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2014-05-30李国彪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如何在此背景下重建激发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已经成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所面臨的迫切问题。通过访谈和多年的工作体会,结合目前教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工作环境;激励策略;创造条件
一、制度化管理与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相结合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从以往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向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转变。作为管理者,在教师的工作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个人意愿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师工作内容,使工作趋向标准化的同时加大工作时间、地点、方式的可伸缩性和灵活多变性,使教师感觉工作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友谊的拓展,从而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达成管理目标。
“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为而治,即主要通过对管理者的内心控制来激发工作热情。”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随时随地、全方位地关怀教师,不但要关心他们的工作,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发展,处处以人为本,为教师做好服务工作。
二、以教师的需要来把握激励策略的艺术性
著名管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工作的激励因素》中指出:工作富有成就感是激发职工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从这一理论出发,立足学校实际,教师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量、质量区分教师的劳动差异,建立完善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
突出“劳有所得,劳有所获”的目标。同时,还要切实做好评先评优工作,把教师的职称评聘、岗位定级同教师的工作实绩相结合。当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是十分困难的,达不到激励的作用。因此,在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时,对工资差额的把握十分重要,差别过大,超过了教师的承受能力,就会走向反面,损害教师的积极性。考核评价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好。因此,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要有一个满足教师需求的可信赖的领导班子。一方面,领导班子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教师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唯亲;要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教师做出的成绩尽量表扬,在学校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领导班子还要为教师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公信力,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使教师在学校的工作真正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努力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广大教师对施展自己的才华,获得成功,获得他人认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发展的愿望表现得尤为迫切。所以,领导者要树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教师能够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以此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我校结合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开展了“名师工程”建设。把教师的发展目标定为向省、市、县、校四级的“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区域名师”争取,每年都进行评定,各个层次教师的名额不设上限。这样为教师们搭起了广阔的舞台,树起了可望而又可即的目标,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教师的职称评聘创造了条件。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采取聘请专家讲课、组织科研专题研讨、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在职教师进行岗位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积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应当努力为教师的认知才能、经验的发挥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工作条件、机会及信息等,使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工作。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符合教育改革的管理观、教师观,改进作风,使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希望,在精神上有满足感,在心态上得到平衡,从而使广大教师处于一种稳定向上的心理及精神状态,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杨颖秀.教育法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国彪,1968年1月出生,甘肃省高台县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历任高台县城关初中团委书记、高台二中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任高台三中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先后获高台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省地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研究的课题多次获奖。