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4-05-30李雨静
李雨静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5.24% vs 85.71%)。结论:为有效避免腹部手术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应当给予积极的病情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存在粘连性肠梗阻,则需要立即给予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给予红外线治疗、胃肠减压、腹部按摩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原因一般是由于水肿或急性炎症的反应渗出,导致腹腔组织创伤、缺血或炎症的刺激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尤其是术前伴有穿孔、肠梗阻、肠破、术后存在肠麻痹、腹胀等症状时间较长的患者,更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因此,腹部手术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观察、护理措施至关重要[1]。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综合护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应用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84例,其中男45例,女39例;年龄5~81岁,平均年龄(46.7±9.2)岁。手术类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手术7例、胆囊切除术11例、上消化道穿孔手术14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23例、急性阑尾炎手术2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开始时间:5d患者37例、1个月患者27例、5年患者13例、10年患者4例、30~40年患者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发生肠梗阻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如病情体征观察、胃肠减压护理、纠正酸碱平衡、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基础性治疗:患者行腹部手术后,按照患者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给予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且加强对患者体征变化的观察,加强对肠绞窄、肠瘘等疾病防治;②腹部红外线理疗:通过此方式能够引导肠管发热,3次/d,同时需要加强控制肠壁缺氧问题;③给予胃肠减压护理:指导患者禁食,并取板作为未,采用胃管抽取胃肠道内部积液、积气;④腹部按摩:术后对患者侧腹部以顺时针、逆时针交替的方式进行按摩,力道应当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按摩过程中需注意对切口的保护[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24h内,患者肠梗阻症状解除,且其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给予1年随访未发生复发;好转:治疗1~2d内,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给予腹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可见少量积气,或气液平明显减轻;无效,经2d治疗后,患者腹部梗阻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或进一步加重,给予腹部X检查,结果显示气液平明显增加[3]。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統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2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组别
n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2
28(66.67)
12(28.57)
2(4.76)
40(95.24)
对照组
42
17(40.48)
19(45.24)
6(14.29)
36(85.71)
2.211
P
<0.05
3 讨论
腹部手术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性肠梗阻,目前认为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反应渗出水肿,腹腔组织缺血、损伤,以及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尤其是患者在术前同时伴有肠穿孔、肠破裂、肠梗阻等并发症,其术后更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粘连性肠梗阻应当首选非手术治疗,但若治疗无效,患者存在肠绞窄或肠绞窄倾向时,则应当给予及时的手术治疗。术后短时间内观察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是否存在肠绞窄较为困难,而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又存在着可能发生肠绞窄的危险,因此,给予患者病情观察至关重要。
病情观察:①腹部手术后1~2d一般为麻痹期,2~3d一般为不规则肠蠕动期,3~4d一般回复正常蠕动,而在恢复肠蠕动前一般会出现轻度腹胀,若患者术后4~5d仍不可自肛门排气,且存在明显腹痛腹胀症状,或术后已排气,但后存在阵发性腹胀和腹部绞痛,则需要警惕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②加强引流液及腹部情况的观察,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量,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腹痛、腹胀以及腹肌紧张等症状。③通过给予有效的抗炎、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12~24h后患者病情未得到明显改善,其存在持续性疼痛、反跳痛、压痛、脉率加速、血压下降、肠鸣音消失、腹部穿刺抽出血性液体、给予直肠肛门指诊存在血迹、给予腹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腹腔充气肠袢增加以及液平面增宽,则需要立即做好术前准备急诊手术,因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为复杂的病情变化,几小时内可演变为肠坏死、肠绞窄、肠穿孔等[4]。因此,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对于及时发现肠梗阻,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综合性护理干预过程中,除了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外,还通过给予有效的红外线治疗能够使血液循环进一步强化,有效避免了由于肠壁缺氧而造成的症状进一步加重的发生;胃肠减压及腹部按摩,能够使肠道管壁可能出现的腹胀、充血症状得以有效改善,对于促进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为有效避免腹部手术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在患者术后应当给予积极的病情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存在粘连性肠梗阻,则需要立即给予有效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红外线治疗、胃肠减压、腹部按摩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张丽,李静薇.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3):72-74.
- 张玉莲.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216,221.
- 徐琴.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78例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146.
- 卢清丽.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