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血管成像诊断蝶窦旁颈内动脉动脉瘤*

2014-06-13葛绪波

关键词:蝶窦假性瘤体

葛绪波

(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破入蝶窦的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病情进展迅速,临床不十分常见[1]。TPA是否能及时有效诊治,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2]。近几年,随着微创及介入手术等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破入蝶窦的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及诊断十分关键[3]。本研究对TPA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探析该病的影像学临床特征表现,取得满意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科室2012年6月-2013年8月颅脑CTA诊断TPA患者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8~39岁,平均(23.1±1.2)岁。其中4例为垂体瘤经蝶窦切除术后,7例为显著头部外伤史;9例患者于手术或外伤7天~半年后大量反复鼻出血,2例无显著症状,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疗法术后5个月复查CTA时发现。6例患者患侧单眼偏盲。

1.2方法 11例均进行颅脑CTA检查,7例进行64排螺旋CT机,螺距1.014,间隔0.6 mm,层厚0.8 mm,FOV 20 cm×20 cm,电流300 mA,电压120 kV。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 mg/ml)80 ml应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入,注射速度为3.0~5.0 ml/s。自枕大孔下缘至顶结节水平应用颈内动脉密度监测自动触发扫描,基线平行于前颅底,重建软组织和骨算法。图像后处理工作站GE ADW 4.1,应用CPR、MPR、VR、MIP技术进行原始图像后处理。

1.3仪器和试剂 荷兰 Philip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

2 结 果

2.1CT血管成像特征表现 11例均表现为蝶窦内不规则软组织影与邻近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均匀同步强化,并与其沟通,边缘见浅分叶,边界清晰;周围部分动脉期不强化的软组织影边缘不整。病灶大小为1 mm×2 mm×3 mm~27 mm×30 mm×33 mm;CTA最早期病变表现为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管壁局部毛糙不整,瘤体小,发生于外伤后7 d。11例邻近蝶窦骨壁均出现骨折,6例断端累及蝶窦外侧壁,4例累及蝶窦后外壁并错位,局部出现骨质缺损1例。

2.2病变位置 位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前突段8例,位于游离段3例;破口位于颈内动脉内侧壁6例,位于床突段的前内壁5例。

2.3图像后处理 经MPR、MIP、VR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立体、清晰显示瘤体向蝶窦腔内突出,自骨质缺损或窦壁骨折处向外侧与邻近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相连,CPR重组可直视颈内动脉破口位于颈内动脉前内壁或内壁,邻近蝶窦后外壁或外壁骨折,瘤体自骨折断端局部向蝶窦腔内突出,见图1~8。

图1 MPR横断面重组示蝶窦内软组织密度影,部分与颈内动脉均匀同步强化,并通过蝶窦骨质缺损与海绵窦离段颈内动脉内侧壁相连,蝶窦内病变前缘部分未见强化。

图2 CPR重组示假性动脉瘤瘤体与邻近颈内动脉以宽基底相连,骨折断端与颈内动脉壁关系密切。

图3 VR重组示瘤体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相连。

图4 左侧颈内动脉DSA示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显影,因瘤体盗血致其远端分支显影不满意。

图5 右侧颈内动脉DSA示对比剂通过前交通动脉使对侧大脑前、中动脉显影,并倒灌使瘤体显影;

图6 椎动脉DSA示对比剂通过后交通动脉倒灌致瘤体显影;

图7、图8为同一经鼻垂体瘤术后患者。

图7 MIP图像示窦腔内瘤体与左侧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直接交通并同步强化;

图8 VR重组图像立体显示蝶窦腔、窦壁骨质与瘤体的关系,显示瘤体通过骨质缺损区突入窦腔。

3 讨 论

颅底血管神经通道较多,颅底骨折容易引发血管神经损伤,对病患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局部动脉壁破裂,血液流出后周围组织局部机化、包裹形成血液充满的囊腔,即TPA[4]。TPS破入蝶窦发病初期出现鼻部大量出血,经填塞、压迫暂停出血,形成局部血肿,血管腔与破口附近不凝血沟通,经过7d左右血肿出现液化导致二次出血,发作反复后血肿周围组织出现炎性反应,纤维包裹形成,表面被覆上皮组织,形成TPA;随着周围纤维组织逐渐薄弱,纤维壁破裂引起大出血。破入蝶窦的因素可能为:①颅内动脉壁损伤,出现血肿,动脉血流持续冲击引起创伤性TPA形成,通过未完全修复的窦壁骨折间隙挤入蝶窦;②蝶窦壁骨折,断端对动脉壁直接造成损伤,引起蝶窦内血肿。

CTA检查无创伤性,一次性成像可应用多种后期处理技术,清晰显示病变血管的范围、形态、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使用对比剂后在窦壁骨质间、蝶窦腔、颅底血管扫描监测,在海绵窦与颈内动脉之间形成显著的密度差[5]。同时显示颈内动脉损伤,有助于排查其他如蝶腭动脉损伤,可观察多支血管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明确颅内及骨质病变。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TPA与外伤性真性动脉瘤的鉴别如下:①病变多突入蝶窦内;②多时相扫描可见排空、显影延迟;③无真正的瘤颈;④PA周围机化的组织动脉期不强化;TPA壁不规则。本研究对TPA进行CT血管成像诊断,结果显示:11例均表现为蝶窦内不规则软组织影与邻近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均匀同步强化,并与其沟通,边缘见浅分叶,边界清晰;周围部分动脉期不强化的软组织影边缘不整。病灶大小为1 mm×2 mm×3 mm~27 mm×30 mm×33 mm;CTA最早期病变表现为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管壁局部毛糙不整,瘤体小,发生于外伤后7天。11例邻近蝶窦骨壁均出现骨折,6例断端累及蝶窦外侧壁,4例累及蝶窦后外壁并错位,局部出现骨质缺损1例。

[1] 李书玲,王振常,鲜军舫.CT血管成像诊断破入蝶窦的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6):34-35.

[2] 李则群,刘斌,赵建廷,等.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4):79-82.

[3] 饶海承,于如同,郝倩,等.表现为鼻出血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损伤的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9):17-20.

[4] 秦欣,石向阳,王亚冰.覆膜支架在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4):144.

[5] 何军,何奇元,姚元章,等.可脱性球囊闭塞治疗3例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J].重庆医学,2012,41(2):143-145.

猜你喜欢

蝶窦假性瘤体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