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2014-07-18朱兆坚
朱兆坚
摘 要:如今,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之风的盛行,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已经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贯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高。这就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积极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实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把这一要求作为我们实施教学的基本理念。而实施“探究式”教学正好符合这一教学要求。但是,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式教学呢?要想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首先要对探究式教学的定义有清楚的认识。所谓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进行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自主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对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有目的地创设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曾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而且我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然后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根据物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仔细考量,反复斟酌,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物理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当然,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挑战性等特点。具有针对性,指的是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甄选,提出符合学情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指的是提出的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去思考。具有挑战性,指的是提出的问题难度必须得把握一个度,不然难度过高会使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太容易则会产生轻视和厌烦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因此,我们设计的问题必须巧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挖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强调的是学生“学”的地位与作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的,它正逐渐退出各科教学的舞台。而且,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高中生有着更为强烈的探索世界的动机,他们的社交欲望和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也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强烈一些。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动手实践的机会,因为高中物理被很多学生认为是一门难度最大的理性学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这样不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些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从而使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
三、开展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面临高考巨大压力的高中学生来说,与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相比,他们更喜欢有着较强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就可以以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为依据,多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掌握了一些物理知识,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记忆更深刻,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当然,在做物理实验之前,我们先要告诉学生做这些实验的意义,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只有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与我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才会有更强烈的探究兴趣。而且高中物理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时间稍长,学生肯定会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開展一些物理实验活动,尤其是探究性比较强的实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总之,实施探究式教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它也是适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需要。它要求我们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不断地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经过改进和创新,研究出更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探究教育模式。以上就是我本人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些体会,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供各位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冯杰.高中物理探究实验及案例教学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陶昌宏.高中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邹家武,黄东坡.探究应用新思维.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