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诗意化的高中生物课堂
2014-07-18郑启桂
郑启桂
摘 要: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解析其中的生物学道理,打造诗意化的高中生物课堂,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还能使教师教学语言简练,富于人文色彩和审美情趣,有益于提高教学艺术性。根据教学实践,古诗词的运用可用于新课导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强新课知识的巩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等。
关键词:古诗词;新课导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情感教育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通过对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现象的描述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赞美大自然。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这些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解析背后蕴含的生物学道理,打造诗意化的高中生物课堂,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使教师教学语言简练,富于人文色彩和审美情趣,有益于提高教学艺术性。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古诗词的运用,可用于新课导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强新课知识的巩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等。
一、诗意化的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效的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导入的好坏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例如,在讲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可由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导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试着让学生分析“红杏出墙”的原因,同时引入课本问题探讨图片上“东施效颦”的植物,一节课在欢笑和疑问中展开。又如,在讲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可由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导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引导学生分析“落红”是何物?其中含有哪一类化合物?又是如何“化作春泥”的?为什么能“护花”?应用古诗和一系列问题引入新课的学习。再如,在讲授“群落的结构”时,可由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引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所描述环境中包括的种群种类,以及各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相关问题。通过古诗文引入新课,不仅新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诗意化地理解重难点知识
对于缺乏生活经验与阅历的学生来说,高中生物的知识,有些抽象的内容并不是很好理解,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学生熟悉的诗词,可使生物知识通俗易懂,形象贴切,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又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律。例如,在讲授“食物链(捕食链)”时,应用《庄子·山木》的内容:“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食物关系,并总结食物链的营养级,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三个营养级,通过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指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又如,在教授“种间竞争关系”时,可应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教授“达尔文自然学则学说”的内容时,可引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来说明生物的过度繁殖现象。再如,在教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可应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引导学生分析怎样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学生容易得出“草原生态系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但是恢复力稳定性强”的结论。合理应用古诗文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抽象的内容也能一目了然。
三、诗意化地加强知识的巩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新课知识的巩固,在学习中能起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是将知识掌握的一个重要环节。古诗文还可以应用于对新课知识的巩固,不仅能对学生起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作用,还能增加课后复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巩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关于信息的种类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应用一系列的诗句,以提问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巩固。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信息的种类为物理信息(温度);苏轼《九日次韵王巩》中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信息的种类为物理信息(光照);秦应阳的《飞蛾》中诗句“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以我畏炎火”——信息的种类为物理信息(光照);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中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信息的种类为物理信息(温度)。再如,应用诗句“有意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巩固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扦插纸条生根;应用诗句“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说明植物的向性运动——向光性。
四、诗意化的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乐观向上,树立远大志向,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许多古诗词意境高远,内涵丰富,富有哲理,蕴含美学价值,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引用这些古诗词来学习生物科学知识,挖掘其深刻教育内涵,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在教授“生态环境的保护”时,引用古乐府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隆,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引导学生想象黄河流域的自然美景,再向学生展示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情景,使学生意识到生存环境恶化,严重威胁者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同时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精心设计并巧妙融入古诗词可以使教学妙趣横生,异彩纷呈,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是新教学理念下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智.浅谈高中生物课堂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1(04).
[3]汪志明.浅析唐诗的生物学美学价值[J].中学生物学,2001(01).
[4]何凤生.让生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J].中国教研交流,2007(11).
(作者单位 陕西省礼泉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