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
4.1.4 固定形貌时速度对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速度U00对光滑及单个微坑表面的圆锥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分别如图7、图8所示。由图7可知,光滑表面时,速度对油膜压力影响不大,而随着速度的增大,油膜厚度明显变大;由图8可知,速度越大,油膜厚度越大,单坑接触区油膜厚度变化幅度更大,油膜压力也随之变大,且变化幅度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第1次压力峰向中心接触区移动。即在光滑与单个微坑表面,速度对油膜厚度的影响是一致的;而存在单个微坑表面时,速度对油膜压力有一定影响,这与光滑表面不同。
图7 速度的影响(光滑)
图8 速度的影响(凹坑)
4.1.5 固定形貌时载荷对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最大Hertz应力(载荷)对光滑及单个微坑表面的圆锥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分别如图9、图10所示。由图9可知,光滑表面时,载荷对油膜厚度影响不大,而随着载荷越大,油膜压力有明显变大的趋势;由图10可知,随着载荷的增大,除了单坑接触区的油膜厚度变大外,其他接触区油膜厚度变化不大,而油膜压力随之增大。即在光滑与存在单个微坑表面,载荷对油膜厚度和压力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但载荷越大,单坑区域油膜厚度和压力的变化越明显。
图9 载荷的影响(光滑)
图10 载荷的影响(凹坑)
4.2 反向圆锥滚子模型参数分析
4.2.1 光滑及单个微坑表面时的热弹流润滑结果
根据弹流润滑结果对比了光滑表面与单个微坑表面时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的变化,如图11所示。由图可知,油膜厚度在单坑位置明显增大,在接触区其他位置与光滑表面相比略有减小;油膜压力在接近单坑位置时先减小后急剧增大,第2次压力峰二者相差不大。
图11 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
4.2.2 固定形貌时坑深对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当单坑的形貌固定(即凹坑弧度均取120°)时,随着坑深增大,坑的外径也随之变大。坑深不同时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如图12所示。由图12a可知,油膜厚度在单坑位置明显增大,随着坑深的增大,油膜厚度增大越明显;由图12b可知,油膜压力先减小后增大,坑深越大,油膜压力变化幅度也越大。由此可知,油膜厚度与油膜压力的变化均随坑深的增大而增大,坑深与二者之间均为正比关系。
图12 坑深不同时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
4.2.3 变形貌时坑径对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当单坑的深度固定时,凹坑弧度减小,则坑径增大。坑径不同时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如图13所示。由图13a可知,油膜厚度在单坑位置明显增大,凹坑的弧度越小,即坑径越大时,油膜厚度增大越明显,且凹坑处最大油膜厚度也向入口处偏移,这是由供油区域半径增大而使供油更加充分导致的;由图13b中可知,油膜压力先减小后增大,弧度越小,即坑径越大时,第1次压力峰越向入口处偏移,油膜压力变化的幅度也越大。
图13 坑径不同时y=0截面上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
4.2.4 固定形貌时速度对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图14 速度对油膜厚度与油膜压力的影响
4.2.5 固定形貌时载荷对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最大Hertz应力(载荷)对光滑及单个微坑表面的圆锥滚子热弹流润滑的影响如图15所示。对比可知,光滑表面时载荷越大,油膜压力越大,油膜厚度也越大;对于单个微坑表面,载荷越大,接触区油膜厚度越大,其他接触区油膜厚度变化不大,油膜压力也随之增大。即在光滑与存在单个微坑表面,载荷对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但载荷的增大会使油膜压力及油膜厚度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图15 载荷对油膜厚度与油膜压力的影响
5 结论
(1)在表面存在单个微坑的接触区域周围,油膜厚度有局部增大的现象,最小油膜厚度有稍微减小的趋势,油膜压力在凹坑区域有增大现象,凹坑对整个热弹流润滑的油膜温度影响并不明显。
(2)当单个微坑的形貌固定而坑深不同时,坑深越大,油膜厚度增大越明显,油膜压力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也越明显,坑深与二者之间均为正比关系;当变形貌、坑径不同时,凹坑的弧度越小、坑径越大时,油膜厚度增大越明显,油膜压力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越明显,第1次压力峰越向入口处偏移。
(3)对于光滑表面,油膜厚度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速度对油膜压力无明显影响;对于单个微坑表面,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均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4)对于光滑与单个微坑表面,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由于单个微坑的边缘非光滑,会对接触区域产生严重影响,大大降低轴承等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这是影响有效机械传动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