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4-07-18敖玮
敖玮
摘 要:所谓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运用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启发与诱导学生,发扬民主的作用,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践行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合作是一种品质,它并非与生俱来,一个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耐心培养。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优质的组织和高效的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散发活力,焕发光彩。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运用合作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践运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少实效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使其流于形式,缺少实效。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个问题,仔细研究,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一就是部分数学教师没有正确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只是单纯地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教学的形式,导致学生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比如,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探讨一些没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学生之间合作不主动或者缺乏独立的思考等等,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长处。
2.忽视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
对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不够重视,也是当前我们数学课堂上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需要讨论的具有实质性价值的问题很少,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都是教师为了迎合合作学习的形式而设计的。因为这种错误思想的误导,有些原本不需要合作学习,不符合合作学习形式的内容也被拿出来让学生合作。
3.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不能真正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作用。有的小组就成了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天下”,致使其他学生沦为听众,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还有学生对于合作学习,对于数学的学习一点积极性都没有,学生之间没有有效的互动,致使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不分享,不友好,不倾听。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合作学习的课堂情境,发挥学生在其中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教育的力量。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立足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与生活,将知识简单化,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探究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适应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合作方式。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经常发动学生,共同寻找与挖掘生活中数学乐趣,让学生自己体会,体验数学用处与情感,做到知行合一。
2.激发学生们的合作热情
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课堂合作活动情境,让学生能主动体验数学合作学习的乐趣。如果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话,有激情,就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与热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种学习上的满足感也会推动学生继续往前发展。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笔者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在课堂上创设合作的课堂情境,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都是非常有效果的。而且经过小组合作讨论所带来的课堂印象远比学生自我感受好得多,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与想象力,促进学生之间共同进步。
3.采用小组竞赛的合作方式创新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固然要采取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合作精神。但是,如果教师组织不科学,就有可能出现小组之间差距很大的情况,导致数学水平好的学生始终占据主要地位,而数学水平不好的学生就处于被支配地位。因此,笔者在此建议,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方式的时候,可以反其道行之,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小组竞赛,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间的竞争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群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比如,在一道难题的讨论中,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分组,让小组之间讨论与解答,然后班级小组之间再进行比拼,哪个小组的思路比较清晰,答案正确就能获胜。如此一来就能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数学水平高的学生也会帮助那些水平差的组员,以此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创新,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建立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但是,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分寸,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从而发挥合作学习的实质性作用。
参考文献:
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1).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